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隆重開幕,場地擴建后的展覽無論有沒有預約成功,觀眾們也能享受一場視覺盛宴和愛國教育。那么經歷了去年了珠海航展,以及今年的九三閱兵,這次長春航展還有哪些展品值得關注呢?
![]()
首先,這次航展是殲-20首次以地面靜態展示的方式與大家見面,這也就意味著,五代機殲-20與觀眾們的距離也就只有 7-8 米,距離每個人都能摸一把可能不到 2 年時間。
![]()
服役 14 年的殲-20,以及改進的殲-20A、殲-20S其實我們了解的都很多,但是這次展會有兩個值得了解的信息:一是,殲-20編號已經來到了 300 以上;二是,殲-20S指揮忠誠僚機打擊敵人預警機的視頻正在航展上播放。
![]()
這意味著殲-20 從款五代機,已經成長為一種空戰體系,徹底改變了空戰的形態,并且還在不斷地向未來邁進。
其次,殲-6無人機首次公開展示,可用作攻擊機和訓練靶機。實際上,20 年前,軍迷們就挺少近 4800 架殲-6退役下來之后,并沒有變成各地博物館展品,而是正在被改造成無人機。
![]()
但是具體改成什么樣,有什么用途,我們并不得而知。這次展會現場的標牌上清晰地介紹了殲-6無人機取消機炮武器系統、副油箱、彈射座椅等,改裝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儀,增加機翼掛架,增設地形匹配導航系統。
![]()
當然,筆者認為這個介紹還太籠統,將其改成無人機,航電系統全部要改,所有的機構件也要挨個檢查,還要增加很多裝備,代價還是很高的,不會簡單搞搞,而是充分發揮它的優勢。
![]()
比如增加一些制導能力、抗電磁干擾能力、載彈能力等,讓其成為巡飛無人機、偵察機等等,發揮低成本和數量優勢,在各種戰況下,贏得先機。
比如,正式戰斗時,殲-6無人機快速突防先來一波飽和打擊,先行摧毀或者癱瘓敵方防空系統,低成本、高效率,當然還有更高級層面的運用。
![]()
只不過,殲-6無人機的展示,充分說明一個問題:我們勤儉治軍、厲行節約的傳統還保留在,讓每一款裝備物盡其用的優良作風還在,并沒有撿到西瓜,就丟了芝麻,而是不斷地在創新。
![]()
最后,餐廳門口擺放了一款新型飛翼隱身無人機,沒有介紹,但是“中國科學院”的標記很清晰。
仔細看看居然還是雙發無尾翼設計的無人機,外觀看起來很像B-2轟炸機、RQ-180隱身偵察機。
![]()
不少軍迷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聯合企業研發,搭載國產TWS800渦扇發動機的一款原型機,追求偵察監視、電子戰、對地打擊能力。
![]()
其實,中航工業在航展上也展示了更多的無人機,而中科院的這架無人機也備受關注的原因很簡單,這是一架“產學研”結合的無人機,是中國無人機生態全景的一部分。
![]()
說明我們在飛翼布局、隱身性能、機動性方面其實都很成熟了,以后限制我們無人機發展的,只會是需求停滯不前,而從來不是因為技術和產能跟不上。
另外裝備方面其實還有很多看點,需要各位耐心一點挨個看完,即便是已經退役的飛機和裝備,其實都有很多值得我們了解的地方。
![]()
從這次展會可以看出來,我們早已經從“必然王國”走進了“自由王國”,完成了從“技術追隨”轉向“定義未來戰場”的華麗轉變。現在低成本、高自主、強協同成為核心標簽。
![]()
航展開幕第一天,我們第一次看到三個飛行表演隊給我們表演節目,還聽到了令人心潮澎湃的戰歌,看到了航空工業一長溜的飛機研發歷程和模型展覽的時候,也十分感慨,這一屆軍迷真是太幸福了。
![]()
航空文化的興起,其實是近幾年航展最令人欣喜的地方,各種文創作品、模型,還有攝影愛好者們的努力,讓更多青少年也種下了航空、航天夢,而他們將是我們更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