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親自到場,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毛主席默哀后,開始看靈堂的擺設,突然看到一副挽聯,文字大氣磅礴,不知為何被拜訪在偏僻處,便打聽起來:“他人來了嗎?”
![]()
寫挽聯的人叫張伯駒,他為什么能引起毛主席的注意?
民國時期,張伯駒是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和張學良、溥侗、袁克文齊名,家里有錢有勢。富家公子一般喜歡玩女人、玩車子,他卻癡迷于收藏字畫。家里人認為這孩子是個“敗家子”,凈花大價錢買些“破紙片”。
一般人還真識別不出來“破紙片”的價值,張伯駒收藏的都是珍寶,包括李白的真跡《上陽臺帖》,陸機的《平復帖》,展子虔的《游春圖》……全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為了買這些寶貝,他甚至賣了自己的大宅子。
家人和朋友們無法理解,張伯駒其實很有想法,這些國寶自己留著好,不能流失海外。果然,在抗日戰爭期間,不少奸商想把一些國寶字畫賣給日本人,幸虧他出手,才保住了更多文物。
解放后,張伯駒把這些價值連城的寶貝,無償捐給了國家。這樣的愛國行為,本應該受到表彰。可在1957年,張伯駒被劃成了“右派”,原來他為了保護傳統京劇藝術,排演了幾出“封建戲”,從為保衛國家寶物散盡家財,一夜之間卻變成“罪人”。
![]()
張伯駒本人溫文爾雅,很有儒雅的學者氣息,可連續兩天的批斗會,讓他承受了巨大的打擊,朋友們紛紛劃清界限。家人怕張伯駒消沉,他卻冷靜下來說:“我問心無愧,從沒說過黨一句壞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就在張伯駒處境艱難的時候,陳毅元帥主動打電話慰問,送來了溫暖,還在背后默默幫忙。1960年,陳毅找到老友,坦誠自己有個處境不好的朋友,希望能給安排個工作。
張伯駒很快收到了來自吉林的工作邀請,他不敢相信,主動坦白了自己是“右派”,對方壓根就不在乎,讓他趕緊上崗。臨行前,張伯駒向陳毅辭行,陳毅安慰說,人生哪有不受委屈的,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離別時,陳毅還給了一個紙包,說到了地方再打開。張伯駒忍不住,好奇里面是什么內容,就提前偷看了,里面是元帥親手寫的一首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看得他淚流滿面。
到了吉林,張伯駒感恩戴德,又把自己剩下的30多件書畫全部捐給了吉林博物館。1967年,文革期間,張伯駒再次被打成“現行反革命”,被送到農村勞動改造。
![]()
都已經快70歲了,能干什么農活?公社不愿意收留他。走投無路的張伯駒,只能給陳毅寫信求助。
此時陳毅已經身患癌癥,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得知消息后立刻叮囑秘書要多關心,還想向周總理反映情況。
1972年,陳毅彌留之際,還在念叨自己沒有幫上什么忙,讓妻子拿來自己最心愛的圍棋,意為“團結”,請妻子把它送給張伯駒。
陳毅去世后,張伯駒悲痛欲絕,想去參加追悼會,因為政治身份被拒絕了,只得揮淚寫下了一副挽聯,托人送到了靈堂。
對聯寫得蕩氣回腸,因為送的人有“身份問題”,只能掛在不起眼的角落里。1月10日,毛主席突然出現在追悼會現場,被這副挽聯打動了,連連夸贊寫得好,然后又問:“這個張伯駒是什么人?他人來了嗎?”
陳毅夫人借著這個機會講起了張伯駒的故事,說他把好多國寶都捐給了國家。,毛主席得知后,若有所思地說:“像這樣的人才應該給出路,至少要讓人家有口飯吃。”隨即讓周總理安排此事。
![]()
被“黑”了三年的張伯駒重新獲得了北京戶口,1978年,他正式平反昭雪。追悼會上一副挽聯引得毛主席注意,幫忙擺脫困境,這次算不算陳毅元帥在冥冥之中,再次伸出的援手?
參考資料:《張伯駒寫陳毅挽聯獲主席夸贊 得以落戶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