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美國國會突然宣布,將把對臺灣的軍事援助預算提高到10億美元。就在兩天后,美英聯合軍艦高調穿越臺灣海峽,臺海局勢瞬間緊張起來。到了9月13日,美國在臺協會發布一則聲明,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二戰文件“沒有決定臺灣最終的政治地位”。
短短4天,美國對中國連開三槍,而且就在中美即將于9月14日舉行第四輪高層經貿談判前夕,這一連串動作顯然不是巧合。美國為什么要在這個節骨眼上頻繁挑釁?它到底想借“臺灣牌”換取什么籌碼?是誰,在美國否定一個中國原則的同時,敢站出來說出那句關鍵的話?
![]()
這場“突襲式”挑釁的第一槍,是美國對臺軍事援助的大幅提升。9月10日,美國國會通過一筆高達10億美元的新預算,專門用于援助臺灣的軍事建設。這筆錢的用途并不明確,但從過往經驗看,大多用于軍售和美軍在臺的情報合作。
這筆錢增加得毫無預兆。就在中美同意延長關稅休戰期90天的背景下,美方還在談判前夕“加碼”臺灣,說明美方早就準備好要在臺海問題上做文章了。
![]()
第二槍緊接著在9月12日響起。當天,美國與英國共同派出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美國出動的是“希金斯”號驅逐艦,這艘船早在1999年就服役了。英國則派出了“里士滿”號護衛艦,年頭更久,是1995年下水的老型軍艦。
從裝備上看,這兩艘軍艦并不具備實戰優勢。但它們穿越臺海的動作卻意義重大,明顯是想刺激中方反應,制造“軍事對峙”的輿論氛圍。
![]()
第三槍最具挑釁意味。9月13日,美國在臺協會罕見發表公開聲明,稱中國大陸“曲解二戰歷史文件”,并質疑臺灣的政治歸屬。這番言論,直接否定了臺灣屬于中國的歷史與法律依據。這不是學術爭議,而是赤裸裸地推翻“一個中國原則”。
這三連擊看似分散,其實背后隱藏著統一的戰略意圖。中美即將于9月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第四輪經貿談判,談判議題包括關稅、出口管制、TikTok等熱點問題。美方顯然希望通過臺灣問題,制造更多“談判籌碼”。
![]()
這種做法在美國政治中并不少見。每當正面談判難以取得優勢時,美方就會試圖通過拉高對手的“情緒成本”,逼迫中方在其他領域讓步。
這次,美方更是動用了全套手段。不僅在臺海挑起軍事摩擦,還在經濟上對中國加碼制裁。9月11日,美國財政部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理由是“涉嫌協助胡塞武裝”。
![]()
這完全是無中生有。就連美方自己也拿不出確鑿證據,只是照搬過去“援俄”說法,硬把中國企業與中東局勢強行掛鉤。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還向歐盟和七國集團施壓,要求這些國家聯手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理由是“中國大量采購俄方石油”,涉嫌“間接援助俄羅斯”。
這實際上是在試圖發起“二級制裁”,用盟友之手打擊中國。但從過往經驗看,這套操作并不管用。歐洲國家對制裁中國始終保持謹慎態度。
![]()
面對美方的連番挑釁,中國沒有退讓。9月13日深夜到14日早上,解放軍在臺海周邊展開大規模軍事演訓。據臺防務部門通報,短短24小時內,解放軍出動27架次軍機,26架次飛越所謂“海峽中線”。
此外,還有14艘大型軍艦和6艘公務船只同時現身臺海。臺偽軍緊急啟動戰機、軍艦和導彈系統應對,這場“圍島演訓”已經成為常態化操作。美方的挑釁也引發了島內不同陣營的強烈反應。尤其是美國在臺協會聲稱“臺灣地位未定”后,島內輿論瞬間炸鍋。
![]()
民進黨及綠媒紛紛鼓掌叫好,認為美方這次“說了實話”。但國民黨方面卻一片沉默,黨主席朱立倫沒有表態,藍營媒體和名嘴也集體噤聲。只有馬英九陣營站了出來。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直接指出,美國在臺協會的說法完全違背美國自身的對臺政策,是在把臺灣推向危險的邊緣。
他還重申,《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要求日本歸還臺灣和澎湖列島,這是不可更改的國際法文書。這一表態成為整場風波中唯一敢于公開反對美方的新論述的島內聲音。而這句“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整個中國絕不允許分裂”,也成為最為關鍵的一句話。
![]()
馬英九陣營的這番表態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情緒化回應。他曾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對臺海局勢和國際法有著深入了解。他很清楚,一旦臺灣問題被國際化,真正受害的是臺灣民眾。
美國在臺協會的言論也說明了一點,它雖然自稱“民間機構”,但實際上代表的就是美國政府的立場。這個機構長期以來在島內扮演著“太上皇”的角色,幾乎所有重大政策都要經過它的批準或指導。
![]()
這次,美國在臺協會跳出來說“臺灣地位未定”,不是一次“口誤”,而是一次有計劃、有預謀的戰略試探。從更大的格局來看,美國在南海、東海、臺海的“三線出擊”,已經不是偶然。它們正在形成聯動,構建所謂的“反華小圈子”。
今年5月,美日澳菲四國在夏威夷舉行“太平洋陸軍論壇”,隨后加拿大也加入南海巡航。在臺方向,美國防部計劃派“聯絡官”赴臺,推動無人機領域合作。
![]()
這一系列動作,清晰地顯示出特朗普政府正在重拾“聯盟圍堵中國”的老路子。但與拜登時代不同的是,特朗普更傾向于用“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借助臺灣問題牽制中國。
與此同時,美國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修復其與盟友之間的裂痕。近年來,美對加墨歐盟等傳統盟友實施加稅政策,再加上在中東的操作,使得信任度大幅下降。
尤其是最近以色列轟炸卡塔爾事件,更是引發盟友不安。于是,美方急于“秀肌肉”,表態會“站在盟友一邊”,但實質上是把盟友推上火線。
![]()
這套“前沿代理人”戰術,目的是用盟友的資源牽制中國,讓自己付出最小代價。對于這場看似復雜但線索清晰的博弈,中國方面已經劃下紅線。王毅外長和董軍防長與美方通話時明確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絕不容干涉。
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持續挑釁,將承擔一切后果。馬德里談判仍在繼續,但這場圍繞臺灣展開的較量,遠比談判桌上的關稅問題更為深刻。
![]()
美國妄圖通過打“臺灣牌”來換取經貿利益,已昭然若揭。但中國的底線清晰明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容挑戰。面對挑釁,中國不僅有話語權,更有行動力。這場博弈,已經超越了談判本身,變成了一場主權與尊嚴的較量。
信息來源:
[1]美英軍艦過航臺灣海峽,東部戰區:時刻保持高度戒備 海峽導報
[2]又挑事,美眾院大幅上調“援臺預算” 環球時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