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是智慧,是一種能力。這是因為《孫子兵法》不光是軍事領域的書,更是一部適用于一切領域的哲學著作,它已經超越了軍事領域,對于我們做任何事情,《孫子兵法》所蘊涵的哲理都不無啟示和幫助。
所以,我們今天如何正確地解讀《孫子兵法》,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下說說《孫子兵法》戰略運作的模式及其特點。
第一是強調系統性。《孫子兵法》考量戰爭勝負和戰略運作的時候,核心宗旨是系統、全面、整體、長遠地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從而來解決問題。
第二是前瞻主動模式。孫子一方面強調要全面掌握情況,叫“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還有一條更值得注意,即提倡先知,早知,知之不早,不如不知,要有戰略上的前瞻意識。
第三在是戰略方案的選擇上要有多樣性,在決策的時候要把各種可能性都考慮進去,立足最壞的情況,爭取最好的結果,必須有“備胎”,需要有各種各樣的A計劃、B計劃、C計劃,孫子主張根據戰爭成本的大小,排列選擇上的優先順序,“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最后一個戰略決策思維模式,是強調戰略運作方式上需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問題。孫子真正關注的是戰勝,所以做任何事情絕對不能有八九分把握才去做。事實上,真正能打勝的人一般情況下有五六分把握就去打了,做事就要敢于冒一定的風險,要是想得太多了,那就永遠做不成事情,所以計劃是否具備可行性這才是關鍵。
通過對孫子戰略決策思維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孫子兵法》的顯著特色,就是具有普遍思想方法論的意義。對于這種思想方法論的架構,把它概括為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是利弊相雜的辯證思維,孫子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利和害的統一體,世上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利,也沒有絕對的害,都是利中有害,害中有利,要把利和弊做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考量,見利思害,見害思利。
第二是劍走偏鋒的超常思維,什么叫超常思維,說白了,就是從正常當中發現不正常,在合理當中找到不合理,譬如說對敵,我們正常的思維應該怎么樣?用魯迅的話說就是“痛打落水狗”。但是我們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的話,你要“窮寇勿迫”,這是政治生態學的一條重要原則。
最后是守恒創新的平衡思維,孫子一方面對前人的軍事理論、兵學思想高度尊重、充分地借鑒,但是不墨守成規、抱殘守闕,而是結合新的形式、新的對象、新的情況加以創造性地發展與升。由此可見,孫子的精髓就是告訴我們,在創新和守正之間需要有一個巧妙的平衡,把握那個度,恰到好處,不要畸輕畸重,這就是平衡思維。
本文系黃樸民(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歷史學博士,曾歷任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國學院執行院長)在第十七屆海峽兩岸(濱州)孫子文化論壇的主旨演講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任斐
審核:管林忠
終審:韓俊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