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厲害,司馬懿次之,周瑜排最后。
一看這個排名,估計很多人不服氣,認為應該倒過來排才對,實際上并非如此。
帶兵打仗的能力實際上就是綜合軍事能力,包括治兵、練兵、打仗、謀略、決策、統籌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人雖然同為軍事家,但是三人中能力最弱的就是周瑜,周瑜最多算是戰略家,在戰術方面有所欠缺,軍事理論也沒有;諸葛亮是最全面的,是戰略家、戰術家、軍事理論家,三家合一;司馬懿則是戰略家和戰術家,就是缺少軍事理論。
周瑜打的最著名的戰役就是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戰前,周瑜分析曹操的弱點比較好,認為曹操有四個弱點:
1、北方沒有完全平定,還有隱患威脅;
2、放棄北方的長處騎兵,改為水軍作戰,這是舍長取短;
3、嚴寒季節發動戰爭,戰馬缺少草料;
4、北方人到南方打仗,必然水土不服,會發生瘟疫。
周瑜的戰略分析很對,這就是戰略家。但在具體與曹操作戰的戰術方案上,周瑜沒有任何規劃。
周瑜
![]()
赤壁之戰周瑜取勝的關鍵是黃蓋提出的謀略。
《三國志 周瑜傳》: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黃蓋謀略的主要內容是:火攻+詐降。
黃蓋自己充當詐降人,與曹操約好日子投降,等到詐降的那一天,黃蓋率領船只前往曹操大營,快到時,黃蓋將大船點火借東南風直沖向曹營,自己坐小船離開,曹操因此大敗。
謀略是黃蓋提的,執行人也是黃蓋,周瑜在其中就起了個決策的作用,黃蓋也不是謀士,只是孫權軍隊中的一名將領而已,能提出這樣的謀略確實有點能力。
赤壁之戰雖然是周瑜領導的,但你看不到他有什么自己的謀略,如果赤壁之戰還不能說明問題,那南郡之戰就能證明這一點。
赤壁之戰首功是黃蓋的
![]()
南郡之戰是赤壁之戰后發生的,赤壁之戰周瑜打贏了,按理來說,兵敗如山倒,但曹仁卻在南郡堅守了一年之久,周瑜也沒有攻下城池,還是曹仁主動退走的,說是周瑜打贏了,還不如說是曹兵主動退卻的。
南郡之戰開始后,周瑜又沒有計劃如何打,甘寧向周瑜獻策,建議先取夷陵,夷陵在南郡在上游,占了夷陵能給南郡巨大的壓力,周瑜同意了,就派甘寧去打夷陵,曹仁得知后,分出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求助,周瑜又猶豫了。
此時呂蒙建議,讓周瑜留守后方,自己率軍增援夷陵,周瑜再次同意了,呂蒙果然解了夷陵之圍。
周瑜作為主將,在南郡之戰中騎馬督戰,結果被飛箭射中了右肋,傷勢嚴重,差點丟了命,作為全軍主將,輕易被敵人射中,要么周瑜缺乏軍事常識,貿然進入敵人的射程之內,要么周瑜膽大魯莽,置自己于危險之境。
主將如果出事,是會影響整個戰局的,任何主將把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你看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人率軍深入敵境,從來就沒有受過一點傷。
周瑜缺乏戰術,并在南郡之戰陷入危險中
![]()
在整個赤壁之戰與南郡之戰中,看不到周瑜任何戰術上的安排,全部都是部將獻計,周瑜采納,這些部將又不是謀士,也不是專業獻計的,只是根據戰場形勢與經驗提出自己的意見。
當然了,周瑜決策是正確的,赤壁之戰周瑜的功勞就是決策正確,但首功之人應該是黃蓋。
周瑜戰術欠缺,同時沒有軍事理論,所以他只是個戰略家,軍事家中的一種。
以軍事思想來說,諸葛亮在東漢末年與曹操的軍事思想并為當時的兩大思想,這不是我說的,是我黨的軍事家說的。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當時與曹操并為東漢末年的天花板,很多人估計不以為然,只知道以成敗論英雄。
看看諸葛亮接手蜀漢政權時是什么樣子?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三郡被孫權搶走,蜀漢勢力徹底退出荊州,劉備又在夷陵把僅有的精銳要得全軍覆沒,這兩戰導致劉備自赤壁之戰以來積聚的軍隊骨干幾乎一掃而光。
劉備留給諸葛亮的,只有一個年幼且啥也不懂的阿斗和一個風雨飄搖的政權,也只有諸葛亮能玩轉,換了任何人都是玩不轉的。
從劉備去世到諸葛亮北伐只有短短六年時間,諸葛亮就利用這六年時間從頭開始訓練一批毫無戰斗經驗的軍隊,中間還趁機平定了整個南中的叛亂,而且是攻心為上,直到蜀漢滅亡,南中都沒有大規模叛亂。
諸葛亮臨危受命
![]()
很多人不以為然,看不懂其中的玄機,要是處理不好,當時的蜀漢政權其實處于滅亡的邊緣,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叛亂四起,諸葛亮一方面對外聯結,另一方面積累力量平定叛亂。
大意失荊州和劉備敗夷陵對蜀漢的打擊是致命,精銳軍隊一掃而光,有經驗的老兵全部戰死沙場,這對軍隊的士兵是致命打擊,提升士氣是很難的,短短幾年時間,把一批新兵訓練成能夠北伐的精銳軍隊,哪怕是曹操也做不到。
諸葛亮不光練兵有所成就,而且發明并改進軍陣-八陣圖,古代名將如云,但能發明并改進軍陣的寥寥無幾,諸葛亮這個成就與姜尚、司馬穰苴、孫武齊名,影響了后世的韓擒虎、李靖和李勣。
行軍打仗不僅僅是練兵這么簡單,還包括制造各種軍事裝備、排兵布陣、后勤補給,戰略戰術,甚至還包括軍事思想,諸葛亮是一手全包,整個歷史上,你都找不到幾個軍事能力如此全面的人。
諸葛亮打仗非常謹慎,除了第一次用人不當造成損失之外,其余數次北伐均無重大損失,與司馬懿對戰時,司馬懿根本看不懂諸葛亮的謀略,鹵城之戰時,司馬懿始終看不透諸葛亮的謀略,一直就貼著蜀軍不敢貿然出戰,直到諸葛亮自斷后路與補給,司馬懿實在看不出變化才被迫應戰,結果大敗而歸,還損了張郃的性命。
很多人喜歡拿戰績來比較,認為諸葛亮北伐無勝利,有人說諸葛亮數萬人攻打郝昭千余人鎮守的陳倉城,20多天攻不下,周瑜一年多才攻下江陵城卻沒人說,諸葛亮如果有一年時間和足夠的糧草,還攻不下陳倉?
諸葛亮以弱伐強
![]()
攻城本來就是難打的,諸葛亮率領軍隊越過難于上青天的蜀道,背負巨大的糧食補給困難,在敵人的土地上作戰,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在曹魏的土地上作戰,戰火都沒有燒到蜀漢,即使沒能取勝,也絕不叫失敗。
你要知道諸葛亮的北伐是弱勢力量主動進攻的戰爭,你看一下中國歷史,主動進攻的99%是實力強的一方,弱的一方主動進攻的少之又少。
蜀漢只有一個州,曹魏有天下九州,蜀漢只有一百萬余人口,曹魏有四五百萬人口,無論是城池、土地、人口、經濟規模、人才,曹魏至少是蜀漢的5倍以上,但蜀漢卻是進攻的一方。
在戰場要保持戰略進攻不僅僅需要實力,更需要能力與謀略,同時還要對戰場的形勢有著不同尋常的把控,這種能力是周瑜遠遠做不到的,連司馬懿都不一定做得到。
衡量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拿司馬懿相比就知道了,司馬懿16天平定孟達,3個月搞定遼東公孫氏,他一旦看準敵人的弱點,就能快刀斬亂麻,迅速打敗敵人。
但是司馬懿在面對諸葛亮時,就變成了畏蜀如畏虎,因為司馬懿看不透諸葛亮,這是最可怕的,看不透敵人,就不敢貿然出戰,司馬懿只能不出戰來消耗諸葛亮,等蜀軍糧食吃光了,就能迫使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時,已經在五丈原屯田了,在前線屯田準備把北伐長期化,這種打法也只有諸葛亮有能力做到,換了別人做不了的。
諸葛亮也就是背后的實力太弱了,如果他是曹魏的丞相,曹魏早就統一天下了。
司馬懿的軍事能力放眼整個三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也只有諸葛亮能在軍事上打敗司馬懿,換了其他人,都要被司馬懿吊打,這就是軍事能力的體現。
諸葛亮與司馬懿
![]()
司馬懿在戰略和戰術都沒有什么問題,就是缺少軍事理論流傳下來,諸葛亮流傳下來的軍事著作很多,比如《便宜十六策》、《將苑》、《兵法二十四篇》等,有軍事著作就能形成軍事思想,在軍事史上有所貢獻,這是司馬懿和周瑜比不了的。
司馬懿之所以比周瑜強,就是因為他打仗很有主見,而且手段果敢迅速,比如平定孟達,司馬懿不經等朝廷命令,直接8天急行軍1200里,完全出乎孟達意料之外,打亂了孟達的部署,迅速平定叛亂。
再比如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氏,采用的是聲東擊西,暗度陳倉之計,主力隱蔽攻打敵人的老巢,引誘敵軍在野外作戰,避免攻城戰,三戰皆勝,司馬懿用各種手段擊殺公孫淵,屠遼東。
反觀周瑜,每次大戰都沒有自己的主見,都要等部將提出建議才能繼續戰爭,這是明顯的軍事短板,自然不如司馬懿。
所以,諸葛亮軍事能力第一,司馬懿第二,周瑜墊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