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4時53分,D8216次“桂馬專列”從廣西桂平站駛向桂林站,載著到桂平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或觀賽的旅客返程。這趟專為賽事定制的列車,不僅串聯起“奔跑”與“山水”的旅程,更以“體育+交通”的創新模式,為“秋日經濟”注入強勁活力。
精準配速,把準節奏脈搏,讓出行更省心。當下,各地體育賽事密集舉辦,從馬拉松到騎行賽,從水上運動到山地戶外,涌動的參賽與觀賽人群需要更精準的運力支撐。鐵路部門“算準”時間,“精準”開行專列,并提前協調接駁專車,實現賽事場地到車站“點對點”的無縫銜接,有效解決了“最先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同時,專列還通過“全跟進”的服務模式,專門開辟的綠色通道大幅提升通行效率,增設的專屬候車區配備充電、餐桌等便民設施,讓民眾體驗感、幸福感更足。
定制適需,滿載情緒價值,讓服務更貼心。一場賽事、一場演出的“儀式感”,不只在現場,更延續在往返途中。“馬拉松專列”全程安排專人引導,從購票、進站到乘車,全流程各環節相互搭建,讓群體旅程不再憂愁;列車上乘務員化身“氛圍引導員”,觀賽的喜悅彌漫整個車廂,讓群體情感持續高漲;列車下用橫幅、廣播等方式打造“移動后援團”,沉浸式體驗伴隨整個旅途,群體服務不斷升級,讓參賽者在緊張的賽事之余感受到城市的溫暖,讓觀賽游客在旅途中提前融入目的地氛圍。
活力傳接,催生消費新場景,讓發展更有力。一趟專列不僅是交通線,更是激活“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發展的紐帶。近年來,特色專列成為“爆款”,相關部門通過對接景區、酒店,將“點狀出行”轉化為“線性體驗”,盤活“票根經濟”,讓賽事流量、自然風光變成實實在在的發展增量。不論是“桂馬專列”串聯起桂東南至桂北的沿線城市風光,將“奔跑的人流”化為區域文旅融合的“催化劑”;還是“林都號”專列深入東北林海雪原,用“快旅慢游”將小小的車票化為美景“邀請券”;又或是“悠享龍江·銀旅號”跨境專列解鎖三十余個景區,將列車化為文旅合作交流的新場所。鐵路正不斷用“高鐵+賽事”“高鐵+旅游”等新興模式打開區域消費市場,推動文旅融合向縱深發展。
火車向著需求開,心有熱愛赴山海。當鐵軌與熱愛相擁,當速度與溫度相融,鐵路運輸服務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態,在民生需求的賽道上跑出屬于自己的“好成績”。(蔣書琳、張彥博)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