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兩周,很多家長說
孩子的注意力還集中不起來
不知道是不是暑假電子產品玩多了
![]()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們每天可能接收成千上萬的感官刺激:街邊的鳴笛聲、電話手表的信息提示……更不用說那些每十秒就投喂一個爆點的短視頻。在“電子榨菜”充斥的時代,我們的孩子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專注力危機”。
我才五分鐘沒盯著你,你怎么又在對著閱讀題發呆了?
明明都認識這些字,但就是讀不進去……
這么明顯的錯誤,怎么就看不見呢?
這些對話背后,反映的是孩子們信息過載與注意力碎片化的嚴峻現實。當電子屏幕成為孩子的“第二世界”,他們面對別人的說話或者紙面的文字,往往“聽不到”也“看不見”,這正是“感統失調”的典型表現。
![]()
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專注力那么差呢?
當爹媽的可以做些什么來幫助孩子呢?
夏雪燕校長基于多年教育實踐
為我們剖析專注力缺失的深層原因
并提供一套科學、易行的孩子專注力養成法
![]()
孩子專注力缺失的生理機制
感覺統合是指各感覺器官(視覺、聽覺、觸覺等)接收的信息經大腦整合后,支配身體作出精準反應的過程。當這個過程出現失調,就會導致:信息篩選失效,難以過濾無關刺激;注意力維持困難,難以持續聚焦單一任務;反應控制薄弱,易受外界干擾而分心。
![]()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倡議:把學習交給學校,把陪伴留給家庭。那么如何在親子陪伴中滋養孩子的專注力養成呢?我們基于認知神經科學原理和孩子道德成長規律,給幼、小段家長一套易操作的“眼—耳—手三妙招”專注力養成法。
![]()
其核心在于通過有意識的視覺聚焦練習,重建被數字媒體削弱的深度觀察能力,這種方法基于神經可塑性原理,通過持續練習能夠重塑大腦的注意力網絡。
![]()
以下是通過視覺培養孩子專注力的親子陪伴活動:
云朵日記:記錄云朵形狀變化,培養持續觀察力
交通工具觀察:安全場景下記錄車輛顏色、品牌等細節
找不同游戲:通過視覺對比練習細節捕捉能力
拿走游戲:通過物品記憶強化視覺工作記憶
舒爾特方格:提升視覺搜索速度和注意力穩定性
當孩子學會用“放大鏡”觀察世界,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像激光一樣聚焦。
![]()
聽覺聚焦法旨在修復被碎片化信息削弱的聽覺處理能力。這種方法通過結構化聽覺練習,幫助孩子重建聲音信息的深度處理通道。
![]()
以下是通過聽覺培養孩子專注力的親子陪伴活動:
?聲音盲盒:播放5種生活音效,猜想聲音場景
?聽力馬拉松:連續聽30分鐘有聲書并記錄關鍵信息
?反常識練習:家長刻意放慢語速對話,打破“快速反饋”依賴
?多感官聯動:閉眼觸摸物品同時聯想對應聲音
?方位聽辨游戲:孩子蒙眼猜測聲源方向與距離
這些方法不僅改善聽覺注意力,更培養主動傾聽這一核心學習素養,為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通過多模態感官整合,在兒童神經發育關鍵期建立更強大的手腦連接,這種方法特別針對數字原住民一代普遍存在的“觸覺經驗匱乏”問題。
![]()
以下是通過觸覺培養孩子專注力的親子陪伴活動:
神秘感知袋:蒙眼觸摸日常物品并描述質感
材質偵探:用腳丫辨別不同地面
盲觸輪廓畫:憑觸覺記憶畫出物體特征
溫度序列:通過觸覺將杯子按溫度排序
觸覺記憶接力:閉眼傳遞物品并復述特征
這些方法不僅彌補數字環境造成的感官失衡,更培養具身認知能力,讓學習從“身體”開始,建立更牢固的神經連接基礎。
兒童天生就會觀察
只要用好奇心和現實生活中的小游戲做引子
并且肯定觀察生活的重要性
他們會自然而然地
給生活裝上觀察鏡頭去捕捉細節
![]()
當我們和孩子一同散步觀察
就是在用生活本身教會他們:
專注不是把你框進學習的緊箍咒
而是帶著放大鏡觸摸世界的每道紋理
內容來源 |成都教育發布微信公眾號
聲明:“龍泉驛教育”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于公益傳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認為內容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