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導孩子寫作業就像是渡劫。
回想那些輔導作業的場景,大人氣得不行小孩哭著不放,哎,有時候在想,為什么一個作業能把我們傷成這樣?如果沒有作業,還會有這些不開心嗎?
當我們吼的時候,到底在吼什么?是自己的事情還沒處理完?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怎么教都教不會...
我明白那種無力感,如果自己的事情沒忙完,又要帶孩子,
我會和孩子商量一下這個時間,或者AI能做的就讓AI做,比如解題,報聽寫。
態度不端正的,需要從平時的點滴開始做起,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怎么教都教不會的,那就不教,或者尋求他人的幫助。
1、一個真實而不完美的父母
我特別喜歡《小豬佩奇》里的一個片段,豬媽媽正在工作,佩奇坐上去要玩電腦,一小會兒電腦bug了,豬媽媽喊豬爸爸過來幫忙修理,自己離開。
或許,這樣睿智冷靜的媽媽,只存在于電視中吧?
反正,我是做不到這么心平氣和的,因為當我忙的時候我只會說,你別說話了哈,媽媽需要保持安靜,忙完了再和你玩。
如果自己的事情一直沒忙完,小朋友又總是過來問,我確實會比平時更容易煩躁,
一旦我自己的事情弄完,心情就會很好,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他身上。
試想我們每一個成年人,白天上班,回到家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如果家里有兩個小學生,工作量是有多大?心情能好嗎?
此時,家人的配合就顯得特別重要。一個負責搞學習也不是不可以,那另外一個就負責洗碗、打水等一些家務,
每個人每天的精力就那么多,千萬別攬活兒。
自己內心平和,帶孩子的時候心情也會好很多,很多事看著就沒那么煩了。
真要是吼了那就吼了,也會后悔自責,但是,這就是真實的自我。
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因為什么吼,下次才會有所改變,如果自己都沒能察覺,只靠忍,是不行的,下次只會變得更大聲。
2、當我嘗試理解孩子的時候,就不會隨便生氣。
上周末我們在英語寶上提交作業,他打卡有一個特點就是,但凡發現不是3星,他就會重錄,直到3星為止。比如:
The Bathhouse Owner With Poor Memory
就給這一標題配音,我們就讀了很久,這個詞讀對了,那個詞又讀錯了,重錄的次數越多,就越是坐不住。
整個人不是往后挪就是往前移,反正就是不能安靜的坐在那里,我直皺眉頭,
說,你能安靜的坐好嗎?管了1秒鐘,我只好用右腳壓住他的凳子...
但是我轉念一想,他確實是以前沒有這么系統的學過英語,
三年級一學英語,就要開口說,確實很難,所以,他說的時候一直都有些羞澀,
于是,我給他分析,這都是系統給你打分,老師不會一個一個去聽的,
一個英語老師帶幾個班,一兩百人呢,一個個的去聽,那得需要多長時間呀?
他一聽,就樂了。
真的,當我嘗試理解他的時候,就不會覺得他坐不住這個動作很煩,他只想得3星,也在一遍遍的去重復呀。
3、孩子擁有好習慣,父母會更省心
不懂就要問:如果孩子搞不懂的作業或課本上的知識點,我們也不懂的話,
大可以讓孩子及時詢問老師,還可以第二天去學校問老師,事實上,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我們一般是工作日晚上9點之前,在微信上問老師,老師都會熱心回答,然后再讓他發個“謝謝老師”這樣的語音消息。
借助AI等工具學習:有些AI是可支持拍照檢查口算、語文生字以及拍題答疑的,當然,如果有學習機的話,在解題這方面更有優勢。
我們經常用學習機解答數學題,報語文生字聽寫,一鍵批改作文,豆包查英語單詞的音標以及發音等等,
機器能把這些事做了,我也相當省心了,重要的是不影響親子關系呀。
寫作業要限制時間:盡量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作業搞完,寫完了好好玩。如果一直慢慢悠悠的搞,
邊寫邊玩,到最后,孩子發現自己還沒玩,心情也不會好,坐時間長了,答題效率自然不高。
低年級起碼是兩科作業,中高年級都是3科,語文作業,一般都有生字聽寫,古詩默寫,是特別費時間的,稍不留神,天就黑了。
做事嚴謹認真:有的時候我看到一些字寫得實在是差強人意,我就會說,這個字你自己滿意嗎?
他笑著說,不滿意,然后就重新寫一遍,
我說,對自己要求高一點沒什么壞處,你自己做事自己起碼要滿意,嚴謹認真沒什么不好,盡量不要返工。
總結:我們總會經歷一些事情,不會再那么歇斯底里的去吼孩子,
孩子呢,他也還是一個努力成長的孩子,成長需要有容錯率,
愿我們都越來越好。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