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說說,認真追劇、專注劇評品人生百味,愿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
萬萬沒想到,《足跡》給伊說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民國時期的姑姑林斯允,還有50年代的易弋。
電視劇《足跡》是一部單元故事劇,用一個事件串起了三個故事,故事之間的關系只在人物,沒有事件的關聯性。
![]()
故事的起始點,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葉希寧所在單位的同事犯錯誤牽連到她,對方還是她的閨蜜。
這樣的關系,葉希寧很難自證清白,她被單位停職后,一時間想不通要輕生。
在病房里,奶奶易弋向她講,自己姑姑林斯允的故事,由此整部劇進入第一個故事單元。
第一個故事單元是關于姑姑林斯允遇見姑父程敖的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的上海。
林斯允留學歸國,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成為收拾林家殘局的那個人。
![]()
從她被父親送出國留學就能看出來,林家的家境在當時是富足的,而且父親沒有因為林斯允是女孩,而輕視她,反而是支持欣賞這個女兒的。
她還有一個哥哥,在父親去世后很快就把家產敗光,等林斯允回國的時候,林家其實就只剩好地段的一棟洋房了。
不過,這棟洋房也馬上要被催債的收走了,一邊是嫂子生產,一邊是程敖帶人上門催債。
哥哥和母親都慌神往后躲,林斯允提著菜刀沖上去,只為保護嫂子順利生產。
程敖答應寬限還債的日子,從此程敖開啟別樣的追妻路,林斯允也從防備到相識相知,兩人成為默契的并肩戰斗的伴侶。
都說民國故事十有九悲,這部劇放心看,姑姑和姑父的結局是圓滿的。
![]()
先來說說第一個故事中男女主的身份,自帶沖突感。
女主林斯允由林允飾演,是產科醫生,她的理想就是辦一所產科醫院,讓當時的女性都能得到科學的分娩醫療條件。
男主程敖,是一名律師,但他的家庭復雜,他的父親是上海黑幫的老大,去世后位置被父親的好友接手,認他為養子,他和養父還有弟弟(養父的親生兒子)感情很好。
![]()
身份背景以及承接的案子,讓程敖這個人物亦正亦邪,他能明晃晃地要挾林斯允的未婚夫,請林斯允和他跳一支舞,也會為正義之事在法庭上發聲,振聾發聵,他游走周旋于上海的多方勢力之間,也會在關鍵時刻果斷幫助顧維民籌集運送藥品。
林斯允和程敖都是帶著歷史使命感的人,他們擁有愛國的赤誠之心,在那個多災多難的亂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更多的人,希望多一些顧維民這樣的人,看到國家強大的希望。
![]()
這里,伊說說更想聊聊劇中的林斯允。
很多人說看林斯允的處事,自帶一股爽感,這大概也是三個單元故事,更多人偏愛第一個故事的原因。
可我覺得,林斯允的身上,除了力量感,還有韌性。過剛易折,這股韌性恰到好處地讓林斯允更為強大。
林斯允的父親很開明,但去世了,母親的思想很守舊,還重男輕女,哥哥更是像一灘爛泥,糊墻都用不成。
林家和喬家有婚約,林斯允因為要出國留學推遲了婚期,所以回國后,喬世俊來提親。
![]()
這樣的舊式婚約,以為林斯允不會同意,沒想到她同意了。她不僅同意,還向喬父提出了自己想要開辦產科醫院的想法,得到喬父的支持。
林斯允對喬世俊談不上愛,但也不討厭,畢竟從小一起長大,她沒有拒絕婚約,因為有一種能力叫順勢而為。
她很清楚這樁婚事,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哥哥的債務問題,自己開辦醫院的理想。
婚姻的本質,林斯允早就想明白了。
但是,這不代表她對婚姻愛情沒有底線和品質要求,可以不那么愛,但不可以有背叛和欺騙,更不能是交易。
![]()
程敖搜集到喬世俊包養情人的證據,不動聲色地將其情書遞給即將成婚的林斯允。
林斯允看完信,沒有糾結喬世俊的背叛,也沒有內耗猶豫第二天的婚禮,直接做出選擇,告訴喬世俊,退婚。
這便是林斯允對待感情婚姻,還有生活的態度,理性和感情并存。
她也很清楚退婚導致的結果,是一個又一個的困境。
首先是,她要面對母親和哥哥的日日抱怨和各種威逼。
因為林家一旦失去和喬家聯姻,哥哥的債務就無法償還,全家也會隨時被趕到大馬路上,沒有房子住。
![]()
其次是,她退婚讓喬家顏面盡失。喬父就讓她跑遍上海所有銀行,都無法貸款開醫院,事業陷入無解的困境。
是程敖站在律師的角度,幫她分析自己手里還可能會有的資源,那就是父親留下的家產,也有她的一份。
林斯允在程敖的幫助下,不僅解決了開辦醫院的問題,還讓哥哥償還了債務。
雖然,全家搬出洋房,卻也讓生活不再是泥潭。
![]()
林斯允也有難過的時候,尤其是母親和哥哥指責她自私,這種親情的裹挾,很難自愈,而林斯允的自愈時間很短。
要知道,內心是否強大和自愈時間長短成正比。
還有一個細節,見到林斯允的每一個人,首先看到的是她的美貌,她的學識技術都在美貌面前不值一提,只有程敖對她提菜刀抗爭的模樣,印象深刻。
一個是不迷失在虛浮稱贊里的清醒,一個是真正實踐尊重欣賞的溫暖,兩個很好的人共赴心中向往的生活。
![]()
再簡單聊聊第二個單元故事,女主是林斯允的侄女易弋,就是那個爛泥哥哥的女兒。
林斯允是因為有一個開明的父親,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易弋是因為有姑姑,才躲過被父親和奶奶賣去當沖喜新娘的命運。
她和丈夫周肇遠,相識于亂世,分別于新中國成立前。
![]()
所以,易弋的故事一開始,就陷入一個尷尬的身份困境里。周肇遠的表面身份是國民黨軍人,易弋就是遺孀。
在那個年代,所有人包括周肇遠的妹妹,都要和周肇遠這個人劃清界限,并且質疑其人品,只有易弋堅信,丈夫是好人,是愛國的軍人。
易弋是服裝設計師,從前的經歷讓她保留著很多熱愛生活的習慣。
![]()
比如,即使住在小閣樓上,也要把家里收拾得舒服養眼,鋪上漂亮的桌布,手沖咖啡,也會聽唱片。
在那個年代,這些行為都被視為另類,是小資思想,所以她是要接受教育防范的一類人。
很多人說看易弋的故事很壓抑,覺得其性格不像姑姑林斯允那么颯爽。
只能說,時代不同,應對困境的辦法是不同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被困境壓倒,始終用自己的辦法讓自己走出困境。
![]()
易弋在遭遇不公待遇的時候,去找領導反映問題,由此認識了分管部長文樸。
文樸通過易弋對丈夫生活細節的描述,找到周肇遠的真正身份,一名地下工作者,可也帶來了其犧牲的消息,周肇遠早在五年前和易弋分開的時候,就遇害了。
易弋的身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周圍的人對她的態度也是180度的大轉彎。
可她始終覺得不能適應身邊的環境和人,是文樸告訴她,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待這些人和事,會讓自己有不一樣的收獲。
易弋的性格同樣有韌性的一面,她的韌不像姑姑林斯允是直觀的充滿力量感,而是像潺潺小溪流,雖然遇山遇石都要避讓繞行,卻始終不能阻擋其要流向的地方。
![]()
當周肇遠的妹妹揭發易弋的日記有思想問題,易弋拿著日記交給領導。
文樸說,這個選擇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來的,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和勇氣,而易弋告訴文樸,她覺得自己是坦蕩的,沒有什么可以遮掩不能看的。
如果說林斯允是清醒通透的人,那么易弋就是純粹專注的人。
![]()
她重視自己內心的豐盈程度,更喜歡專注做服裝設計,她平等善良地對待身邊每一個人,也不屑于去做無謂的爭辯。
在林斯允和易弋的身上,我們看到真正女性力量的多樣性,沒有刻板印象,也沒有標簽化。
她們讓我想起羅曼·羅蘭的那句經典之語:
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圖片均來源于電視劇《足跡》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