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9月14日,西安市長安區古今地名研究院揭牌暨聘任大會在長安區政府行政中心舉行。業務主管部門、學術界及文化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關乎長安文化傳承的重要時刻。作為長安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里程碑,該研究院核心目標明確: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內涵、傳承千年文脈,為區域文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會上,組織登記部門負責人首先宣讀了研究院成立批準通知,并對其發展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強化黨建引領,發揮核心作用;二是完善內部治理,防范各類風險;三是主動擔當社會責任,彰顯文化研究機構價值。隨后,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公布了首批37名研究員名單,介紹團隊構成——涵蓋文史領域資深專家、退休后仍深耕地名研究的老干部、心系鄉梓的鄉賢耆宿,以及擅長傳統文化傳播與新媒體應用的青年力量,真正實現“老將新兵,濟濟一堂”。他同時呼吁全體研究員發揮專長、協同協作,共同開拓長安地名文化研究新領域。儀式現場,相關人員為受聘研究員代表頒發了證書;研究員代表隨后發言,表達了對長安地名文化的深厚情感與研究熱忱。
![]()
研究院院長圍繞機構發展作專題發言,明確將堅守“為長安存史、為地名立傳”的初心,在區民政局、區地名辦的指導下重點推進三項工作:
1.建強地名“數據庫”:組織專家系統梳理長安現存古地名、消失地名及新生地名,結合正史、方志、碑刻及民間傳說,為每個地名建立專屬“身份檔案”,厘清其歷史淵源、演變脈絡與文化內涵,將零散的地名記憶轉化為系統可考的研究成果。
2.激活地名“生命力”:打破“書房研究”局限,推動地名文化走進街頭巷尾——編輯出版《長安地名故事集》,走進中小學開展“地名里的長安”公益講座,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所居之地的過往”,喚醒地名文化活力。
3.做好地名“參謀官”:對接長安城市規劃、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為新建道路、社區命名提供專業建議,避免“千城一面”的地名同質化,確保新地名既契合現代需求,又延續長安文化基因,實現“古地名煥新彩,新地名有底蘊”。
“我雖非土生土長的長安人,但長安早已融入血脈。守護長安每一個地名,就是守護中華共同文化根脈。”院長動情分享道,并期待區民政局、區地名辦持續指引方向,專家學者傳道授業,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探地名之美、傳播地名之韻;同時感謝為研究院籌備付出努力的所有同仁。
![]()
隨后,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結合長安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實際,為研究院明確了四點發展方向:一是錨定“挖深研透”,守護歷史地名根脈;二是立足“實用導向”,服務現代地名管理;三是強化“協同聯動”,凝聚多方工作合力;四是注重“傳播普及”,擦亮長安地名文化品牌。
在全場掌聲中,西安市地名協會會長與研究院院長共同為“西安市長安區古今地名研究院”揭牌,標志著該機構正式投入運營。
![]()
未來,研究院將在各方支持下深化地名研究,為長安建設文化強區、續寫千年古都新輝煌注入文化動力。在此,特別感謝區人大對大會的支持,勤博律師事務所、西安市地名協會等協作單位的配合,以及老專家、老教授長期為長安地名研究傾注的心血。

來源:“西安地名協會”公眾號
選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組
編輯: 耿 曈
![]()
微信掃碼加入
中國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掃碼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