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的年終獎,依然是懸而未決的懸念。
2025 年快過滿九個月,不少銀行、券商員工還沒等到 2024 年的年終獎。往年這時,春節前預發、年中結清的慣例早該兌現。
拖到現在不是沒錢發,是在等一張紙。
最近,這張紙終于發了下來。
據財新報道,財政部的薪酬改革方案已經下發到 27 家中央金融企業總部,紅線劃得清清楚楚。
![]()
集團 “一把手” 年薪卡在 100 萬。子公司負責人不能超過 300 萬。往下的層級按梯次遞減,嚴禁下級收入高過上級。
固定工資占比被釘死在 35% 以內。績效、年終獎、延期激勵不管玩什么花樣,都得在財政部批的薪酬總額里打轉。
有人算了筆賬,頭部券商前幾年年薪千萬的 MD,現在頂格也就拿三分之一。中信證券高管總薪酬直接跌了 69.61%,屬于大腿斬了。
![]()
這場改革專盯 “頭部”。
總行、集團總部的中高層最難受,處級以下員工倒還好,基本能保住飯碗。
但別以為基層就能獨善其身。某頭部券商投行員工說,今年項目組全年無休,據說年終獎也才 10 萬。
薪酬結構早變了味。中金公司投行曾有 12個月年終獎,現在連影子都難見。有的老牌券商開始控制廁紙供應,高管的公務艙也換成了經濟艙。
更狠的是追溯機制。有機構已經開始追討前三年發超的薪酬,高管和基金經理是重點。想離職?先把多拿的錢退回來。
市場早有預兆。2022 年 “月薪八萬” 的工資條上熱搜后,降薪就成了行業常態。這兩年券商裁員超 萬人,基金經理離任數連創紀錄。
改革分了兩條線。券商、資管這些市場化機構還能留口氣,允許個別崗位靈活調整。再保險、金融科技這類非市場化部門,必須嚴格對標集團標準。
但所謂的 “靈活” 早已是鏡花水月。民營金融機構前幾年狂飆突進的日子早就過去,暴雷潮后市場份額被國企蠶食大半。
現在的金融業務明顯向國企集中。大企業授信、政府平臺項目基本被國有大行壟斷,市場化機構只能搶些邊角料業務。生存空間本就狹小,改革帶來的人才、資源分流更讓它們雪上加霜。
這場改革看似只圈定央企,實則把整個行業都拖進了調整期。
有人罵 “一刀切”,有人卻覺得早該如此。
現在的邏輯很明確。金融央企要回歸公益屬性,不能再用高薪刺激短期冒險。牌照帶來的溢價,不該變成少數人的福利。
這也導致人才流失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2025 年8月下旬,中金公司內部傳開一則消息。效力 17 年的股票業務部香港區域執行負責人李艷琳遞交了辭呈。這位從基層一路做到 MD 的老將,終究還是選擇告別。
在此之前,中金自己培養的最年輕MD蔣志巍,已經跳槽去了德意志銀行。知情人士透露,蔣志巍在中金降薪后年收入縮水至一兩百萬元人民幣。德銀開出的價碼是200萬年薪,單位是美元,差距近十倍。
![]()
外資行成了高薪避風港。近一年港股IPO火爆,不少頭部機構的核心團隊被整體挖角,有人帶著項目跳槽,臨走前還帶走一批客戶資源。
但更多人選擇留下。一位國有大行中層說,雖然降薪,但穩定比什么都重要。畢竟現在外面的工作更難找。
朋友圈里流傳著一張圖。某券商員工把司歌歌詞改成 “獎未發,心已冷”。這成了當下金融人的真實寫照。
凜冬真的來了。不是周期性的降溫,而是無盡冬日。
有人說這是行業回歸本質,是脫虛向實,金融本就該服務實體,而不是自己先賺得盆滿缽滿。
這話,表面聽著確實在理。
可往深了想,這話恰恰戳破了當下的本質,我們依然停留在生產性社會里。
人在這里是工具,而非目的,也并不是消費的主體。
過去幾十年,經濟體的核心是 “資產建設”。生產的終點從不是消費,而是凝固成新的資產。銀行的錢流出來,經過企業和工人的手,最終變成鋼筋水泥。這些財富沒變成工資流向勞動者,再通過消費回流企業。它們變成了債務,沉淀在居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里。
工資只是這個循環里的中間成本,從來不是最終目的。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的生產力足夠養活全世界,工資卻在不停降,裁員潮持續蔓延。
因為我們要的是完成建造循環,不需要為勞動者的消費能力負責。話說你會讓家里干活的牛馬天天吃好喝好不干活嗎?
但是等到建造的潮水退去,容易摘的果實沒了,工資增長的引擎自然就停了。經濟學里說 “一切都是因為消費,一切都是為了消費”,過去的奇跡其實早印證了這點。
不完成向消費型社會的轉型,財富創造終究是兩代人一輪回的周期律。
![]()
![]()
轉型的關鍵,說穿了就三個字:動分配。尤其在人口老化、增量難尋的當下,不動分配想修補資產負債表,難如登天。
怎么動?
格隆的觀點很透徹,核心是三個分配關系。中央與地方要調財權和事權,信貸資源要在國企與民企間再平衡,國民收入要向居民端傾斜。這三個方向,都得往后者大幅靠攏。
這三個分配關系具體該怎么動,不能說不能說。
金融行業的降薪潮,不過是這個大命題下的小注腳。
真正的改革,從來都在賬本的更深處。
推薦閱讀:格隆博士萬字雄文:這會是我們這代人最糾結的一輪牛市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