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深處散落著不少村莊,這些村子有些看似普通卻大有來頭,青瓦紅墻之外總有人們意想不到的歷史和故事,位于邢臺沙河市柴關鄉的王硇村就是這樣一座古村。
![]()
王硇村的故事始于明永樂年間,始祖王得才從成都逃難而來,機緣巧合在這大山深處落地生根,從此王家人一代代繁衍生息,建出了房,走出了路,他們適應著北方的氣候和環境,也并沒有忘掉南方的生活方式。
![]()
于是走在村中你會發現那些房屋在粗獷雄渾的外表下也有婉約秀麗的一面,既有太行民居的紅色石墻,也有四川民居的碉樓和瓦房。雖然過了600年時光,村子卻并不顯破敗,街巷干凈整潔,引導牌清晰明了,是彎彎繞繞迷宮般的村莊,卻并不會讓人走迷了路。
![]()
如果足夠心細,會發現村子街巷拐角的建筑看不到筆直棱角,兩墻相交處總是被磨得很圓潤,這就是“拐彎抹角”的講究,既方便馱驢通過,又有“圓滿、團圓”的美好寓意。
![]()
老房中,人們依托當地特有技藝或產品建了展示館、工坊、店鋪等。土布坊中有織布機,有老粗布做出的成品,從枕頭、布鞋到背包、旗袍,古老的技藝加新潮的款式,漂亮得讓人難以拒絕。
![]()
![]()
生活用具、生產工具描繪出山中人家的日常,滄桑印記和質樸造型總會將人們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
村中現存完好的古院落有130多處,房屋更是多達2000多間,其中最高的石樓高18米,包括地下共三層,始建于1919年,歷時12年才全部完工。這也是一座有著紅色印記的建筑,抗日戰爭時期,沙河縣抗日獨立營一連連部就駐扎于此。
![]()
老舊的石樓和四合院雖然不再住人卻也并未廢棄,變成各種文化展室,一張張照片、一件件舊物背后都是村里人的自豪和驕傲。
![]()
![]()
整座村子沿著山勢高低起伏,走在路上便也有了錯落的風景,可以看到秋日下的遠山連綿,看到藍天下的青瓦紅墻,看到陽光在石階、石房上流連,也看到村子的質樸和寧靜。
![]()
王樹堂和王忠信舊居是村里人說起來就要挺挺胸脯的存在。王樹棠是晚清秀才,在沙河任警察所長時親率警士與土匪交戰并大獲全勝,沙河警察因此威名四揚。后在其因受冤而死后,當地人自發為他樹碑,稱為“岳武穆而后又一人”。
![]()
王忠信故居的清朝古門樓和木質雕花不僅保存完整且極為精致,然而更珍貴的是“為民立功”的匾額,這是劉伯承、鄧小平親筆為烈士王忠信題寫。
![]()
王硇村史館一樓為王家祠堂,二樓則展示著村中的文物和舊物,還有村子的全貌沙盤模型,想了解村子600年光陰,不妨到這里轉轉。
![]()
![]()
大山中的人家總是帶著些故事感,一重又一重的山是天然屏障,阻斷了世事喧囂,山中的時光也少了急躁,多了從容,一條條巷子中,一個個拐角處都是讓人生出興趣的故事,讓人想慢慢走,慢慢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