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筆記俠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9月19日,據消息報道,知名連鎖餐飲品牌云海肴董事長、聯合創始人趙晗因突發心梗,經醫治無效在9月18日于昆明同仁醫院病逝,年僅40歲。
這個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創業者,2009年與親友攜手將云南菜帶出云貴高原,讓 “ 云海肴 ” 成為全國食客熟知的餐飲品牌。
無數網友在社交平臺感嘆: “ 昨天還在吃他家的汽鍋雞,今天就沒了創始人 ” ,惋惜中更藏著對生命脆弱的震撼。
趙晗的離去并非個例。僅僅12天前,38歲的九江餐飲老板游志庚因急性心肌炎猝然離世,當時他投資200萬的新店剛開業3個月,深夜調試菜品、凌晨閉店、頻繁商務宴請的日常,早已為健康危機埋下伏筆。
兩個月內兩位餐飲創業者的倒下,撕開了一個殘酷真相:在 “ 拼命搞事業 ” 的敘事里,我們的身體正在默默承壓。
01
創業者的健康困境:
那些被忽視的“致命習慣”
趙晗們的悲劇,從來不是 “ 突然發生 ” ,而是 “ 長期積累 ” 。
1.被壓縮的休息:用睡眠換業績的惡性循環
餐飲行業的 “ 超長待機 ” 早已是常態。《 2025年中國餐飲產業生態白皮書》顯示,從業者日均工作時長超12小時,新店籌備期更是長達16小時以上。從選址裝修到菜品研發,從員工管理到客戶維護,創始人往往是 “ 最后一個關燈的人 ” 。
但心臟從不會 “ 加班 ”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的研究指出,持續熬夜三天可使心肌酶升高 3倍,睡眠不足5小時會導致心肌細胞線粒體功能下降40%,就像讓心臟時刻在 “ 缺油 ” 狀態下高速運轉。
更危險的是, 22:00-02:00本是心臟修復基因表達的峰值時段,長期錯過這個窗口期,相當于剝奪了心臟自我修復的機會。
2.被綁架的飲食:離美食最近,卻離健康最遠
諷刺的是,餐飲創業者往往是 “ 最懂吃卻最不會吃 ” 的群體。
為了調試菜品,他們常常在深夜試吃重油重鹽的食材;為了維護客戶,商務宴請上的酒精攝入難以避免;為了趕進度,三餐不定、狼吞虎咽更是常態。
進食大量含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后,血脂濃度會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此時容易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從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被無視的信號:“扛一扛”拖成“來不及”
很多創業者都有“輕傷不下火線”的執念,卻不知心臟的求救信號從不會重復。
游志庚發病前兩周就出現乏力、低熱等類似感冒的癥狀,但新店籌備的忙碌讓他選擇忽視,最終錯失干預時機 。
而心梗發作前,約 60%的人會出現左肩放射性疼痛、夜間憋醒、莫名冷汗等非典型癥狀,這些 “ 不嚴重 ” 的不適,實則是心肌缺血的緊急預警。
更值得警惕的是,年輕人的血管斑塊往往更 “ 脆弱 ” 。 35歲以下心梗患者的斑塊多為 “ 軟斑塊 ” ,就像血管里的 “ 不定時炸彈 ” ,一旦遭遇熬夜、壓力大、劇烈運動等誘因,就可能瞬間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趙晗的突然離世,或許正是這種 “ 隱形危機 ” 的爆發。
02
心理健康管理:將威脅轉換為挑戰
從心理學上來講,負面情緒包括但不限于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
由于進化的原因,我們面臨幾個事實:
第一,負面情緒沒法消除,也沒有必要消除。
第二,負面情緒是我們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要識別它,然后利用好它。
第三,我們只需要控制負面情緒的表現方式就行了。
日常生活工作當中,我們最常見的情緒就是:憤怒、焦慮和抑郁。
1.如何緩解憤怒?
我們經常發現這種將事情往壞處想的想法:對我這么不公平,我不能忍受 ......
我們可以通過伯恩斯情緒療法解決。
讓這些孩子通過最后一個學期的學習,在進入工作崗位完全無縫銜接,沒有適應期。
激發趨利避的欲望:利用雙欄表格列出生氣報復的好處和壞處,權衡利弊,問問自己如果讓你憤怒的事一時改變不了,你是否愿意控制自己不發脾氣?
比如,發怒的好處是:感覺很好、表達不滿。壞處是:毀掉彼此關系,更加抗拒交往與溝通。
重寫規則法:把你腦海中給關于 “ 應該 ” 的規則全部換成 “ 如果 ……則會更好 ”
比如,我對你好,你也要對我好 vs.如果別人心存感激會很好,但沒有我也不那么強求。
還有,冷卻憤怒想法、想象替換法、整理思路,認知預演 /復盤等等。
2.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焦慮是資源不足,急著想要調動資源解決問題的表現。
它的好處是幫助我們對這個世界更加警覺,但一般的焦慮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解決方法 ——行動起來,即告訴大腦“我已經在工作了,不需要再分泌激素了”。
實在不行,就采取放松呼吸練習和情緒標簽法。
首先,專注于你的呼吸,把你的注意力錨定在你的呼吸上,通過這個練習可以讓你精神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
其次,你可以在內心對自己說,這個感覺就是焦慮,我焦慮的時候會覺得心跳加速、手掌出汗。
如果你能在意識上認知到焦慮的感覺,那你也就不那么焦慮了。因為你已經從這個感覺里跳出來站在旁邊觀察它了。
如果焦慮持續地擴散或者出現急性的驚恐,有時候還會伴隨著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調,比如手抖、出汗 、尿頻、心悸或者運動性的不安。
這可能就是焦慮癥,一定要去就醫。
3.如何預防抑郁癥?
和焦慮不一樣,抑郁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感覺不到快樂,也沒有動力。
嚴重的話可能悲觀厭世,甚至產生自殺的想法。
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抑郁癥相關的 100多個風險因素,發現:社交聯系是抑郁癥最強的保護因素之一。
因此,他們提出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建立可靠的人際關系。
不僅你的知心朋友,其它各種人際關系都可能會支持你的。
可靠的人際關系決不應該是溺愛式的關系。我們不僅需要支持,還需要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獨立性和意志自由。
第二,要設法睡好覺。
只要能睡好覺,就能預防抑郁癥。長期失眠可能會導致抑郁癥,如有失眠的困擾,要設法解決。
第三,多到戶外活動。
適度的戶外運動是對抗抑郁癥最有效和天然的藥物。
從事室內工作的人,平時每天要有兩小時在室外活動,雙休日最好安排兩個下午到戶外活動。
第四,適當作些保護。
對會惹你生氣的人敬而遠之,以避免生氣,對于不可抗拒的刺激,要提高承受能力。
一般情況下,抑郁的狀態如果持續超過了兩周,在臨床上就會被診斷為抑郁癥。這就不是預防問題,而是需要治療了。
03
創業者自救指南:
吃好、睡好、動好
1.吃好飯:用高蛋白、高纖維代替高碳水
現代人整體健康狀況不如上一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活節奏快,很多人沒時間或條件好好吃飯,依賴方便食品、零食、外賣盒飯。
而長期依賴外賣或頓頓精制面食( 面條 、饅頭、白米飯),會悄悄影響你的思維和決策能力。大腦這個 “ 司令部 ” ,主要靠 “ 糖 ” (葡萄糖) 供能,但它需要的是穩定持續的糖供應。
當你吃下大量精制碳水 (比如一碗白面條、一個大白饅頭) ,血糖會急速升高,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你感覺 “ 很爽 ” 。
但緊接著,胰島素大量出動,血糖又會快速跌入谷底。這時大腦供能不足,你就容易犯困、腦子發懵 (腦霧) ,決策質量直線下降。
更嚴重的是,長期高糖飲食導致細胞對胰島素反應遲鈍 (胰島素抵抗) ,大腦里容易形成有害的淀粉樣蛋白沉積和神經纖維纏結 ——這些都是長期研究公認的阿爾茲海默癥風險因素。
解決辦法其實不復雜,一方面是自己做飯,另一方面是點外賣選擇 “ 營養密度高、熱量密度低 ” 的食物。
① 營養密度高:指同樣熱量下,提供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更多 (比如瘦肉、魚、蛋、豆類、蔬菜、水果) 。
② 熱量密度低:指同樣重量下,所含熱量較低 (通常高水分、高纖維的食物熱量密度低,而高糖高油的食物熱量密度高) 。
選方便食品時,優先挑高蛋白、高纖維的。
比如主食,選全谷物 (燕麥、糙米等) 就比精米白面好,因為它們的碳水化合物釋放能量慢 (低 GI) ,不會讓血糖像坐過山車一樣劇烈波動。
有意識地避免那些讓血糖飆升的食物 (如甜飲料、糖果、精制糕點) 。
同時,蔬菜水果對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至關重要,是每餐不可或缺的部分。魚、肉、蛋、奶、豆制品則能提供穩定持久的能量和優質營養。
但有時候,真的忙起來時,就很難找到健康的食物。
這時,補充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就特別管用,它們既能提供營養,飽腹感也強,能支撐你繼續工作學習.
給創業者的建議:隨身帶點方便又營養的食物。
比如蛋白棒、谷物棒、全麥面包 /歐包,或者根據自己口味選些健康的高蛋白、高纖維營養餅干、堅果 (適量) 。
這樣,即使沒時間正經吃飯,也有更健康的選擇,不至于被迫去吃垃圾食品。
2.睡好覺:別掉進“過勞”
大約有 50項研究表明,思維能力——即反應時間、專注力、記憶力、邏輯分析及辯證能力——會隨著睡眠不足而衰退。
在一項大型的研究中,心理學家丹 ·克里普克與同事追蹤了 100萬人在六年間的睡眠模式,每晚睡7~8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死亡率較前者高出2.5倍,而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死亡率相比高出1.5倍。
睡眠需求隨年齡、性別、基因體能而異,但普遍的科學共識是:人體每晚需要 7至8小時的睡眠才可以運轉良好。
從生理學上看,睡眠本身就是一個修復過程。
我們平時產生的一些代謝過后的廢物,會在夜晚被大量地清除掉,免疫系統會得到增強,大腦和肌肉會進行生理性的修復,甚至記憶力也會得到加強。
比爾·蓋茨就說過,自己犯的最大的決策失誤,都是在缺覺的情況下做出的。
① 睡眠時長
醫學上,睡眠有五個不同階段的周期,分別是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動眼期。
入睡期就是我們昏昏欲睡的時候。睡眠良好的人,入睡期只占整個時間的 5%。
淺睡期是我們剛剛入睡時,占睡眠時間的 50%。這個階段很容易被喚醒。
熟睡期和深睡期合稱為深睡眠,熟睡期主要是過渡作用,占睡眼時間 7%左右,深睡期占睡眠時間15%左右。
睡眠的最后一個階段叫做快速動眼期,又叫異相睡眠期,通常占睡眠時間 20%左右。眼球在這個階段會出現快速地跳動,并且身體會有翻身的動作,很容易被驚醒。如果這個階段我們被人叫醒的話,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剛剛正在做夢。
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大概會持續 90至120分鐘的時間。而我們一個晚上會經歷四到五個周期,總共睡6至9個小時。
比如,當你不清楚自己一晚上要睡幾個睡眠周期時,就按 5個周期的平均值開始睡。
假設你的固定起床時間是 7點半,那往前推5個睡眠周期,入睡時間就是午夜12:00,如果你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入睡,那么你需要提前半個小時,也就是11:30分就上床睡覺。
![]()
② 睡眠用品
要說最能影響我們睡眠質量的物件,那一定非床莫屬了。
《睡眠革命》的作者認為:首先,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購置一個相對不錯的床墊。
除此之外,應該更頻繁地更換床墊 ——購買能夠經常換洗的床墊,或者多買幾層床墊,每隔幾年更換掉其中一層就可以了。
其次,要判斷一張床墊是否合適,有如下方法。
當你采用側臥的睡姿時,背部要伸直,不能像蝦米一樣蜷縮著身體,這樣才不會傷害到你的背部和頸部。
至于是向右邊躺臥還是向左邊躺臥,這就取決于你習慣用哪只手了。
保證頸部、脊柱和臀部形成一條平滑的直線時,如果你的頭和床墊之間的空隙超過 6厘米、幾乎等于雙手交疊起來的高度,那只能說明這張床墊太硬了。
如果你的整個臀部都陷入到床墊中了,那就說明這張床墊太軟了。
最后,盡量使用低敏性、透氣舒適、清潔干凈的床墊套、床單、羽絨被、被套、枕套和枕頭。
![]()
③ 睡眠環境
第一,臥室是用來睡覺休息的地方,保持樸素、簡單是最好的。
第二,墻壁盡量刷成白色,并且不要在墻壁上掛任何東西,因為色彩會造成刺激。
第三,注意光線與溫度。
如果你的臥室,能在關燈后達到一片漆黑,那是最理想的。當然,如果你怕漆黑,或者有留燈習慣,也可以給自己留一盞光線柔和的小夜燈。同時,房間保持在 16至18攝氏度最理想。
第四,營造安全感。畢竟人類數萬年進化依然沒改變這個習性。
比如,睡前做好安全檢查,鎖上家中所有的門窗,在床頭放一張愛人的照片,或者抱著你最喜歡的玩偶睡覺。
3.動起來:碎片時間也能行
很多人不愛動或沒時間運動,怎么辦?關鍵在于找到融入生活的方式:
① 對抗久坐是第一步
接電話站起來走走。
泡茶時活動下筋骨,扭扭腰。
用升降桌辦公,坐站交替。
在辦公室沒事走一圈。
通勤選擇地鐵/公交,多走幾步路。
低樓層爬樓梯代替電梯。
做家務(洗碗、掃地、整理)也是很好的活動。
②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別把運動當成痛苦的減肥任務,那樣很難堅持。
找到你真正喜歡的活動,不喜歡劇烈運動?那就散步!聽著播客或音樂在公園走,不知不覺就達標了。
養寵物?和貓玩逗貓棒,遛狗時多跑跑跳跳,就是絕佳的運動!跳舞、打球、游泳 ……只要你樂在其中,就能享受運動帶來的多巴胺 (即時快樂) 和內啡肽 (持久愉悅感) 。
04
活著,才有希望
人們常驚嘆于企業家 “ 太陽般耀眼的盔甲 ” ,卻看不見盔甲下緊繃的身心。正如黃鳴所言,選擇創業,便注定與壓力、勞累、焦慮為伴。
而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激烈的競爭沒有盡頭,繁瑣事務耗盡精力,行業波動與資金壓力層層疊加,更讓企業家長期 “ 發條緊繃 ” ,身心過勞漸漸成了這個群體的常態。
德魯克曾說, “ 計劃的放棄與自我更新 ” 是最易被忽視的戰略要素,這一理念其實更適用于生命管理。
事業成功從來不等于人生贏家,拼到最后終究是拼身體;真正的勝利也并非 “ 打贏他人 ” ,而是情緒的穩定與身心的健康 ——畢竟健康遠比視野更重要。
逝者已去,留給生者最直白的啟示:企業家,請愛惜身體。只有活著,才有無限可能。
參考來源:
1.《北大天才韋東奕健康問題背后,揭露了絕大數人的問題》,筆記俠
2.《比管理時間重要1000倍的,是管理精力》,筆記俠
3. 《云海肴創始人去世,暴露一個扎心問題》,正和島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