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帆出海 作者丨以南
9月11日,據財聯社消息,AI搜索引擎公司Perplexity AI已獲得2億美元的新融資承諾,最新估值達到200億美元。就在兩個月前,該公司才以18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1億美元融資。短期內的連續融資,讓這家成立僅三年的“AI新貴”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生成式AI興起以來,市場的焦點一度集中在聊天助手類應用上,而Perplexity AI選擇切入搜索工具賽道,用AI重構信息獲取方式。自2022年公司成立,2023年,Perplexity AI推出對話式AI搜索App;2025年7月,其推出AI原生瀏覽器Comet;背后不僅有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英偉達和風險投資公司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等投資方的加持,也在融資速度上展現出不容忽視的勢態。根據PitchBook數據,三年間其累計融資金額已達到15億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Perplexity AI在應用端的表現同樣不容忽視。8月份,其旗下對話式AI搜索AppPerplexity谷歌商店全球下載量環比增長79.06%,達到1881萬次。資本推力與市場反饋的疊加,使Perplexity在AI工具賽道的影響力愈發加深。
![]()
Perplexity上線至今谷歌商店下載變化趨勢,來源:點點數據
融資與估值固然是資本的有力押注,更值得探討的,是其產品為何能接受市場認可,以及如何在遍地的AI應用中確認自己的獨特競爭力。
用標準答案回應搜索,還玩起了AI版“今日頭條”
在信息密集的時代背景下,用戶面對不斷涌現的內容,常常產生“信息過載”的感受。此時,一個簡潔高效的入口就成為緩解信息壓力的渠道。
Perplexity的搜索首頁延續了極簡設計,僅保留一個搜索框,并支持語音與圖片輸入,降低了用戶發起搜索的門檻。與傳統搜索引擎不同,Perplexity給出的結果并非一串鏈接,而是一段經過整合的“標準答案”,并附帶相關來源、視頻及延伸問題入口,幫助用戶快速建立起對問題的整體理解。更進一步,系統會在答案下方提供“追問”選項,引導用戶順暢地展開后續搜索。
![]()
這種機制不僅讓搜索從“單點查詢”轉變為“連續對話”,也讓用戶在一次搜索中能夠逐步拓展深度。當用戶持續提出問題時,所有對話會串聯成一個頁面,用戶只需上滑即可回溯整個搜索過程。這一邏輯與用戶認知習慣高度契合,既保留了思維鏈路,也降低了信息分散帶來的不便。
在內容管理層面,Perplexity允許用戶將搜索記錄自定義標題、圖標、描述和提示,從而收藏進個人的的“知識庫”。用戶既可以選擇僅供個人使用,也能通過鏈接共享內容,甚至邀請至多5人共建協作空間,生成新的信息集錦。這一機制兼顧了知識的私密性與協同性,為團隊合作、學術討論等場景提供了便利。
![]()
然而,Perplexity的“標準答案”也帶來一定局限性。標準化的答案雖然縮短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提高了效率,但由于內容是AI整合后的單一表達,往往缺乏多元視角和小眾見解。這也是生成式AI在回答問題時的慣例。另一方面,Perplexity不支持單純的關鍵詞模糊搜索,其定位始終更接近“AI研究工具”,而非完全替代傳統搜索引擎。
在資訊板塊,Perplexity延續了發現頁的輕量化風格,以卡片形式呈現內容。用戶可通過點擊書簽圖標快速收藏感興趣的資訊,并通過滑動實現多條新聞的連續瀏覽,這種信息流處理方式契合了當下碎片化閱讀的習慣。與此同時,每條資訊均附帶多個信息源鏈接,不僅提升了信息的可驗證性,也為用戶提供了進一步延展閱讀的可能。在卡片底部,開放式搜索入口依舊保留,方便用戶基于當前閱讀即時發起追問,形成“閱讀—延伸—追問”的循環。
![]()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資訊大多由普通用戶署名發布,與今日頭條十分相似。當“效率工具”與“內容平臺”的功能相互疊加,Perplexity在AI搜索之外嘗試構建自身的內容生態:一方面將搜索信息轉化為UGC,豐富平臺的內容供給;另一方面也讓個人用戶在貢獻內容的同時獲得“存在感”,從而提升用戶對內容社區的參與度。
商業化加碼,產品層推新,向AI生態化布局邁進
把時間軸拉長來看,上線兩年來,Perplexity在谷歌端的應用收入始終保持著穩步上升的趨勢。與主要依賴廣告變現的谷歌不同,Perplexity更注重通過訂閱服務和企業級解決方案來建立穩定的收入結構。
![]()
Perplexity上線至今谷歌商店收入變化趨勢,來源:點點數據
目前,訂閱制仍是其核心商業模式。App提供free、pro、max三個版本:在免費版中,用戶在文件與圖片上傳等功能上存在一定限制;pro版則解鎖更多功能權限、更高的使用次數,并可優先體驗最新AI模型(如GPT-5和Claude Sonnet 4);max版則面向企業級用戶,提供無限訪問次數及完整功能權限。
![]()
定價方面,pro版本為每月20美元,max版本為每月200美元。通過這樣的分層定價,Perplexity既能覆蓋普通用戶,也能夠覆蓋到更高價值的專業用戶與企業場景。
除此之外,Perplexity也在不斷豐富付費用戶的功能體驗。比如在8月7日的更新中,產品新增了視頻生成功能,目前該功能僅向pro用戶開放。Perplexity正通過持續的功能迭代來增強訂閱價值,從而提升用戶的付費意愿,并逐步強化訂閱在整體商業模式中的分量。
![]()
Perplexity產品更新內容,來源:點點數據
![]()
Perplexity蘋果端新功能活動宣傳
從趨勢與布局來看,Perplexity在商業化路徑上不斷加碼訂閱價值的同時,也沒有停下產品層面的探索。隨著旗下首款AI瀏覽器Comet的開放測試,公司開始嘗試切入更垂直的流量入口。這一動向表明,Perplexity正從單一的AI工具向“生態化布局”邁進,意在AI生產力的構建中占據更核心的位置。
目前,在谷歌商店中,Comet的狀態仍顯示為“即將推出”。據悉,該產品主打“用自然語言操作瀏覽器”,在集成Perplexity本身的AI搜索、發現與空間等功能的基礎上,用戶只需直接說出需求(比如資料收集、填寫表單),瀏覽器即可自動完成一系列操作。
![]()
Comet谷歌商店頁面截圖
總的來看,Perplexity本身更像一位學術型的“研究大師”,能夠為用戶的問題提供“標準答案”,并構建出一個用戶可參與的“AI內容社區”;Comet則進一步強調自動化,試圖讓AI承擔從信息獲取到任務執行的完整鏈路。
不過,從現階段來看,無論是AI瀏覽器還是AI搜索工具,其核心能力仍未突破AI本身的特征邊界。用戶在對比其他AI工具時依然能感受到,功能并未發生本質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當底層邏輯難以改變時,如何在“入口”和“操作”層面實現更有意義的創新,就成為AI工具下一步需要直面的關鍵問題。
結語
在生成式AI重塑信息獲取和數字生產力的當下,用戶對高效、可驗證、可追溯的信息內容需求日益增長,也讓工具型應用不斷通過AI的技術力實現功能升級。未來,隨著AI搜索工具、AI瀏覽器與AI助手等產品邊界逐漸融合,在這一趨勢下,產品的信息價值與使用效率仍是核心要素,決定著誰能在全球AI生產力賽道中更具競爭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