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派對:不只有漢堡和薯片
剛來美國時,我被邀請參加鄰居家的周末派對。想象著電影里的場景——華麗別墅、精致點心、西裝禮服——我特意穿了條小禮裙,結果一到現場就傻眼了。
院子里,男主人穿著夏威夷襯衫翻著烤肉,女主人系著圍裙端出一盤盤玉米片,孩子們光著腳在草坪上追逐打鬧,賓客們清一色的T恤短褲人字拖。得,我這身打扮活像是要去參加奧斯卡頒獎禮。
這就是典型的美式家庭派對:隨意,輕松,甚至有點“糙”。
![]()
圖片
美國人辦家庭派對的理由五花八門。超級碗決賽是全民派對日,家家戶戶電視開到最大聲,圍著一桌子垃圾食品大呼小叫。七月初的國慶日更是燒烤煙熏遍全美,空氣中都飄著漢堡肉餅的香味。
還有各種生日派對、畢業派對、嬰兒洗禮派對、搬家派對,甚至“我就是想開個派對”派對。我家鄰居去年辦了個“終于修好車庫門”派對,請了十條街的鄰居來喝酒慶祝。
這種派對的精髓就在“隨便”二字。邀請通常是口頭的,或者群發個短信郵件。請柬上最常見的一句話是“帶點什么來”(Bring a dish to share)。主人提供主菜和飲料,客人自帶配菜或甜點。于是每次派對都變成美食盲盒——可能吃到絕世佳肴,也可能遭遇黑暗料理。
![]()
圖片
有一次一位朋友自帶菜是一罐腌鯡魚,主人還得強顏歡笑說“太特別了”。后來才知道那位帶菜的仁兄是從超市順手拿的,根本沒過腦子。
派對食物走的是粗獷路線。超大袋玉米片配 salsa 醬,整盆蔬菜蘸 ranch,漢堡堆成山,熱狗排成行。甜點甜到齁嗓子,飲料無限續杯。健康?不存在的。減肥?明天再說。
音樂永遠喧鬧但從不高雅,從鄉村到流行再到老式搖滾,音量調到剛好能蓋過聊天聲但又不用喊破嗓子說話的程度。如果突然安靜下來,所有人會不約而同地加快咀嚼速度。
最有趣的是聊天內容。美國人派對上聊天就像跳交誼舞——親近但不親密,熱情但不過界。從天氣體育到電影旅游,話題輕松愉快。你可以聊三個小時也不知道對方做什么工作掙多少錢,但會清楚知道他家狗最近做了絕育手術。
![]()
圖片
孩子們在派對上擁有最大自由。后院蕩秋千、跳蹦床、追著跑,吃得滿手滿臉番茄醬也沒人管。玩累了就癱在沙發上看動畫片,或者干脆在哪個角落睡著,等父母抱上車回家。
美式派對最神奇的是結束方式——沒有明確終點。不像中國人吃飯有“上水果了就是暗示該走了”的潛規則,美國派對是慢慢自然死亡的過程。有人開始打哈欠,有人明天要早起,一個個家庭陸續告別,最后剩下幾個死黨幫忙收拾殘局,可能再喝一輪。
這些年來,參加了無數這樣的美式家庭派對,從一開始的文化沖擊到現在的隨波逐流,學會了帶土豆沙拉而不是精致點心,學會了穿人字拖而不是高跟鞋,學會了聊足球而不是收入。
![]()
圖片
這些看似隨意的聚會,其實是美國社區文化的核心。沒有繁文縟節,不講究排場面子,就是一群人為聚而聚,為吃而吃,為聊而聊。在這種松散隨意的氛圍中,反而建立了最牢固的鄰里關系。
所以如果你被邀請參加美式家庭派對,別多想,帶上一道菜,穿上最舒服的衣服,去享受那種雜亂無章的熱鬧吧。畢竟,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往往就藏在這些漢堡薯片和隨意閑聊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