最近幾天真是和女的襲警不起訴案例杠上了,前面兩起、戳藍色字可回顧。話不多說,直接來看新案例——《》。
因被公司拖欠貨款127萬,六個月的孕婦討要不成,便掏出美工刀揚言自殺。民警趕到現場后,要求孕婦交出美工刀,未果便試圖從孕婦背后伸手拿包,但被孕婦咬傷手臂。民警將孕婦制服后,拿走包內美工刀,將孕婦扶起,但又被掌摑。檢察院在審理后認為,是民警的直接執法行為導致孕婦反抗,進而產生咬傷掌摑等行為,孕婦主觀上無襲警故意,故依法對孕婦不起訴。
![]()
這起案例將“不起訴”的邏輯推向了新的高度,它不再是“情有可原”,而是直接演變成一場對執法權威的“合法化否定”,其背后交織的身份特權與對執法程序的苛責,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從本案我們可以看到,“孕婦”身份無疑成為了無可辯駁的“絕對護身符”。本案當事人楊某某的核心標簽是“懷孕六月”。這一身份在司法實踐中幾乎擁有“一票否決”的魔力。
試想,如果是一個同樣討薪的壯碩男性,在派出所會議室里先亮刀(雖未打開)、后又咬人、再扇民警耳光,他有可能全身而退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能一樣嗎?
“孕婦”的身份在此已不再是酌情從寬的情節,而是成為了近乎絕對的免責條款,它迫使司法機關必須采用一套截然不同的、極度寬容的評判標準。
![]()
另外就是,有關部門對執法者的“圣人化”要求,已然成為了脫罪的完美工具。所謂不起訴決定書的核心邏輯是——因為民警“未經事先警告突然從背后伸手”,所以楊某某的后續反抗和扇耳光行為就“主觀上無襲警故意”。這是一種極其荒謬的“倒果為因”。
設想一下,民警在處置一個剛剛亮過刀子的對象時,要求其交出危險品,動作迅速、控制為先,這是標準的執法邏輯,目的是為了消除潛在危險,保護所有人(包括孕婦她自己)的安全。
難道非得要求民警在那種緊張環境下,必須先彬彬有禮地朗誦一段法律條文,才能行動嗎?這種對執法程序的苛刻挑剔,幾乎是為當事人量身定做的脫罪理由。
還有就是,“咬手”和“扇耳光”,這些在物理上清晰無誤的暴力行為,在不起訴決定書的描述中被巧妙地“非暴力化”了。它們不再是客觀的攻擊,而是被解釋為因“被刺激”導致的“反抗”和“情緒激動”。
這等于在司法上創立了一個新的規則——只要當事人認為自己被“刺激”了,那么她對警察施加的暴力就可以不被認定為犯罪。這徹底動搖了“襲警罪”的客觀基礎,將法律判斷完全置于主觀情緒的漩渦之中。
![]()
總之,這份不起訴決定,與其說是基于法律,不如說是基于一種“身份政治”和“維穩心態”的混合考量。它憑借的不是事實的公正,而是當事人“孕婦”的絕對特權身份,以及一套專門用于苛責執法者、為當事人開脫的“完美受害者”劇本。
它傳遞出一個比前兩個案例更危險的信號:不僅特定身份可以成為“免罪金牌”,甚至可以通過質疑執法程序的“完美性”,來直接否定執法行為本身的正當性。
當“咬警察”和“扇警察耳光”都可以被司法文書認定為“無襲警故意”時,受到最大傷害的,是每一位在執行任務時,必須瞬間做出艱難抉擇的一線民警們。
他們不僅要面對明處的危險,還要提防事后被用放大鏡審視每一個動作而可能帶來的“不被認可”。這不是在維護正義,而是在親手拆解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石。
(全文完)
關注小號防失聯
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還望大家能夠將“少爺寫春秋”設為星標
并多多點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