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這幾位家長的煩惱一樣
許多家長都面臨著
孩子害怕寫作、表達蒼白的困境
都說語文是慢功夫,需要日積月累
光靠課堂不得夠
可這到底該咋培養?
![]()
請高中語文老師、成都石室錦官中學副校長陳琳
來支支招
成都石室錦官中學副校長
陳 琳
![]()
作為一位高中語文老師,我常常思索:那些擁有深刻思想、生花妙筆的學生究竟是天賦異稟,還是通過刻意練習才形成了不凡的表達能力?通過與他們的交流,發現他們幾乎從小在家庭中都得到了良好的語言滋養。
我想與各位家長朋友
分享一些樸實易行的方法
幫助您在家庭中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的興趣
為孩子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
![]()
在這個AI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為什么依然要堅守和珍視看似“傳統”的紙質書籍?
作為語文老師,我的答案非常明確:紙質書籍承載的,遠不止是文字信息本身,它更是一種綜合的、沉浸式的、充滿人情味的存在體驗。這種體驗,是任何AI工具和電子屏幕都無法替代的。
對孩子而言,和父母一起讀一本紙質書,聽著父母的聲音,看著同一頁圖畫,這種充滿安全感和親密感的體驗,會將“閱讀”與“愛”和“溫暖”緊密相連。這種積極的情感關聯,是激發他們內在閱讀興趣的最強動力。當紙質書籍成為家中的“常住居民”,孩子便會自然而然地與之親近。
睡前十五分鐘,是親子閱讀的黃金時光。從繪本到童話,從寓言到歷史故事,你的聲音將成為孩子心中最動人的旋律。孩子大一些后,可以輪流朗讀,甚至分角色表演,讓文字活起來。
很多孩子害怕寫作,是因為我們把寫作變成了任務和負擔。其實,寫作的本質是向內審視與向外求索。
![]()
鼓勵孩子寫隨筆
從自身出發:向內探索。如一個瞬間的感觸、微觀的自我剖析,“自己”是最豐富也最獨特的素材庫。
向周圍看:觀察世界。如寫一個身邊的人、記一件身邊的事、一次尷尬的社交經歷、一次溫暖的短暫交流。
向社會與文化延伸:思考與評論。如對熱點事件的看法、一種文化現象的思考、一次閱讀后的感悟。
展開想象的翅膀:虛構與創造。隨筆也可以天馬行空。
不要等有了“好題材”才動筆。從“不知道寫什么”開始寫起,寫著寫著,孩子想說的話自然就會流淌出來。
除了剛才聊到的那些方法
下面兩個小妙招
也能輕松點燃孩子對語言的熱情
讓表達和寫作變成一件
自然而然、充滿樂趣的事——
![]()
你可以與孩子一起策劃家庭朗誦會、作品分享會,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鄭重其事地展示孩子的創作。這種儀式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文字被重視、被尊重,從而激發更強烈的表達欲望。
旅行不僅是看風景,更是一場生動的家庭課堂。寒暑假時,通過與孩子共同策劃一次文化主題的旅行,共同研究行程規劃,固化旅行收獲,舉辦成果分享會,由孩子主導,介紹這次旅行的見聞和收獲。培養孩子的規劃能力、研究精神與文化素養,創造獨一無二的家庭共同記憶。
![]()
家長自身的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視。讓孩子看到您沉浸閱讀的樣子,聽到您與他人睿智的交談,甚至觀察到您如何通過文字解決實際問題。身教勝于言傳,您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會悄然感染到孩子。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培養孩子的語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論和技巧
它蘊藏在每天的親子共讀中
閃爍在每次的真誠交流里
生根于每次的鼓勵與肯定中
當我們用耐心和智慧澆灌
終有一天,種子會破土而出
長成參天大樹
內容來源:成都教育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