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眾似乎有一種錯覺,認為只有欣賞好萊塢大片才需要去視聽效果優越的影院,實際上藝術電影在視覺與聲音上的探索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今年戛納電影節開幕前,組委會特別宣布了一個消息:主競賽單元所有影片舉行首映的盧米埃爾大廳,其音響系統將進行全面升級。以128組固定揚聲器、20組頂置揚聲器、5公里線纜及29臺功放設備構建起的杜比全景聲系統,讓盧米埃爾大廳成為歐洲規模最大的杜比全景聲影廳。
當今年獲得評委會獎的《接近終點》在戛納首映時,其摧枯拉朽的音浪轟炸,直接把盧米埃爾大廳變成了“派對的舞臺”。
這是一部能讓所有人神經炸裂的作品:無窮的電音、無盡的沙漠、無因的毀滅,低音炮的鼓點在震顫耳膜的同時更敲擊心臟,眼前是一場身體與靈魂的末日放逐與重生。
《接近終點》
![]()
中文譯名《接近終點》其實錯失了影片原有的內涵。
“Sirat”一詞源自伊斯蘭文化意象,中文可音譯為“綏拉特橋”,或意譯為“天橋”。它比毛發纖細,卻比劍鋒利,架在火獄之上直通天國。
看完電影就會知道,這個名字隱喻著全片最重要的情節——你絕對不想在觀看本片時被劇透。
![]()
影片的第一幕就令人躁動:一個個音箱被人架起,直到組裝成一排巨大夸張的音陣,低沉而鼓動的音浪一陣陣響起,周圍是險峻的懸崖,粗獷的風景與狂野的音樂、畫面與聲音通過剪輯彼此共鳴,預示著一場沙漠銳舞即將開啟。
(銳舞,Rave,起源于1980年代的英國,是一種以電子音樂為核心的大型派對文化。年輕人們在各種空曠場地,自發地搬運和組裝音響燈光,以通宵達旦的舞蹈,追求集體迷狂式的情緒釋放。)
![]()
在狀如癲狂的人群中,這對不斷向人群派發傳單的父子顯得格格不入,傳單上印著他們失蹤五個月的親人的照片,雖然知道她可能會出現在此,但最終一無所獲。
有人告訴他們,在沙漠的深處還會有另一場銳舞舉行。當政府軍出現并驅散人群,影片的世界觀開始向觀眾顯露:這是一個世界大戰即將打響的絕望時刻。于是我們稍微理解了舞者們的忘我瘋狂:末日即將降臨,何不盡情放縱?
![]()
幾輛卡車脫離疏散隊伍,決意向沙漠深處駛去,追尋另一場狂歡。尋親心切的父子倆也逆著逃難的人流,向荒無人煙的沙漠進發。這一場尋覓狂歡與希望的旅程漸漸模糊了原本的目的與方向,無人能預知它的終點。
![]()
導演奧利維爾·拉克謝的前作《大火將至》就已經展現出了前衛的影像肌理,而《接近終點》的質感則更上一層樓。
《接近終點》以北非浩瀚無際的荒漠沙山為背景,伴隨著節奏迷幻的Techno電子樂,這足以讓觀眾獲得視聽上的雙重沖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瘋狂的麥克斯》系列。而多處讓人精神緊繃的情節設置,又有亨利-喬治·克魯佐名作《恐懼的代價》的既視感。
但影片絕非兩者的簡單疊加,而是用近乎神跡的影像、令人震顫的音樂,用能夠將無常具象化的筆觸,將一次悲劇叢生的公路之旅,變成一場宗教迷狂般的極致生命體驗,正如導演所言:“墜入靈魂深淵,方能重生。”
![]()
片中末日戰爭即將打響的背景設置,為影片平添了一份寓言的意味,在指向某個人內心的同時隱喻了全人類的終極命運。
可以說此類影片正是電影節存在的意義所在,它讓每一座影院變成圣殿,人們抱著對新影像的期待走進黑暗,或被炸得粉身碎骨,或經歷徹底的重生……
![]()
![]()
《接近終點》完整報道
請見《環球銀幕》7月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