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8llo42779 微mym1323
生活中,許多硬皮病患者面臨這樣的困境:皮膚緊繃如裹革,關節僵硬屈伸不利,局部皮膚甚至失去正常紋理,同時伴有畏寒肢冷、遇寒加重等癥狀。
這些癥狀的核心病機,往往是"寒濕痹阻、瘀血凝絡"——即陽氣虧虛,寒濕之邪乘虛內侵,導致氣血凝滯,脈絡不通,肌膚失養。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硬皮病屬"皮痹"范疇,多與肺脾腎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陽虛不能溫煦,寒濕外侵,則氣血凝滯;瘀血阻絡,則皮膚變硬、失去彈性;氣血不能濡養肌膚,則皮膚萎縮、紋理消失。
現代人貪涼飲冷、居處潮濕,或素體陽虛,都易導致寒濕內侵,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硬皮病變。
![]()
針對這一問題,治療的關鍵在于溫陽散寒、軟堅化瘀。下面介紹一個經典思路,能夠有效溫通經絡、軟化肌膚。
基礎方:附子、桂枝、當歸、川芎、桃仁、紅花。
案例分享
患者張女士,42歲,局限性硬皮病三年。手背、前臂皮膚緊繃硬化,捏起困難,手指關節腫脹僵硬,遇冷后指端蒼白紫紺,伴有明顯畏寒肢冷。舌質淡紫,邊有瘀點,苔白膩,脈沉澀。
綜合辨證為"陽虛寒凝、瘀血阻絡",治以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在附子、桂枝、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癥狀適當加減,使方藥更貼合患者體質。
方解:
附子、桂枝:溫陽散寒,為方中君藥,可大補陽氣,驅散寒濕,從根本上改善陽虛寒凝的狀態。
當歸、川芎:養血活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
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可軟化硬皮,改善皮膚彈性。
諸藥合用,溫陽散寒,化瘀通絡,既能改善癥狀,又可調節體質。
治療效果
張女士服藥期間,囑咐其注意保暖,避免寒濕侵襲。服藥兩周后,畏寒癥狀減輕,手指冷白發作頻率下降。
堅持治療一月后,皮膚緊繃感有所緩解;兩月后復診,前臂皮膚較前柔軟,關節活動度改善,局部皮膚紋理部分恢復,臨床癥狀明顯好轉。
通過溫陽散寒、化瘀通絡的治療方法,為硬皮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從溫通陽氣、活血化瘀入手,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患者重獲肌膚的柔韌與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