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文感慨,大家看看買商鋪的我,現在有多慘!2018年正值地產高峰的時候,我3萬塊錢一平買了商業街的商鋪。80平,花了200多萬,首付,付了一半,和銀行貸款了100萬,現在每個月還打的貸款。8000的貸款成了我的負擔。
![]()
原以為一鋪養三代,沒想到現在這個商鋪成了我們三代養一鋪了。花光了父親的錢包,我背著高額的貸款,或許,以后孩子還得交,高額的物業費,唉!太難了,租也租不出去,賣也賣不掉。
該網友還說,更氣憤的,租都租不出去還要交小1萬的物業費,一不交就被他們起訴了,這叫人干的事嗎?我太難了!想著買個商鋪用來養老,結果成了我們一家人的負擔。
![]()
其實不只是這位網友,因為買了商鋪砸在手里的還有不少人,因為博主發文稱,一個外地人在武漢1300萬買的商鋪,現在中介要他掛300萬,他有點不甘心要掛340萬,中介回答很勉強。問他別人如果看上了能不能刀。這人商鋪現在空著,他說有人二十萬一年想租他沒租,覺得價格太低。
![]()
從1300萬降到300萬,1000萬憑空蒸發了,換做誰也是很難接受的,但是不賣就徹底砸手里了,租不出去還要每年支付高昂的物業費,更加來氣了。
前幾年房價一路高歌猛進,很多人沉浸在房價會一直漲不會跌的幻想里,甚至不惜借錢也要買房買鋪子,多年后的今天,潮水退去了,那些擱淺的業主比誰都難受,燙手的山芋甩不掉只能繼續被燙。
有人說我比你也好不了哪去?我是疫情期間2020年底買的,115平商鋪,萬一平買的,按當時買的時候房價還是很低的,后來房價跳水,現在一百萬都不值,一年租金才3.6萬。
![]()
不好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消費不行,消費的人少了開店不賺錢,那自然就沒人去租店鋪經營了,有網友說看小區的商鋪只有做便利店,快遞驛站,房產中介,理發店,藥店:團購店,修車店,五金建材店每種業態只有一家則能活下去,剩下的就是早點和餐飲鋪子了,兩家三家一樣的店肯定關門,尤其餐飲店關門最多,小區一圈估計一二百商鋪,存活的也就一二十個了。
還有人更慘,說我在南昌萬達買的商鋪花了180多萬,一天都沒租過,丟到水里了。真的是連水響都沒聽到就蒸發了180萬,普通人得賺多久才能賺回來呢。
![]()
當然了也不能說投資商鋪的都虧,也有投資好穩賺的,就有人說我08年買的,連稅一共120萬,從3萬開始租到最高16萬到現在的12萬,一天都沒有耽擱過。商鋪一定要看地勢,人流量和商業環境,可能還要點運氣缺一不可。
現在的投資邏輯跟以前已經變了,投資房產不可行,商鋪就更慘,有些砸手里的只能是認栽,就是學費交的有點貴了,但環顧周圍,有多少清醒著呢?能不被時代裹挾很難,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