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
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
聯合發布
2025年中國中小城市
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
揚中榮登全國百強!
入選
2025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2025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2025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25年度全國新型城市化質量百強縣市
![]()
2025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丹陽市位列第23位
揚中市位列第33位
句容市位列第52位
![]()
2025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揚中市位列第9位
丹陽市位列第13位
句容市位列第61位
![]()
2025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句容市位列第46位
![]()
2025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京口區位列第89位
![]()
2025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丹陽市位列第17位
揚中市位列第36位
句容市位列第47位
![]()
2025年度全國新型城市化質量百強縣市
丹陽市位列第19位
揚中市位列第28位
句容市位列第40位
![]()
Tips:
●百強縣(市)、區示范引領,合計貢獻全國20.79%的GDP和8.05%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中小城市綜合實力指數為77.5,呈現較強發展韌性
●中小城市投資潛力指數為87.1,工業“壓艙石”效應持續增強
●中小城市綠色發展指數為70.9,生態紅利持續釋放
為客觀評價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總結城市一般性發展規律,探索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小城市發展理論體系,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與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21年深耕構建了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體系。
21年來,課題組始終堅持創新與實踐并重,每年組織專家學者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指標體系進行動態優化,逐步建立了覆蓋縣市旗、市轄區、建制鎮三重行政區域,包括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市化質量、建制鎮綜合實力等六大維度的研究框架,實現對全國中小城市及鎮域發展水平的動態監測與綜合評估。課題組通過研究樹立的全國百強縣市、全國百強區、全國千強鎮等發展典型,為各地發展提供了示范,推動了先進經驗的全國性推廣與借鑒,有效促進了中小城市之間的互學互鑒與協同發展。現將2025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正式公布如下:
一、中小城市的范圍界定
按城市建成區常住人口10萬人以上,且建成區和市政設施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地域空間形態定義城市,據中小城市研究院初步匯總,2024年底,我國的城市數量超2650個,其中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有100個左右,10萬至100萬人口的中小城市有2554個。在這2554個中小城市中,有地級建制市主城區191個,相對獨立市轄區政府駐地城鎮685個,地級行政區(地區、自治州、盟)政府駐地城鎮34個,縣級建制市城區342個,縣級行政區政府駐地城鎮1118個,特大建制鎮鎮區184個。
資料來源:課題組根據《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24》《2023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各城市公開數據及填報數據綜合分析形成。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評價對象界定為:縣級市、縣以及空間結構相對獨立的市轄區(由撤縣或撤市設區而來,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市轄區),以及發展基礎較好、已具城市雛形或城市形態的建制鎮鎮區。
三、評價體系及測評結果
(一)綜合實力指數
中小城市綜合實力指數下設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生態環境、城鄉發展、社會和諧5個一級指標,發展水平、創新基礎、綠色消費、城鄉建設、共同富裕等15個二級指標。
測算結果顯示,2024年中小城市綜合實力指數達77.5,較上年提高0.5,保持了較強的發展韌性。2024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和百強區以全國2.77%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14.19%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20.79%的地區生產總值和8.05%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彰顯了強大的經濟集聚效應。特別是百強縣市在人均GDP、增速韌性等方面表現突出,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綠色發展指數
中小城市綠色發展指數下設資源節約、綠色消費、污染治理、環境質量4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2024年中小城市綠色發展指數為70.9,較上年提高1.0,延續了綠色發展的良好態勢。2024年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值為84.23%,較上年提升1.19個百分點。
(三)投資潛力指數
中小城市投資潛力指數通過量化城市區位稟賦、要素效率、增長動能與可持續性,為投資者篩選價值洼地、為地方政府優化招商策略提供科學依據。2025年指標體系設置了區位引力、要素效力、發展潛力、持續活力4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見表6)。2024年中小城市投資潛力指數為87.1,增長0.1,增幅較上年明顯收窄,工業經濟發展發揮“壓艙石”作用。
(四)科技創新指數
中小城市科技創新指數覆蓋“平臺支撐—主體培育—資源投入—產出效能”四維評價體系,通過15個量化指標全面測度中小城市創新生態成熟度(見表9)。2024年中小城市科技創新指數達64.2,較上年提高0.5,延續溫和增長態勢。2024年科技創新百強區平均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60家,其中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廣州市黃埔區和湖南長沙市岳麓區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數分別達到4015家、3003家和2714家,創新主體培育成效顯著。
(五)新型城市化質量指數
中小城市新型城市化質量指數設置了城市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環境質量4個一級指標,涉及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等16個二級指標,旨在全面、精準地評估中小城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表現。2024年中小城市新型城市化質量指數為51.9,較上年提高0.6。從新型城市化質量百強縣市的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占據61席,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占據23席、11席和5席。分省區來看,江蘇、山東、浙江保持領先,分別占據17席、15席和13席,展現了其縣域經濟體在城市化質量上的領先。
2025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市化質量百強區等名單及各指數指標體系詳情見《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25)》綠皮書和中小城市指數網。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
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
小編手動查找,如有疏漏歡迎補充
來源:光明日報、經濟日報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