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7發布超出大量果粉與業內人士預料之外,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國產手機4000元以上可能要完了,完全競爭不過,一種是Mate80會把它打的找不著北。
![]()
蘋果剛開完iPhone 17的發布會,數碼圈就吵起來了,之前有國產機上了高刷屏,很多人吐槽“參數沒贏過,實際體驗不行”,但如今iPhone17上了高刷,被稱為業界良心,安卓要涼。
iPhone17發布,出乎意料之外的,這次好評很多,源于有幾個顯著的升級:
一是芯片更強了,iPhone 17 的芯片用上了最新的第三代 3nm 工藝 A19 芯片,攝像頭更好了,Pro/Pro Max主副攝都有提升,主攝還上了可變光圈。當初華為率先引入多檔可變光圈,如今算是全行業都跟進了。
![]()
三是AI方面這次展示的升級比較大,加大了內存和刷新率,標準版 iPhone 用戶終于可以用上安卓千元機才有的高刷屏了,這無疑出乎果粉意料之外。
![]()
此外是更有辨識度,尤其是iPhone Air 是迄今為止最薄的iPhone。一看就知道你用的是新款。
![]()
這次iPhone17雖然依然是擠牙膏,但超出了很多人預期,認為今年的新iPhone,加量不加價, 就是這幾年最值得買的 iPhone。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業內人士對國產手機一頓貶低,數碼博主戶晨風曾經在直播中說,iPhone標準版如果上高刷,安卓得倒閉一半。
現在iPhone 17真的上高刷了,還把存儲空間提升到256GB起,比上代便宜1000。戶晨風認為,安卓廠商可以完全放棄2500元以上的手機市場了,iPhone17將對4000元以上的手機市場進行核打擊。明后年二手 iPhone17將對2500元以上的手機市場發起核彈打擊。
![]()
問題來了,iPhone17加量不加價,國產手機4000元以上市場就真的要完了嗎?
目前也有持不同觀點的,有知名數碼博主說出了他的看法——Mate80在某些方面已經把果子17系列打的找不到北,即便華為受限于外部因素。就算沒有華為,國產手機旗艦機各方面都不輸蘋果,他還強調,國產旗艦已全面不輸蘋果。
![]()
他還表示:你們憑什么覺得5499起的標準版蘋果17能打國產?這個價位段國產Pro甚至Ultra版都能買到,用標準版打國產同價位?真當它無敵了?
![]()
目前兩種觀點的交鋒激烈,前者認為蘋果會奪回曾經失去的市場。
數據顯示,4000元以上的高端機型占整體市場的35%,其中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場由蘋果獨占鰲頭,份額超過70%,華為、蘋果、小米和vivo在5000-6000元價位段展開激烈競爭,國產手機在高端市場份額的比例在逐年提升。
![]()
如今iPhone17把價格降下來,把升級幅度打上去,安卓有的他也有,這樣就能壓著國產手機打了。
但是“廠長是關同學”代表的是另一個觀點群體,并不認同,他表示,蘋果受歡迎不只是蘋果強,是美國用大手壓著華為,給蘋果做后盾,加上國內一些企業熱衷搞搞窩里斗,所以讓部分人覺得國產好像不強,實際上我們強的一批。
![]()
某種程度上,這句話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國產手機與蘋果競爭的部分現狀。就是國產手機缺少了蘋果的品牌濾鏡,有創新被無視或嘲笑,Phone 17系列雖有進步,但標準版給的高刷、快充,安卓早普及了。但一旦蘋果把它拿過來用了,那就不得了了。蘋果跟進,行業標準與產品質感都不一樣了。
但這對國產手機而言,其實并不公平,國產手機的創新與進步也需要被看到。正如有網友表示,雖然大家都覺得牙膏擠爆了,但這些升級本該在三年前都有的,高刷不應該標配嗎?雙攝4800w不應該標配嗎?256gb不應該標配嗎?2025年蘋果終于普及了120Hz高刷屏幕,這是國產手機在2019年玩剩下的。
![]()
從過去來看,華為、vivo、榮耀等中國品牌已在影像技術、AI功能等領域挑戰蘋果。有一說一,蘋果的AI是真出了問題,實際落地的功能已經落后友商太多了。
在影像方面同樣如此,華為Pura 80的“一鏡雙目”設計、vivo X200 Ultra的2億像素潛望長焦、榮耀Magic7 Pro的AI鷹眼相機,都在挑戰蘋果的傳統優勢。
當然,業內更多還是關注iPhone17與Mate80的競爭,國產華為Mate80傳言會用上麒麟9030,以及一堆新的功能,華為和蘋果不好直接比較,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這幾年確實追上了。
可以說,iPhone17上了個高刷引發了數碼圈的沸騰,認為國產手機可以放棄4000元市場這種觀點到底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可能值得思考,另外,到底是國產手機要完還是Mate80會打的iPhone17找不到北,這兩種觀點都太極端。
尤其是iPhone17系列這次短板也明顯,比如在電池容量這一個關乎使用體驗的核心指標上,咱們中國消費者買得最多的國行 iPhone17 Pro系列,電池容量這項參數是全世界各個地區各個版本中,最“縮水”的那一個。
此外是,截至2025年,eSIM 在中國市場的應用仍處于“穩步推進但尚未全面普及”的階段,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設備、物聯網和平板電腦領域,手機端應用剛剛起步。雖然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有相關的技術儲備,但真正敢大范圍推進的只有聯通。在部分城市,聯通已經開放了 eSIM 試點業務,這次唯一支持 eSIM的蘋果手機 iPhone Air,中國聯通也成為了獨家網絡運營商。增加了推廣eSIM 的難度,這也是iPhone17系列的銷售難題。
![]()
說到底,我們期待的并不是“誰打倒誰”,而是希望市場能少一些品牌濾鏡與情緒化,多一點就事論事。當蘋果擠牙膏不再被吹捧,整個行業才會走向更健康的競爭。從iPhone17系列的改變來看,國產手機的發展已經不再容許蘋果繼續采取擠牙膏的策略來競爭了。
而且很明顯的是,蘋果采取后發策略,不斷把安卓的早已普及的功能不斷融入到新機當中作為賣點的時候,當蘋果在明年也將計劃推出折疊屏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智能手機在發展,但引領行業創新的已經不再是蘋果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