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白
有幾天沒寫隨筆了,今天閑聊
1 )
搭火車的習慣
我沒有那種提前購買車票的習慣,因為如果提前購買了車票,心里就會有這樣一件事,提醒自己,啊,幾點,幾點要到火車站啥的,這種提醒會讓當下的幾十個小時為后面要坐車的這件事情買單。這樣就失去了說走就走的趣味。
這樣的一個壞處是你可能買不到帶做的車票,甚至說你想去的地方可能這一天也不會有票。不過其實也好解決,我解決的方式是要去的目的地沒有票,那么就縮短來買,上車之后再補票即可。
我這次在南方回來,基本就是這樣回來的,第一站到了全州,結果一個不注意就抵達了岳陽,深夜在岳陽的街頭逛了很久,從天倫城到那個什么美食街,一個很大的區別,廣東廣西的深夜更有活力,就拿廣西來說,即便是較為落后的小縣城,到了深夜,大街上無論男女老少都是活力滿滿,但在岳陽,除了街邊一些穿著像是公務人士的年輕男女開懷暢飲之外,大多的人都是精神疲憊的樣子。
出租車開的飛快,是那種為生計奔波的速度,而非是向南哪些城市的司機師傅,會靠著樹木看一些人在那里玩紙牌和象棋,你要坐車得喊好幾句才能依依不舍的過來。
長沙的深夜我也帶過幾次,即便是較為繁華的萬達,等待乘客的司機們也是忙忙碌碌。這仿佛是一種奔跑的文化。
2 )
火車上的父女
本來打算去益陽,但因為一些瑣事耽擱,在岳陽東站直接返程。當然是沒有票。一個很奇特的點是,在岳陽東站進站只需要安檢,而非是有那個身份認證之后才進站。
少了一個環節,好像除了省卻旅客們的一個麻煩之外,其他的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影響。
這一個小小的細節,一個小城就會增添部分的魅力。
在車廂的連接處席地而坐,打開手機看一本書。
過六安的時候車內上來一對也是無座的父女。父親拎著兩個厚重的大袋子,女兒拉著綠色的大大行李箱,另一只手拎著一個裝滿食物和水的小袋子,肩上還背著肩包。
父親四十多歲的樣子,女兒身材矮小,雖然面龐給人只有十六七歲的樣子,但實際的年齡應該在二十歲左右了。而且父女的口音不是安徽六安人。我看一眼,思考他們為何會在這里上車。
他們將行李放妥,而后佇立站著,等到值班的乘務員過來要求行李不能如此放,又小心著將行李放到指定的地方,而后父女也像我這樣在車廂的連接空地一個站著,一個坐了下來。
父女倆小聲討論著到某某站,還要多少時間,我聽到某某站趕緊問詢一句,說這班車可以到某某站嗎?父親抬頭看著我說,是啊,我就是到某某站。
我說,好吧,那是我看錯了,我需要再補一站,這樣的話我能節省半個小時時間,而后在乘務員來的時候又補了一站票。
那位父親抬頭的時候,我看到他的眼睛有一只是不轉動的,透著灰白。只有一只眼球靈動的轉著。快要到我們抵達的站時,那位父親拿出手機翻一個位置問詢我火車站到這里的距離,我看了一眼他們要抵達的是開發區一處工業園,印象中在車站開車抵達那里就要四十多公里。
雖然知道距離,還是當著這個父親的面用AI搜了一下距離,然后說要44公里。這個父親囁嚅一下嘴巴,說一句那么遠,打車也要不少錢吧,就沉默了。
我又搜了一下路線,說公交有一個線路是直達的,而且不比打車滿,你們父女車票也要不了十元錢的,這位父親才又湊過來仔細看線路,我說我就發給你吧,然后想著加微信,又看他警惕的面容,然后就說你應該怎么怎么搜,在你手機上這樣搜一下就出來了!
到站后,父親用力拿起那些大袋子,女兒亦步亦趨跟隨在身后,父親向右走走,走錯了,掉頭,女兒跟隨著父親也掉轉,我凝視著,看他們按照指示一點一點找到公交車發車的地兒。。。
3 )
雨夜的母子
在回來的路上,這對父女一前一后的身影還是縈繞在腦海。這畫面又勾起幾年前一個下午,在河道邊樹下的一對母子。他們的行李散亂在那些樹木下,母親在不停焦急看手機,一邊坐著的十八九歲的兒子只是無措看著母親。
那個地方是大巴車帶人去工廠的聚集地,顯然這對母子因為耽擱了時間而錯過了大巴車。
我經過她們母子已經快要到路口了,但又返回來問一句,你們是要去某某那個園區?那位母親說是的,但車都走了。我張一下嘴,理了措辭,然后說,我等一下也要到那個地方,不問你們要錢,你們要打不到車我幾分鐘過來就送你們過去,不要錢的!
那位母親眼睛亮一下,然后不敢置信說是真的嗎,我說是的,真的,那位母親說,我們還是要給你錢的。我說,真不需要,就是順路,我到那邊也有事。
然后幾分鐘后,我開車將他們母子送到那個鎮子他們需要去的地方。在車上這位母親講工作,當下做啥不好做,一再地給我強調,以前她在重慶老家是開店的,當時做的還蠻不錯。我附和著說,是啊,現在實體店不好做,很多人都關店,出來工作,順便也就當作散心了等等。
下車的時候,母親呵斥兒子一聲拿行李,兒子溫順看一眼母親,給我道一聲謝,然后亦步亦趨跟隨在自己的母親身后像那個宿舍區人群聚集的地方走去。
4 )
不同的人生
我經常會跟一些老友講我所見到的人與事,會探討一些同樣人生下不同區別的人生。
就像火車上的父女,以及我送到宿舍區的這對母子,其實這種跟隨著父母,追隨大人腳步在外求生的孩子是少數之中的少數,大多的孩子都是在畢業后,像燕子一樣飛出了家。
如是之,我思考的是,這些不同的年輕人,他們未來的人生軌跡會因為這個小小的不同又發生怎樣的更改?
喜歡馬爾克斯的那句話:“我熬過了所有的苦難,我已經不期待和誰在一起了。”
PS:全職寫作,感謝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