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香港高校在全球排名上很爭氣,比如作為“大哥大”的港大,在QS榜單上已經沖到全球第11了,離TOP 10僅一步之遙,比如QS全球百強高校中港校獨占5所,單從這一指標來看,香港在全世界各城市中排名第一(比倫敦還多1所)。
![]()
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環境、地緣優勢、院校實力、文化因素及留學成本等多重因素,此前最受內地學生和家長熱捧的美英留學已經不那么香了,而曾經處于留學鄙視鏈第三或第四檔的港校明顯“支棱”起來了,申請人數暴漲200%,連狀元們都集體奔赴香港,甚至夸張到能收到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學院offer的申請生卻進不了港前三,港大一年僅申請費就收到8個億!
繁榮背后總少不了“酸葡萄”的聲音。一些人跳出來質疑港校根本配不上這么多內地優質學生的追捧,認為連全球第11的港大也無法與內地的清華、北大相提并論,尤其在生源質量上,港校與內地高校存在著巨大差距。另一些人則認為,港校給一部分人提供了投機取巧的升學路徑,其學位證書還不如內地的211大學畢業證扎實、好用。
數據顯示,港大在香港本地錄取率約為6%。這一比例的錄取難度在內地高考大省河南所對應的位次,達到8萬多名,僅能入讀如大連民族大學等普通本科院校,連211大學的門檻都難以觸及。
僅從入學這一端看,內地基于千萬量級高考生的選拔機制,香港則主要面對每年僅幾萬人的本地高中生群體。前者的制度設計更易篩選出學業上的佼佼者,似乎是個合理推斷。但全球有幾個國家或地區,每年能有上千萬的高考人數?如果僅從高考競爭的慘烈程度來評估高校生源質量和整體實力,那中國、印度可真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霸主,畢竟,美英加澳新日韓加起來都沒這么多考生。
海外留學與內地升學,完全是兩套選拔體系。更何況,社會競爭與考分選才的邏輯截然不同,它較量的是綜合能力、情商素養、資源積累、不懈努力、機緣際遇乃至家庭背景,而高分成績本身并非決定性籌碼。因此,擁有卓越綜合素質者完全存在后發超車的可能性。
就比如,在畢業生薪酬一項上,港校堪稱完勝。近年統計表明,港大畢業生的平均初始薪酬顯著高于北大。港大畢業生月起薪約在2.5萬至3.5萬港元區間,而內地頂尖大學畢業生的起步薪酬,普遍在1萬至1.5萬元人民幣。
過去曾有觀點略帶調侃:港大畢業生若與北大生相較,各方面表現平平,唯有英語水平領先。細想之下,這個看似戲謔的評論實則點中了港大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突出的英語能力與國際視野。地域環境的差異與信息的不對稱,正以其微妙的方式悄然塑造著不同的人生軌跡。
在就業層面上,本地高校畢業生相較于其他地區高校的畢業生有天然優勢。這是港校在內地的認可度自然降一檔的首要原因,但這并不代表港校自身實力不濟,更不能說明港校畢業生在內地就沒有競爭力了,香港文憑“爛大街”之說更屬胡扯。
事實上,“港八大”高校雖然排名有高低,但百花齊放、各有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盤一盤這“八大金剛”:
香港大學,“8D魔幻”亞洲第一!
![]()
香港大學(作者攝于港大校園)
香港大學,全球排名第11、亞洲位列前三,實力足以與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內地的清華北大角逐“亞洲第一”的頂尖學府。
它創立于1911年,前身為香港西醫書院,被譽為“香港之母”,擁有數十個著名學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其綜合實力和教學質量在亞洲地區廣受認可,是全球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之一。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港大的土木工程、醫學、會計與金融、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系統等專業都名列全球前50名,牙醫專業更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存在。
說到港大,有幾個亮點不得不提。第一個就是它培養了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深深影響了中國的近現代歷史進程。孫中山先生是港大前身香港西醫書院的首屆畢業生,他正是在這里與陳少白等校友共同走上了革命之路。除了孫先生,它的知名校友還包括了賭王何鴻燊、香港前特首林鄭月娥、作家張愛玲、美學家朱光潛等一長串名單。第二個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建設格局,這是一所融于市井、沒有圍墻,而又依山望海、8D魔幻的大學。如果說港大是亞洲第一高校,可能有人不服氣,但論8D魔幻程度,大概整個亞洲沒有哪所學校敢與它一爭高低。第三是港大每年收走的高考狀元,大多選擇了醫學專業。“十個狀元八個醫”也是香港特色,相比之下,內地狀元的眼光大多盯著金融、計算機、電子信息等熱門專業,愿意學醫的狀元是相當少見。
近幾年,港大上升的勢頭迅猛,表現亮眼,大有躍居亞洲第一之勢。
書院制的香港中文大學,堪稱中國的牛劍
![]()
香港中文大學(作者攝于港中大校園)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港中大,成立于1963年,是全球排名前50、亞洲穩居前十的研究型綜合大學,人文學科、數學、計算機、經濟與金融、醫學、法律等領域的學術重鎮。成立60年來,它繼承了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英美名校的住宿學院制度,其學院與書院并行的獨特人才培養模式堪稱香港一絕。
香港中文大學共有9所成員書院,包括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逸夫書院、伍宜孫書院、和聲書院、晨興書院、善衡書院和敬文書院。它的所有本科生都屬于其中一個書院。書院的職責,大致可以定位為“負責專業教學以外的所有事情”。學生每天上課都要去各自的學院,下課后的活動則主要在書院進行。每個書院都是緊密融洽的群體,各有宿舍、餐廳和其他設施。書院與大學相輔相成,提供以學生為本的全人教育和關顧輔導,舉辦各種活動,比如外訪交流、研討會、師友計劃、社區服務、才能訓練、學長計劃等等,培養學生的人際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凝聚學生對書院和母校的歸屬感。學生通過在書院接受非形式的教育,參加不同種類的活動,為大學生活添上了豐富的色彩。比如善衡書院的高桌晚宴,有社會各界領袖人物參加,書院鼓勵學生與嘉賓交流,拓展人脈和國際視野。每個書院都有自己獨樹一幟的文化,但又匯聚在一起,塑造了整個大學的精神面貌。對于很多港中大畢業生來說,書院生活都是他們最難忘的回憶。
大名鼎鼎的國學大師錢穆,就是新亞書院的創始人,這個書院培養了享譽全世界的歷史學家余英時、基因學家徐立之、匯豐銀行首位華人主席鄭海泉等一大批知名校友。而首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哈佛終身教授丘成桐,則出身于崇基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全球商科翹楚
![]()
香港科技大學(作者攝于港科大校園)
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位于香港清水灣。它成立于1991年10月,是一所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學,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亞洲大學聯盟重要成員。港科大的商科和工科優勢突出,在物理、工程、工商管理、生物科學及技術、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
建校30多年來,港科大創造了全球最細單壁納米碳管、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全球首創的智能殺菌涂層、全球排名第一的EMBA課程等國際領先的教研成果,培養了大疆無人機創始人汪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陸建華、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姜國華等杰出人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港科大曾連續三年被QS排名列為亞洲大學第一,多次進入全球高校前50名,短短的30多年建校史,排名躥升之快堪稱全球高等教育奇跡。英國泰晤士報評選的全球最佳年輕大學排行榜中,港科大多次榮登榜首。港科大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合辦的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常年霸榜全球第一,被譽為商界精英的搖籃。除此之外,它還擁有亞洲最美的校園之一,海景令人心曠神怡。
香港理工大學,“文武雙全”的亞洲驕傲
![]()
香港理工大學(作者攝于港理大校園)
香港理工大學,簡稱理大,是一所位于香港九龍紅磡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中歐商校聯盟、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成員。理大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可追溯至成立于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資助、提供工科教育的院校。
香港理工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實驗室及研究中心,它強調教育、科研及知識轉移以貢獻社會為目標,與微軟、波音、國家電網、華為、阿里巴巴等聯合成立了科研中心,為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中國的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測計劃研發太空儀器,參與北京奧運主場館“鳥巢”和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建筑工程等。
理大目前穩居全球高校百強陣營,更為難得的是,它是文武雙全的綜合性高校“巨頭”。理大的人工智能曾位列全球第8,工程學居全球第9,土木與結構工程全球第10,計算機、電子信息、機械工程、遙感技術、運籌學也優勢突出,另一方面,其商科、社科表現不俗,酒店及旅游管理曾居世界第一,商學院亞洲前三,藝術與設計、語言學在全球也位居前列,其知名校友包括了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導演王家衛、演員梁家輝、歌手楊千嬅及梁詠琪等。
香港城市大學,40年躋身全球百強的“蛟龍”
![]()
香港城市大學(作者攝于港城大校園)
香港城市大學,簡稱港城大,坐落于中國香港九龍塘,是港府資助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并獲教育部列入國家重點高校名單。港城大前身是1984年在九龍旺角建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盡管僅成立41年,但港城大以“教研合一”的理念辦學,致力于推動知識型經濟,成為研究及專業教育的創新樞紐和過去10年全球發展最迅速的大學之一。
近年來,港城大在各類大學排行榜上表現卓越,位列QS全球前100名、亞洲前20名。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港城大有15個學科進入世界50強,數量連續五年位居全港第一。 其中,圖書情報科學高居全球第二,控制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能源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管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儀器科學等學科位列全球前30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通訊工程、電力電子工程、公共管理、土木工程、金融學等進入前50名。從這些學科排名中可以看出,坐擁18名院士的港城大綜合實力不容小覷,不僅工科突出,理科、社科也表現不俗。
“大問于世,學研出塵。師生能爾,惟心是用。多元文化,和而不同。吾校鐘靈,昂揚奮進。巍巍山海,正道致中。”港城大的校歌《學研出塵》,也許道出了港城大40年躋身全球百強的“真經”:跨文化學習,融合多樣性,開放包容而又謹守本業,致力創造實用知識,推動經濟和社會進步。
香港浸會大學,亞洲傳媒之王
![]()
香港浸會大學(作者攝于港浸會校園)
香港浸會大學,簡稱浸大,是一所國際化的研究型博雅大學,香港八所重點公立大學之一,也是教育部圈定的國家重點高校,以傳媒、文、理、商管、現代中醫藥研發等著稱。浸大起源于1956年的香港浸會書院,成立初期有教會背景,其校訓為“篤信力行”,以全人教育為宗旨理念,強調綜合教育、關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和培養廣泛人文素養。
說到浸會大學,不得不提的是它的傳媒專業,其傳理學院曾榮膺“全球十大新聞學院”,與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齊名。此外,2023年浸大在CSRankings數據庫領域居世界第7位。浸大工商管理學院是香港首家獲得三重國際頂級認證的商學院,位列全球前1%,并入選《金融時報》“亞太區25所頂尖商學院”,會計、金融等學科進入世界200強。浸大中醫藥學院在阿茲海默癥、帕金森病和抗癌領域先后取得多項國際專利,并于2021年獲批成立運營香港首家中醫醫院。浸大開辦的中國研究、體康管理、歐洲研究、翻譯學及人文學等課程,均是香港首創。
在世界大學排名中,浸會大學位列QS全球第295位,略低于內地的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高于南方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浸大擁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在此任教的世界前2%頂尖科學家有44位。從浸大公開的數據看,2021年畢業的學生中,有63%的畢業生投身于工商界,23%就業于教育行業。
香港教育大學,170年亞洲頂尖師范學府
![]()
香港教育大學(作者攝于港教大校園)
香港教育大學,簡稱EDUHK,位于香港大埔,是香港8所重點公立大學之一和東亞教師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它以師范教育為本,致力培育敏于思考、關懷社會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和社會領袖,其教育學科在QS大學排名中曾位列全球第九、亞洲第二,是亞洲頂尖的師范院校。
香港教育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上可追溯至1853年成立的圣保羅書院和1881年香港首家師范官立院校。1994年,香港葛亮洪教育學院、羅富國教育學院、柏立基教育學院、香港工商師范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合并成立香港教育學院,2016年,學院更名為香港教育大學。
170多年來,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首位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的中國人陳馮富珍。在香港,教大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位居全港大學前三,原因很簡單,香港中小學教師起薪為每月2.9萬港幣,最高可達14萬港幣,是妥妥的高薪、高福利且受人尊敬的職業。
嶺南大學,亞洲百年人文社科明珠
![]()
嶺南大學(作者攝于嶺大校園)
嶺南大學,簡稱嶺大,是一所位于中國香港新界的公立博雅大學。它誕生于1888年的廣州,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也是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嶺大奉行博雅教育理念,專注發展高品質、國際化的本科教育,刻意縮小規模以實行高互動性的小班教學,課程以基礎寬廣、跨學科研習為特色,旨在教導學生成為一位學識廣博、生活高雅的自由人。同時,它致力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其在2015年獲《福布斯》雜志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之一,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的“優質教育”方面更是位列世界第二。香港教資會曾于2020年采取國際基準評估本地大學的研究質量,結果顯示嶺大在人文、社會科學和商科的研究獲評為“世界領先水平”和“國際卓越水平”。
1888年,美國長老會在廣州創辦格致書院,它就是嶺南大學的前身。其后,這所學校經歷了脫離教會、改由華人校董主理、遷往澳門香港韶關后又返回廣州、1952年被解體后又在香港復校等多重波折,終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這所亞洲知名博雅大學。1988年,值嶺南大學百年盛典之際,國家教育部門批準成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因此,位于香港的嶺南大學與位于廣州的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屬于同宗同源。
嶺南大學發展至今,已成為香港八所重點公立大學之一,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
一年一度的香港八大高校開放日,集中在秋季。現在可以給家里娃報名啦!
大學開放日,可以參觀學校、實驗室,考察食堂,聽聽招生講座,不僅適合高中生為報考大學做準備, 也適合中學低年級生了解大學的專業,尋找未來的職業方向。
以下是具體鏈接:
香港理工大學
日期:2025年9月27日(周六)
網址:https://www.polyu.edu.hk/infoday2025/
香港城巿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4日(周六)
網址:https://www.cityu.edu.hk/admo/infoday/
香港浸會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4日(周六)
網址:https://infoday.hkbu.edu.hk/(待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11日(周六)
網址:https://infoday.cuhk.edu.hk/(待更新)
香港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25日(週六)
網址:https://www.infoday.hku.hk/
香港教育大學
日期:2025年10月25日(周六)
網址:https://iday.eduhk.hk/(待更新)
香港科技大學
日期:2025年11月1日(周六)
網址:https://join.hkust.edu.hk/infoday(更多詳情稍後上載)
嶺南大學
日期:2025年11月1日(周六)
網址:https://www.ln.edu.hk/admissions/ug/event/info-day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