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才3年,我的屁股已經‘報廢’了!”28歲的小李在社交平臺發的一條動態,引發了無數打工人共鳴。她描述自己每天在工位上坐滿10小時,最近屁股又疼又麻,甚至影響走路,連睡覺都只能側著身子。評論區里,有人調侃“這是職場‘勛章’”,但更多人焦慮發問:“難道年紀輕輕就得了‘老腰老臀’病?”
![]()
像小李這樣的案例并非個例。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200萬人因久坐引發健康問題,其中“臀部疼痛”是職場人群最常見的早期信號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后可能藏著3種隱患:
1. 梨狀肌綜合征:坐出來的“隱形殺手”
臀部深處有一塊叫“梨狀肌”的肌肉,它緊貼坐骨神經。當人久坐不動時,這塊肌肉會因長期受壓而痙攣、腫脹,甚至“卡住”神經,引發放射性疼痛(從臀部竄到大腿、小腿)。有研究指出,長期久坐的辦公室人群中,約15%曾經歷過類似癥狀,嚴重者連咳嗽、打噴嚏都會加劇疼痛。
2. 坐骨結節滑囊炎:椅子“磨”出的炎癥
臀部與椅子接觸的“坐骨”位置,有一層滑囊(緩沖墊)。如果椅子過硬、坐姿不良(如蹺二郎腿),滑囊會因反復摩擦而發炎,導致局部紅腫、灼熱感。一位程序員曾分享:“為了趕項目,我連續3天在硬木椅上‘焊’著,結果屁股腫得像饅頭,連褲子都穿不上。”
3. 腰椎間盤突出:久坐的“終極暴擊”
當臀部疼痛伴隨下肢麻木、無力,甚至走路“跛腳”時,可能是腰椎在“報警”。久坐會讓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是站立時的1.5倍,長期如此,椎間盤可能突出,壓迫神經根,引發從臀部到腳趾的放射性劇痛。數據顯示,我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約40%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久坐辦公”是首要誘因。
3招自救,把“傷臀”變“護臀”
第一招:每30分鐘“強制動”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久坐人群應每30分鐘起身活動1-2分鐘。可以嘗試“微運動”:站立時踮腳尖(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靠墻靜蹲(強化臀肌)、拉伸梨狀肌(坐姿交叉腿,身體前傾)。這些動作能快速緩解肌肉緊張,預防炎癥。
第二招:選對椅子,給屁股“減負”
一把好椅子需滿足3個條件:
- 可調節高度:雙腳平放地面,膝蓋與髖關節呈90度;
- 有腰托:支撐腰椎自然曲度,減少臀部代償壓力;
- 材質透氣:避免悶熱導致皮膚敏感(如網布材質)。
若條件有限,可在硬椅上加一個記憶棉坐墊,分散壓力。
第三招:強化臀肌,打造“天然護盾”
久坐會讓臀肌“罷工”(醫學稱“臀肌失憶癥”),導致腰椎、膝蓋代償受力。日常可通過2個動作激活臀肌:
- 臀橋:仰臥屈膝,抬起臀部至身體成直線,保持5秒后放下,重復10次;
- 深蹲:雙腳與肩同寬,緩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重復15次。
每周3次,每次10分鐘,能有效改善臀部血液循環,降低疼痛風險。
小李在調整坐姿、增加運動后,臀部疼痛逐漸緩解。她感慨:“以前總覺得年輕扛得住,現在才明白,健康不是‘熬’出來的,而是‘養’出來的。”
久坐族的痛,從來不是“矯情”。它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該停下來,聽聽它的需求了。從今天起,每坐30分鐘就起身活動,選一把舒服的椅子,抽空練練臀肌——你的屁股,值得被溫柔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