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波
首發 | 芳華青年
【芳華青年】—— 聚焦時代脈搏,解碼青年未來! 民生觀察 | 財經透視 | 數字浪潮。以理性之思剖析社會萬象,用青年視角對話時代議題,這里既有柴米油鹽的煙火溫度,也有商海浮沉的洞見鋒芒。做您數字時代里「懂政策·明趨勢·有態度」的成長伙伴!
從搜索引擎廣告到全面擁抱AI,再到如今的昆侖芯片,百度用10年心血,趟出了一條新路。
很顯然,百度從來都沒放棄過奪回曾經失去的一切。技術公司的生命力,不在于曾經的高度,而在于重新學習飛翔的勇氣。
2025年9月,香港股市見證了一場久違的狂歡:百度股價單日暴漲15.72%,市值突破3700億港元,創兩年新高。
隨后幾日,漲勢延續,美股價格站上124美元,總市值推升至426億美元。這家曾被質疑“掉隊”的老牌科技企業,似乎正以驚人的速度重返舞臺中央。
短短二十天內,百度股價累計漲幅超 50%,讓曾經 “百度已老” 的論調不攻自破。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寫過,百度的“回歸”,不是一場偶然的游戲,而是十年磨一劍的苦熬,更像是一場關于科技與實力的豪賭。
十多年過去,互聯網的格局早已經翻天覆地,可是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度,才慢慢找回熟悉的感覺。
那個能打的百度,又回來了。
可是,百度市值暴漲的背后,又藏著什么樣的秘密呢?
這場市值狂歡的背后,藏著技術突破與資本操盤的雙重密碼。
最引人注目的信號來自 9 月 21 日 —— 百度昆侖芯剛拿下中國移動十億級 AI 設備集采大單,在關鍵的 “類 CUDA 生態” 標段拔得頭籌。
![]()
英偉達效應之下,國產AI芯片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寒武紀甚至超越貴州茅臺成為A股新“股王”。
背靠大廠的芯片公司,如阿里背景的平頭哥、百度背景的昆侖芯,同樣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而百度的“昆侖芯”,可謂十年磨一劍。
2021年,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構部開啟獨立融資,昆侖芯由此誕生。經過14年的發展和迭代,百度在芯片領域的布局,默默耕耘,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公開資料顯示,昆侖芯科技前身為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構部,2021年4月完成獨立融資,首輪估值約130億元,在國內最早布局AI加速領域,深耕10余年。
目前百度還握著昆侖芯59.45%的股份,是第一大股東。
今年8月,昆侖芯中標中國移動十億級集采項目,將為其提供AI通用計算設備。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此前也表示,昆侖芯P800已在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國家電網、中國鋼研等央企,同濟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及一批互聯網企業進行規模化部署。
昆侖芯拿下中國移動十億訂單,不僅是市場對于昆侖芯片的認可,也是對百度技術的認可。
對于百度來說,意義重大。
當然,這些成績的取得,顯然不是偶然的幸運,IDC 2024 年報告早已顯示,百度芯片出貨量在中國區僅次于英偉達和昇騰。
從 2017 年 “All in AI” 戰略提出,到 2023 年第二代昆侖芯 P800 落地,百度用五年時間完成了從實驗室到產業應用的跨越,如今近 3 萬卡的昆侖芯集群已支撐起文心一言模型的迭代。
摩根士丹利更測算,若自研芯片占比提升至 50%,百度 AI 業務毛利率將暴漲 8-10 個百分點。
技術落地的底氣在財報上清晰可見。
2025 年二季度,百度核心凈利潤 74 億元同比增長 35%,更關鍵的是收入結構發生質變:在線營銷收入占比首次跌破 50%,僅為 48.6%,而 100 億元非廣告收入同比激增 34%。智能云業務的強勢增長背后,是百度搜索 “智能框” 的十年最大改版 —— 如今 64% 的移動搜索結果含 AI 生成內容,7.35 億月活用戶用腳投票認可了這場轉型。
![]()
自動駕駛領域同樣捷報頻傳,蘿卜快跑二季度全無人訂單超 220 萬單,同比翻倍還多,累計服務量突破 1400 萬單,在 16 個國家的布局讓商業化前景愈發清晰。
這一切變化中,7 月上任的新 CFO 何海建成為關鍵推手。
這位手握芝加哥大學 MBA 學位與 CFA 執照的財務專家,有著高盛、花旗等投行的資深履歷,更曾帶領金山云完成美港股上市,2024 年薪酬達 548.1 萬元。
上任僅兩個多月,他就主導發行 44 億元優先票據,以 1.9% 的低利率為 AI 投入備足彈藥。
沒想到,兜兜轉轉,百度又重新回到了當年陸奇劃定的賽2017年2月16日,陸奇在宣布將原度秘團隊升級為度秘事業部時,就已經清晰表達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決心。
2017年7月5日的百度開發者大會上,陸奇正式提出了"All in AI"的戰略口號。
只不過,后來,隨著陸奇的離開,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著力點,逐漸的偏離。
如今,隨著新 CFO 何海建的回歸,這份當年的試卷,重新寫上答案,對百度來說,無疑是輕車熟路。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脈資源撬動了資本市場的信心:高盛將目標價上調至 152 港元,瑞銀斷言非廣告業務 2026 年占比將超 50%,花旗則看中其 2.8% 的股息率與防御性價值。
百度的蛻變早已埋下伏筆。今年 7 月起,濟南、武漢等六城取消獨家代理模式,改用服務商運營體系,經營 22 年的湖北總代應聲清算。(關聯閱讀:百度一代理商破產,傳統搜索引擎的路在何方?)
這場 “刮骨療毒” 讓廣告業務占比四年間從 65% 跌至 48.6%,卻為 AI 業務騰出了發展空間。
正如李彥宏所言:“我們在為長期增長構建堅實基礎。” 這種清醒在互聯網行業尤為可貴 —— 當不少企業追逐短期流量時,百度默默投入芯片、自動駕駛等重資產領域,如今終于迎來收獲期。
不過資本市場仍留有期待。百度當前 12 倍的市盈率,不僅低于阿里、美團,更遠不及微軟的 30 倍以上。
華泰證券指出,百度集自研芯片、AI 基建與應用場景于一身的資產被顯著低估。
而何海建的價值,恰是讓這些低估的資產被市場看見 —— 他用專業的財務語言,將技術突破翻譯成投資者能看懂的價值邏輯。
“真正的巨頭從不困于過往,而是在堅守中求變。” 百度的市值反彈,本質是技術投入與資本運作的同頻共振。
何海建的到來是 “錦上添花”,但根基在于百度八年 AI 戰略的持續深耕,在于李彥宏正視 “起大早、趕晚集” 批評的清醒。
當昆侖芯插進運營商的服務器,當無人車穿梭在全球街頭,當搜索框長出 AI 的翅膀,這個曾經的互聯網 “老大哥”,正在用行動證明:所謂逆襲,不過是把每一步深耕,都變成了未來的伏筆。
回首百度歷程,這場逆襲更像一場悲壯自救。
曾與阿里、騰訊并稱“BAT”的它,市值一度不及泡泡瑪特一半。(關聯閱讀:AI科技不如賣盲盒,百度市值不到泡泡瑪特1/2)
李彥宏內部反思直言:“因為我們不聚焦”。如今,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押注AI技術、重構商業模式,百度似乎找到了新航向。只是,和老牌互聯網相比,百度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這說明其增長的空間和潛力,也是巨大的。
故事的盡頭,從來不是市值數字,而是企業能否在時代浪潮中找回初心。
百度的起伏印證了:真正的轉型不是追逐風口,而是回歸核心價值。當技術沉淀遇見資本智慧,當破釜沉舟的勇氣遇上全球化的視野,老牌巨頭也能在AI時代煥發新生。
或許,這才是中國科技企業最動人的敘事——不畏跌倒,只為再一次飛翔。
很顯然,百度從來都沒放棄過奪回曾經失去的一切——做回那個中文互聯網“BTA”里最閃耀的“B”。
作者:互聯網資深運營海波,百度運營師,阿里達摩院人工智能訓練師,長期提供廣告推廣策劃、網站建設、廣告軟文、文案、AI咨詢、公司自媒體內刊等的代寫作以及互聯網運營、推廣相關代運營。公眾號:芳華青年。
聲明:圖片源于網絡,僅做分享使用,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做分享交流,無任何商業目的和行為,如有不妥聯系刪除。
AI引導未來,有關AI ,有關DeepSeek,有關寫作等,有興趣探討的朋友歡迎加我私人微信學習交流:feihongya1(添加請備注說明)生長時光:折疊晨昏的紙頁,長出理性的藤蔓。一本關于我與世界的生長手記,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