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灼灼韶華》中,褚韶華是一個不世出的商業天才,自從加入陳家、經營藥鋪開始,她的一切像極了爽文的經歷——金牌導購、全店銷冠、科技研發、市場開拓,韶華憑借一己之力,將外來戶陳記藥鋪變成了京城里的網紅店鋪。
![]()
驚喜滿滿,創意多多。自從陳家搬到北京城之后,韶華的一身本領、金牌點子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在陳記藥鋪的平臺加持下,韶華開始了開掛一般的人生,她天生頭腦靈活、手握核心科技,總能有奇思妙想的生意經。
送貨上門,提前百年實現了同城快送;夜間營業,開創7×24小時的先河;代客煎藥,一站式服務方便顧客;研發新品,打造藥鋪產品矩陣……樁樁件件、點點滴滴,都是韶華的創意。
站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一切不過是稀松平常、司空見慣,但在一百年前的民國,韶華卻是引領潮流、遙遙領先。
這女性成長、草根逆襲的劇情,簡直讓人驚呼過癮。只是,在驚嘆過后,我們不禁會產生疑問——既然褚韶華是商業奇才,為什么在出嫁之前,她還是無力挽救自家的遲春堂呢?
![]()
墻里開花墻外香,娘家不行婆家行。同樣是有技術、有能力的天才,出現韶華身上的反差,是平臺優勢帶來的必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婚后的韶華,之所以駛入了事業的快車道,離不開陳記藥鋪平臺的加持。事實上,在結婚之前,對于玉容粉的產品配方,韶華早就一清二楚。只是,既然科技創新、研發新品,必然要有真金白銀的投入,這恰恰是褚家人最大的短板。
在嫁給陳大順之前,韶華在娘家過著貧苦的生活。和阿Q一樣,褚家的祖上也曾闊過,但是家族事業的接力棒傳到了韶華父親這一輩,卻被他吃喝嫖賭、瘋狂敗家。最終,褚家從大戶人家變成了破落門戶。
![]()
在韶華出嫁之前,褚家有多落魄,我舉個例子,大家自行體會。
在褚建中誤買贓物時,他花了四百大洋買了八擔的黃芪。這四百塊中,褚建中掏空了全部的家底,最終也只是拿出了四十塊——剩下的三百六十塊都是借的高利貸。
以褚家的財力,即使韶華有研發新品的能力,但是卻始終缺少項目啟動的資金。事實上,對于科技研發而言,遲春堂缺的不只是資金,更是試錯的空間和底氣。畢竟,采購原料、試制新品需要大筆的資金,對于褚家來說,無異于一場冒險。
![]()
就像是年輕人創業,富二代們總能背靠家族資源,大膽試錯、四處撒錢,因為他們有容錯的空間;但是普通人卻往往輸不起,因為他們沒有足夠強大的資金實力,一旦創業失敗,就是萬劫不復。
這就是褚韶華在娘家面臨的處境——她缺少的不是研發新品的能力,而是允許失敗的資源底氣。
在陳家,公公大筆一揮,就能先免費贈送產品小樣一百五十盒,這樣的場景換作褚家,永遠都不可能出現。
![]()
平臺,對于韶華來說,是娘家和婆家最直觀的區別。但是,真正讓韶華在陳家大展拳腳、綻放光芒的卻是家人的支持。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
在褚家,韶華從來都是毫無話語權。褚家是最傳統的封建家庭,母親、哥哥才是全家的話事人,在家庭決策、藥鋪經營上,韶華始終都是邊緣的角色。所以,縱然她有經商天賦,卻始終沒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婚后的韶華,在陳家獲得了丈夫的支持和公公的賞識。大順對她言聽計從,公公對她明貶暗褒,韶華所有超越時代、版本領先的想法,都得到了父子兩人的支持。
![]()
事實上,和寵妻狂魔大順相比,公公的站臺發聲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在彼時的中國,女子拋頭露面、開店經商并不是被世俗所能理解和支持的事情。韶華的公公嘴硬心軟,和一般的封建家長相比,他更加開明和進步,所以,他才會把舞臺交給兒媳婦,讓她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無論是送貨上門,還是柜臺賣藥,無論是產品試制,還是贈送試用,韶華的所有創意從頭腦風暴到落地執行的背后,都離不開公公的影子。這種被信任的權力,讓韶華能夠實施自己的商業理念,而不必處處掣肘。
一個人的潛力,往往需要在被肯定的環境中才能被激發。韶華在婆家有多自由,在娘家就有多憋屈。對比資源有限、觀念落后的遲春堂,陳記藥鋪是妥妥的降維打擊。
![]()
好的平臺,是能力的放大鏡;好的環境,是天才的孵化器。自始至終,韶華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展示能力的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