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
分
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晝夜等長,寒暑均等 。從中醫角度看,秋分后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需要順應自然規律,調整生活方式,平衡陰陽以保持健康 。現為大家介紹一些秋分養生的內調外治方法。
婦幼健康科普
![]()
內調:飲食為先,潤燥滋陰
秋氣燥,最易傷肺。肺為嬌臟,喜潤惡燥,一旦受邪,易出現口干、鼻燥、咳嗽、皮膚干癢等“秋燥”之癥。
因此飲食當以“滋陰潤肺”為第一要義,并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則,少食蔥、姜、蒜、椒等辛辣發散之品,多食酸甘、柔潤之物。
?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山藥:健脾益胃,補腎益精
?銀耳:潤肺止咳,滋陰養顏
?芝麻:潤腸通便,滋養肝腎
?梨:清熱降火,生津潤燥
可嘗試梧州市婦幼保健院特制的潤燥補肺湯(秋日甘露),此湯方能養陰清肺、潤燥生津,有效緩解秋季常見的口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不適。
![]()
![]()
外治:疏通經絡,平衡陰陽
秋分外治,以通為補。此時順應天時可采用艾灸、穴位按摩等外治法溫通經絡、散寒祛濕,尤其有助于調理肺、脾、腎功能,為身心注入溫暖能量。
常用穴位:
?關元穴(臍下四指):補益元氣,溫陽固本
?足三里(膝下四指、小腿外側):健脾和胃,益氣生血
?大椎穴(低頭頸后凸起下方):增強免疫,通陽散寒
![]()
?尺澤穴(肘橫紋肱二頭肌側):屬肺經,可用拇指彈撥,每日3-5分鐘,能宣肺止咳、理氣平喘。
?太溪穴(內踝尖與跟腱間凹陷):腎經原穴,拇指按揉3-5分鐘,可滋陰清熱,益腎填精。
![]()
![]()
起居:早臥早起,適度運動
秋分后晝短夜長,作息應逐漸轉向“早睡早起”,建議晚間22點前入睡,早晨6-7點起床,保證7-8小時睡眠,以順應陽氣收斂。
運動方面宜選擇舒緩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慢跑、登山等,達到“微汗即可”的程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致津液耗傷。
![]()
情志:寧神定志,莫負清秋
秋季容易引起悲秋情緒,應調整精神狀態,保持心情愉快,培養樂觀情緒。可以培養興趣愛好,如讀書、繪畫、養花等;或多與朋友、家人交流,排解心中煩惱 。
秋分,是轉折,也是饋贈
愿你我皆能順應天時
內養外防,身心安和,靜候深秋
本期科普達人
吳小春
主治醫師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10年余,曾到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中醫經典科進修學習。
擅長運用經典中醫理論、圓運動六經辨證體系指導思想治療高血壓、慢性咳嗽、代謝綜合征等常見內科疾病及亞健康體質調理等。針灸方面擅長運用臍針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病、急性腰扭傷等脊柱相關疾病。
梧州市婦幼保健院
為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駕護航!
文/圖:中醫科
編輯:陳夢霞
審核:李影、韋曉燕
終審:梁濤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