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回應北約近期啟動的“東方哨兵”行動,俄羅斯空天軍三架米格-31戰斗機在飛往加里寧格勒過程中,突然轉向直撲愛沙尼亞這個死心塌地跟北約混的北約成員國,盡管俄軍的此次行動只是試圖性的,但也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等所謂的波羅的海三國乃至整個北約歐洲國家嚇得夠嗆!新華社布魯塞爾9月20日電,歐盟多名高級官員9月19日稱,俄羅斯軍機當天進入愛沙尼亞領空的行為“極其危險”和“不可接受”,北約表示已派出戰機攔截。與此同時,北約發言人哈特在社媒發文說,北約方面已緊急出動戰機攔截進入愛沙尼亞領空的俄羅斯戰機。
![]()
當天上午10時17分,愛沙尼亞空軍雷達站在納爾瓦附近發現三個高速目標正以2800公里時速逼近。部署在阿馬里空軍基地的德國空軍"臺風"戰機立即升空,但米格-31機群在距海岸線80公里處突然開啟加力燃燒室,速度瞬間突破2.8馬赫。北約聯合空中作戰中心的作戰記錄顯示,攔截編隊曾嘗試以雷達鎖定目標,但因目標速度超過導彈導引頭最大跟蹤能力而失敗。俄羅斯國防部事后公布的飛行軌跡圖顯示,三架米格-31在愛沙尼亞領空內持續飛行了11分鐘,期間完成對納爾瓦、塔林等戰略要地的模擬攻擊航線。
![]()
有關軍事專家指出,此次事件中米格-31BM戰斗機展現了四項關鍵戰術優勢,首先其配備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理論上可在北約防空圈外發起打擊。第二,新型D-30F6M發動機賦予其3.09馬赫的極速飛行能力。第三,N007M"掩體"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達高達400公里以上。第四,機組編隊采用"蛇形躍升"戰術,在2萬米至3萬米空域間反復變軌。這些技術特性使得北約現役的F-16多用途戰斗機和"臺風"等四代機在攔截時陷入"追不上、鎖不住、打不著"的多種困境。
![]()
北約12架次戰機攔截無效,也暴露出北約東翼三大致命缺陷,首先是預警體系存在4-7分鐘盲區。愛沙尼亞部署的AN/FPS-117雷達對超高空目標探測距離僅450公里,當發現米格-31時,攔截窗口已不足90秒。其次是攔截兵力嚴重不足,目前波羅的海空中警備任務由德國、英國輪流承擔,常備兵力僅4架戰機,從警報響起到首批戰機抵達攔截位置平均需要22分鐘。更關鍵的是,北約現役AIM-120導彈對3馬赫目標的命中率不足30%。而這也是北約組織對此次事件驚慌失措、如臨大敵、并導致愛沙尼亞不得不全境拉響防空警報的主要原因之一。
聚峰軍評2025.09.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