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永遠無法改變我們的心,也無法帶來真正的領悟。
克里希那穆提的這句話是對人類思維慣性的尖銳提醒。他所說的“觀念”,不是 “對事物的直接感知”,而是經過思維加工、被灌輸或繼承的 “二手認知”,包括概念、標簽、社會規訓、教條或個人經驗等。
![]()
“觀念”是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式,但本質上只是心理上的抽象概念和思維對過去的總結。它們是一種 “中介”,會隔開我們與事物的真實連接,讓我們只看到 “觀念中的事物”,而非 “事物本身”。
克里希那穆提強調,觀念只能停留在表層,而真正的轉變需要更深層次的覺察和內在的革命。他反對 “二手認知” 對 “直接體驗” 的替代,拒絕用固化的概念、理論、標簽來框定鮮活的生命覺知。
![]()
我們對世界的領悟,往往不是 “直接領悟世界”,而是 “通過語言和概念的框架領悟世界”。
例如,對 “愛”、“焦慮”和“實相” 的領悟,永遠無法通過“二手認知”獲得 。
唯有當你直接去觀察自己的愛與焦慮、不評判和不選擇地全然覺察當下、不被“二手認知”束縛,讓體驗本身自然流動,才能真正領悟它們的本質。
![]()
當我們依賴這些“二手認知”時,實則是在通過過去的條件反射來看待現在、如同用過去的舊地圖來導航今天的路,從而無法新鮮地感知事物。
真正的領悟是一種直接與事物本身相遇,而非來自過去、概念和思維等中介的過濾。它超越了語言和概念,是一種整體的、當下的感知。
當我們不再被中介束縛、不再被過去和未來裹挾時,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理解。這種自由需要時刻覺察和領悟,并非是通過遵循某種觀念而實現的。
我們要警惕 “二手認知” 的枷鎖、要時常警惕自己是否在機械地遵循某種信念或模式。不要用自己的過去、不合時宜的教條和規訓、他人的觀點,來定義和束縛自己的人生。
![]()
我們總是習慣于 “用思維和過去領悟當下”,而非 “直接領悟當下”。從而被思維、過去、語言和概念束縛。
我們要放下 “思維的評判”,在當下的體驗中尋找真正的領悟。思維時常伴隨著二元對立,割裂了事物的一體性,遮蔽了事物的真相。
同時,真正的改變來自對真實的接納。
正如榮格所言的:“你永遠都無法修復一個你不愿意面對的問題。”,同理,你更難以修復一個你無法理解、或你根本無法覺察的問題。
![]()
但不少人時常試圖通過用 “觀念” 來改變自己,而忽視了自我覺察和自我審視。
建立在自我欺騙和對自己虛假認知基礎上的改變和努力是無效的。
例如, “我要變得更自律”等,但這種方式本質上是 “用一個理想的觀念(我應該成為的樣子)對抗真實的自己(我現在不夠自律)”,結果往往是越努力越無果,因為你始終在否定 “當下的自己”,而非真正地接納它、覺察和理解其背后真正的根源。
![]()
對此,克里希那穆提強調,真正的轉變,不是 “用觀念修正自己”,而是 “先覺察和理解自己、看見真實的自己”。
例如,當你想變得自律時,不是抱著 “我要自律” 的觀念去偽裝,而是要先直接覺察 “自己不自律的根源”,例如,害怕失敗、缺乏信心、內阻過大、內在驅動力不足等。
唯有通過與內阻“談判”,繞過潛意識的防御;將潛意識意識化,瓦解拖延;與陰影和解,釋放內在動力;激活自己的內在驅動力等方式,我們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執行力,變得更有自律。
![]()
自我是最大的枷鎖。唯有持續覺察到自己錯誤思維、習慣、經驗和行為等自我束縛時,我們才能打破各種自我局限,不斷突破自我。
因此,我們需要放下對觀念和權威等依賴,轉向對自身思維、習慣和情緒的覺察。
唯有覺察而不加評判、開放和敏感地面對當下,我們才能打破既有有限已知的束縛,探索無限的未知。發現更多的真相,拓展自己認知的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