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河北的鐘先生承包了村里3畝地用于企業經營。到了2023年底,征收方說要征地了,該地塊上的房屋評估價為400萬元左右。這讓鐘先生大為震驚——據他估算,樓房少說也得值1500萬元。
他不服氣,自己掏錢請人又評估了一次,結果出來為1600萬元。可征收方一聽這個數也不認,雙方陷入僵局。到2024年5月,對方松口說能給到900萬元,但鐘先生覺得跟他的預期還是差得太遠,但對方撂下話:“最多就這些了!”
面對征收方出具的公告和補償方案,鐘先生擔心程序走完后房屋面臨強拆,鐘先生心里也發毛。征收方有公告,有補償方案,這要是真征收,到時候程序走完,房屋可能面臨強拆。經過慎重考慮,鐘先生于2024年7月委托了盛廷律所,希望借助專業征收補償律師的力量爭取合理補償。律所指派趙麗雅律師、岳洋律師(實習)主要承辦此案。
征收方表面程序看似完備,這讓鐘先生一度感到很有壓力。然而,經驗豐富的律師團隊通過調查發現,該地塊其實并沒啟動正式的征收程序,所謂是“征收”,實質上只是“協議搬遷”。
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正式征收具有強制性,只要程序合法,被征收人原則上必須服從;而協議搬遷屬于協商行為,更像一種“自由交易”,如果補償條件談不攏,被征收人有權拒絕簽字,對方也不能強制拆除。
那么,“協議搬遷”的補償怎么算呢?全靠談。就像菜市場買菜,他出一個價,你還一個價。補償金額彈性較大,往往取決于當事人的談判能力和征收方有多想要這塊地。在解釋這一關鍵區別時,律師團隊還向鐘先生科普了新農村建設拆遷補償標準、2025年拆遷補償標準等相關知識,讓他清楚協議搬遷的補償并無固定標準,全靠雙方協商,補償金額彈性較大,取決于談判能力和征收方對地塊的需求程度。律師團隊解釋完這一點,鐘先生也卸下了心理包袱,改變了在談判中的被動態度。
![]()
趙麗雅律師
![]()
岳洋律師
在雙方周旋的過程中,征收方采取了暫停供水的措施,理由是“全村共用一個供水系統,其他人都搬走了,不可能為你單獨一戶保留”。征收方“斷水行為”表面上符合情理,卻很難不讓人懷疑有逼遷意圖。隨后,對方在鐘先生家周邊施工啟動,打樁作業甚至把鐘先生的樓房震出裂縫!
在律師指導下,鐘先生多次就危險施工報警,對方雖然暫停幾天,隨后又恢復施工。面對這一情況,律師團隊并未被動應對,而是積極準備為當事人申請人身財產保護,并有序推進法律程序。最終,在律師的專業策略與上級政府的關注下,征收方同意重回談判桌。
![]()
經過多輪協商,補償金額由最初的900余萬元提升至1300萬元,雙方順利簽約,鐘先生也很快獲得補償款。
從委托律師到問題解決,全程不到四個月,律師通過合法的維權策略,為當事人爭取到了400萬元的合理補償。對此,當事人十分滿意,特贈錦旗以表感謝。
![]()
案件結束后,岳洋律師感受很深:做拆遷維權律師,最考驗的不是法律知識,而是心態。
政府在征地中處于強勢地位,當事人即使委托了律師、啟動了法律程序,也不要太期待短期內對方立馬有反應。“一開始,很多當事人都會像鐘先生那樣,特別焦慮,每天給律師打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小時左右,擔心每個細節。這種心情我們特別理解,但其實光著急真沒用。”
征地維權往往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雙方充分信任。律師憑經驗制定的專業方案,通常能夠產生預期效果,但需要一定的時間。當事人得保持耐心,相信只要依法維權,堅持下去,該有的結果一定會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