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立業:做別人不敢做的事發現需求:自我革新的動力與子同袍:和最優秀的伙伴同行本分:專注真誠的力量
![]()
2024年年末,武漢光谷,天馬微電子迎來一場特別的慶功儀式。
兩個月前,OPPO Find X8系列上市大賣。OPPO拉了一個大團隊,從研發到供應鏈到質檢,一起到武漢慶祝。天馬專門定制了可樂,上面寫著“Find X8大賣成功”,“天馬OPPO加油”等祝愿,大家都很高興。
OPPO和天馬慶祝的不只是銷量,還有共同跨過技術門檻——Find X8實現了僅1.45mm的極窄邊框。作為中小型面板全球主力廠商,天馬與OPPO緊密協作完成了一系列技術突破。
熟悉OPPO的產業伙伴都知道,OPPO從來不是“拿來主義”廠商,它習慣于挑戰各種技術界限,拋出近乎苛刻的要求,把問題拆成細小顆粒度,和產業鏈上下游逐一攻堅。
正是這種對技術的執著追求,帶著OPPO一次又一次穿越舊戰場,坐在了新牌桌前。
近日,OPPO Find X9系列曝光。全新一代影像旗艦將重新定義手機影像標準,為用戶帶來專業級相機質感的影像效果。Find X9系列也是OPPO對自身技術與產業鏈伙伴一次動員式提煉:包括行業首個具備瞬時三曝光技術的大底主攝、2億像素超清長焦,以及Ultra級的丹霞色彩還原鏡頭等。OPPO和眾多伙伴攜手深入手機科技邊界。
![]()
劉作虎在微博預熱OPPO Find X9
2025年的手機市場,各大品牌在相距不過1%差距的市占率里貼身肉搏,各展身法。還在桌上的幸存者們早早意識到,真正的突破早已不在于份額的微小波動,而是在靜水深流之下的技術布局。
三十年間中國手機行業表層競爭風云變幻,無數產品如流水遠逝。在更深層面,產業鏈始終會記住,是哪些臺前品牌在幕后攜手,與它們并肩走過技術無人區。
2010年秋天科幻電影《盜夢空間》大火,不久后影片主角“小李子”萊昂納多代言了OPPO第一款智能手機X903。
接下這個代言前,有導演問萊昂納多有沒有聽過OPPO,萊昂納多本說沒聽過,馬上又想起,自己家的藍光DVD就是OPPO[1]。
![]()
美國專業測評網站Audioholics為OPPO給出全滿分評價
萊昂納多的反應很有意思,也很具代表性:談起技術,大家不會首先想到OPPO。但每次用腳投票下意識走向OPPO產品的時刻,技術從未缺席。
天馬以“質量是自尊心”著稱,從天馬廈門TM18工廠出去的屏幕要歷經482個檢驗站點、超1137項質控節點。這樣一位天生強迫癥的供應商,形容老戰友OPPO對技術的態度時,選的詞是“極致苛求”。
有產品出現3個像素點暗斑異常,OPPO SQE團隊技術和天馬一起調動全部資源,狠抓技術細節;低亮度畫面畫質良率和預期相差5%,OPPO和工廠聯合攻堅,7*24小時工作嘗試十多種優化方案。
這樣的小故事天馬能講無數個。OPPO有大量基于參數和規格的單點突破,經過多年沉淀,逐漸變成了一種體系化的創新能力,一次又一次進入技術的無人之境。
全新Find X8系列面世前,OPPO為天馬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棘手的難題:挑戰行業極限,做全球最窄的四等邊框屏幕。
邊框寬度僅1.25毫米、四邊等寬的屏幕無疑能極大提升視覺沉浸感,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玻璃太窄,強度下降,裂紋風險陡增;封裝區域被壓縮,工藝兼容性驟降。讓最窄屏幕變成沒人敢輕易下嘴的硬骨頭。
OPPO與天馬開了評估會,把實驗因子拆解了一遍,結論風輕云淡:沒有違背物理學規律,值得一試。一場研發攻堅從OPPO研發部席卷到了天馬產線。
裂紋問題先被拿下。OPPO和天馬聯合開發了數字化仿真建模系統,找到玻璃在彎折時最優受力軌跡,并配備高精度裂紋檢查機,做到100%監測。
彎折解決了,輪到封裝膠水。OPPO首次將芯片的封裝技術帶到了屏幕的生產中。這項技術的靈感來源自琥珀,高分子材料在低壓低溫下流進模具,為屏幕底下的排線區創造包裹緩沖,從而極大縮窄邊框。
![]()
LIPO封裝技術的變化,圖片來源:浙商證券[6]
但BPL膠水和LIPO封裝膠水會在接觸處發生反應,導致屏幕界面分離。OPPO和天馬一起把兩個材料廠的專家喊過來四方會診。短短一個半月后,問題解決了。
市場上對OPPO的技術感知力向來不算強,這和公司風格有關系。OPPO啃下技術難題后,習慣于把它們塞進消費者能直接買到的成熟產品中,而非單拎出來宣傳。
回看過去的國產手機市場,會發現OPPO已經做了許多別人不敢做的事。
2012年上市的OPPO Find 5是當時市面上最薄智能機,也是第一款量產的5英寸1080P高清屏手機,第一個把前置攝像頭從約定俗成的30萬像素一下拉到了近200萬。
同時,OPPO也是國產手機行業第一個做美顏自拍、第一個做旋轉鏡頭,第一個把長焦夜拍玩到極致、第一個將IP69滿級防水帶入千元機。
有些客戶會因為幾代市場反饋不理想而調整方向,或者在選擇技術路線時徘徊于激進與保守之間。在同為OPPO老戰友的聲學部件巨頭瑞聲科技看來,OPPO是少數能堅持自己調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成熟客戶。
如,手機音質是一個很難倒退的使用維度,體驗過杜比全景環繞,就很難回到炸麥單聲道。合作多年來OPPO 對性能和體驗的要求始終很高。從磁性性能、磁間隙、線圈、音膜材質,到算法補償,OPPO與瑞聲科技合作,在物理和化學層面不斷逼近移動終端音效極限。
從萊昂納多家的藍光DVD,到安卓陣營首個極窄屏幕,技術對OPPO從來不是錦上添花的噱頭,而是品牌長青的壓艙石。OPPO推著產業伙伴,一次次用技術創新穿越時代周期。
三星是OPPO的影像供應商,其中國區S.LSI負責人Henry Kim還記得,某天和OPPO工程師交流書籍,對方在看一本關于眼睛結構的科學讀物。里面講昆蟲與人眼有何結構差異、視覺信息如何形成。
這讓Henry Kim印象深刻。
對基礎概念的關注貫穿了整個合作歷程。三星發現OPPO工程師不僅懂具體工程學問題,而且非常了解光學、感光和成像的生物學原理。
這不是純粹的學術興趣。OPPO工程師們真正想知道的是,哪些成像效果能被消費者感知,怎樣設計圖像呈現方式,才清晰自然有質感。
喬布斯有句話被廣泛重復:“設計不僅僅是一個東西看起來和感覺如何,設計是這個東西如何運作(Design is How it Works)。”
這句話指出了消費電子的核心難題。真正的挑戰不是功能堆砌,而是發現真實需求,并將需求轉化為可執行的技術語言。
在智能手機面世前,市場普遍認知是“更多功能=更多按鍵”。所以微軟前CEO鮑爾默能說出“iPhone沒有實體鍵盤不適合商務用戶”。但事實上,人們想要一臺直覺操作就能滿足多樣功能的設備,iPhone的全觸控屏把按鍵掃進了故紙堆。
影像的特點是研發上限很高,因為市場對清晰度和美感的要求永無止境。今天你1080P,明天我4K超清,能折騰的東西太多了。很多時候缺乏方向非常致命。
合作多年,Henry Kim直言自己的中文都是跟著OPPO學的。他一直覺得OPPO非常“大膽”,敢用差異化技術。有些東西可能只是研發部門PPT里一句抽象的話,OPPO真把它做出來了,而且很受歡迎。
孤膽并非愚勇,而是捕捉到了最基本、最真實的人類需要,并把它們指向可攻克的技術目標。這是一種高度理解用戶與技術前沿的寶貴能力。
2016年OPPO R9發布,以四合一像素合并技術,帶動整個中國手機圖像傳感器市場邁上新臺階。后續業內多攝像頭設計、夜景模式等,都與此技術密切相關。
所謂四合一,是將圖像傳感器相鄰四個像素合并為一個“大像素”,在低光環境下顯著增加吸光量、提高信噪比;在光線充足時,像素又可獨立工作。
這本質上借鑒了生物視覺系統的自適應原理:視桿細胞在低光環境下會協同整合光信號,感受暗光;視錐細胞在足光環境下會獨立工作,保證高分辨率和色彩感知。
![]()
四合一像素合并技術
無獨有偶。三星第一次在手機做PDAF(相位檢測自動對焦),就放在OPPO 3M2(產品代號)上;Tele Camera(長焦鏡頭)剛興起,大家都放一顆鏡頭。OPPO跟三星說,我們放兩顆。
有時候,技術自我革新不僅要發現已經存在的需求,還要發現那些被忽視的需求。
近二三十年來,人類生活方式被屏幕徹底改變。視覺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陳蔚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干眼和視疲勞相關研究,創新性地系統探索了屏幕使用過程中的異常眨眼模式與數字眼疲勞的關系。
這本來是很晦澀的醫學前沿探索,但2024年OPPO找上門來,和視覺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陳蔚教授團隊合作了科研項目,共同培養人才,定期開會交流,把研究成果應用到OPPO屏幕護眼參數和眨眼算法優化中。
坦白說,大部分現代人還沒意識到每天8小時面對屏幕,對眼睛意味著什么。OPPO產品已經把護眼功能落地了。
![]()
OPPO在護眼功能設計中提出的技術方案
初入智能機領域時,OPPO請IBM進行從研發流程開始的組織架構變革,以更好地適應智能機時代的產品研發和服務。
團隊匯報新機型成本可能超標,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打斷說不用講成本,“那種很精彩的感覺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那你就繼續去做。”
陳明永從不給團隊定出貨目標,拒絕成本導向的研發思路,他只強調兩點[2]:
- 一是要做讓消費者驚喜的產品;
- 二是要做偉大的產品。
要做驚喜的產品,而不是滿意的產品,因為后者只是達到已有的及格線,前者是超越未竟的想象力。
對OPPO來說,自我革新動力有如恒定的月球潮汐,三十年來始終如一。這種寶貴的技術定力,讓OPPO能在大浪淘沙后依然擁有位置。
當然,這個過程OPPO從來不是單打獨斗。
2018年,馬斯克意外發現一輛Model S玩具車模的車底被壓鑄成了一整塊金屬,甚至還有一套懸掛系統。馬斯克覺得特斯拉也需這么做,但只有一家名叫意德拉的公司接受了挑戰。
意德拉提供的Giga Press將傳統車架中需要焊接1000至1500次的復雜過程,變成一次簡單加工,焊接兩小時變成壓鑄兩分鐘,為Model Y省下20%生產成本[3]。
![]()
相比Model3,Model Y一體化生產程度提高了一大步
特斯拉的故事映照了消費電子行業一條鐵律:產業鏈的創新始終需要終端品牌牽引。
作為終端品牌,OPPO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OPPO供應鏈合作部門有一個理念叫求責于己。今天供應商表現不好,體現的是兩三年前OPPO的供應商管理做得不好。
過去這些年,OPPO在產業鏈升級中扮演一個更主動、開放的角色,凝聚起一個廣闊的產業“朋友圈”,革新不再局限于產品與技術,而是與整個產業鏈共振。為此OPPO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是將專利和系統能力開放給其他企業伙伴與開發者,推動產業鏈整體進步。
2023年,一個OPPO供應商在和OPPO制造相關負責人交流過程中大吐苦水,問“行情這么差,你們是怎么做的”。
其實從2020年開始,OPPO就在自己內部開始引入和推行精益生產體系,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優化生產效率、去除冗余浪費。
看見合作伙伴遇到困難,OPPO決定把自己的精益生產經驗對外開放。
去年秋天,一個名為“精益聯盟”的實驗性組織成立。OPPO挑出9家企業供應商企業,派專家一對一駐場做生產提效優化。此外每月固定兩期精益生產培訓,所有供應商均可報名。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完成1000多人次培訓。
OPPO分享和專家駐場都是無償的,但供應商企業獲得的收益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家做手機觸控玻璃蓋板的安徽企業金龍浩,半年間節省了數以千萬計的成本。
Reno 14上半年頻頻斷貨,面對補貨的需求,受益于精益生產體系的供應商們,把物料出庫時間極大縮短,實現了更便捷、柔性的交付效率。
OPPO做的第二件事,是基于終端品牌定位,和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新行業標準。
在特斯拉之前,沒有廠家會主動啃一體化鑄造這塊硬骨頭,而今意德拉的Giga Press技術已是電車輕量化生產的標準答案。在消費電子行業,被產業鏈所認可的先進技術成果,會逐漸成為心照不宣的“標準”。
對先發企業來說,這本身就是技術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提及手機快充,OPPO首創的VOOC快充標準肯定繞不過,可以說它徹底重新定義了手機快充的主流技術路徑。
![]()
OPPO閃充技術報告中對VOOC閃充功能的解讀
其實OPPO通過首發技術建立的新行業標準不止這一個。
在OPPO Find N3之前,行業普遍以20-40萬次作為屏幕折疊壽命門檻,而N3把屏幕折疊次數提升至百萬級,可以說重新把折疊屏的測試體系都往上抬了一抬。
傳統移動影像中,色彩需經過傳感器采集、算法處理、屏幕顯示等多個環節,標準不統一會導致色彩失真。
面對困擾行業已久的圖像信息偏失問題,OPPO和與國內15所高校共建 ColorOS色彩標準實驗室,在此基礎上推出OPPO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是安卓陣營首個。
一個不可避開的事實,手機品牌們的差距已經進入1%區間。幸存廠商即便拼盡全力,已經很難在市場份額上石破驚天。
反而是少數敢于把技術打出來,把標準抬上去的企業,能在行業中留下堅實遺產。從產業鏈整體進步的角度來說,這比某個零部件單純的參數突破要意義深遠許多。
無論是與產業伙伴深度結合共創全新的生產管理體系,還是聯合產學研共建一系列新技術標準,都不是OPPO一時的噱頭。
把隱性需求抽象成清晰目標,把技術可能變成行業必然,這些時刻將讓OPPO的努力被產業鏈長久記住。
跟隨OPPO二十多年的供應商回憶過一個細節:2004-2005年,OPPO將本分提升為核心價值觀。隨后OPPO的企業口號幾經變化,每次本分都是排在最前面。
中國手機市場水大魚大,消費電子公司能穿越三十年周期,內核絕對不只輕飄飄一句“能出貨”。
高科技可能是壁壘貶值最快的產業,城池轉眼間就能被顛覆性技術摧毀。OPPO是為數不多跨越MP3-功能機再到智能機,依然留在場上的品牌。僅靠市場嗅覺,顯然撐不過三十年間行業反復出清。
真正能讓OPPO留在場上的,是更深層、更堅固的東西。
陳明永曾說過[4],科技創新如果沒有自我約束機制,沒有更高的理念做支撐,很可能成為一種負擔。對OPPO來說,這個自我約束機制就是“本分”。
本分是隔離外力,在平常心態下,把握住應該做的合理方向。供應鏈愿意把最難的工藝放到OPPO去試,產業鏈愿意陪著 OPPO一起冒險,本質上都源于這種樸素的信義感。它和對技術極致的追求,一起構成了 OPPO底色。
OPPO是一個現代又傳統的企業。現代是技術:快充、折疊、影像,總在帶著行業伙伴推陳出新;
傳統是價值觀:本分從上到下一說就是三十年,陳明永說經商不要靠“兇狠詐猛”,而是要靠傳統樸素的“善”。
正因為有這樣一個穩固的內核,OPPO每一次自我革新、每一次技術突破,都不是跟風逐利,這種長期主義構筑起OPPO無比的專注力。
在這個時代,全社會都在反思內卷、追問無限增長的意義。站在臺前的OPPO能一次次成為幕后英雄,正因其提供了一個獨特樣本:巨浪翻涌面前,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追逐與投機,而是始終的真誠與對技術不變的執著。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參考資料
[1]OPPO藍光DVD再度蟬聯美國消費者報告最高評價,驅動中國
[2]OPPO:軟時代的硬漢子,創業家雜志
[3]物理學沒說不可以:馬斯克如何改寫人類航天史,遠川研究所
[4]對話陳明永:本分讓我們避免錯誤的選擇,態℃
[5]手機新兵OPPO,中國企業家
[6]LIPO深度報告:LIPO封裝技術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隆利科技、德邦科技將受益,浙商證券
作者:任彤瑤
編輯:李墨天
責任編輯:李墨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