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高德地圖在阿里生態當中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9月10日,高德發布全球首個基于行為+信用的榜單產品——“高德掃街榜”,打造面向線下服務的全新信用體系。
![]()
截圖來源于高德APP
在發布會現場,高德CEO郭寧表示,掃街榜希望每天為全國線下店鋪多帶去1000萬消費者,每天為小店帶來5000萬流量的精準曝光。
同時,高德還啟動“煙火好店支持計劃”,將通過發放超10億補貼等措施,鼓勵用戶到店消費。數據顯示,高德地圖覆蓋全國超700萬個餐廳點位,目前每天有1.2億次生活服務相關搜索,導航前往1300萬個生活服務目的地。
這也是高德在前不久宣布全面AI化后,推出了又一項新業務,同時也是繼淘寶閃購后,阿里體系發力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重要舉措。
過去幾年,阿里零售體系各版塊一直“沉迷”讓消費者切換至各個App,比如從餓了么解決即時餐飲需求,到淘寶覆蓋B2C電商消費,再到高德承接出行服務,試圖通過獨立應用的垂直深耕,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這種“分兵作戰”的模式雖能讓各業務線專注打磨細分場景體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戶操作路徑的割裂和壁壘。
而現在,隨著阿里加強自身各個業務板塊的協同效應,高德也開始向阿里體系不斷靠攏。
01
發力到店
從產品形態來看,高德掃街榜將對商家進行綜合評分、排名,涵蓋美食、景點、酒店等多種業態。
根據官方資料,在高德掃街榜,用戶會看到對應不同類型行為的排行榜,有體現遠距離專程前往的“輪胎磨損榜”,有體現多次前往的“回頭客榜”,還有本地人愛去、城市特色體驗、高分煙火小店等多類排名,每個分類都會根據動態數據每日更新。
![]()
截圖來源于高德APP
也就是說是,高德掃街榜的產品屬性,就像是“大眾點評”一樣,提供到店式服務。
過去幾個月,在通過淘寶閃購入局外賣大戰以來,阿里對于到店業務就已經表現出很積極的態度。
在前不久阿里2026財年一季度分析師電話會上,阿里電商事業群CEO蔣凡曾表示,淘寶閃購業務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每天的活躍用戶大約有1.5億,這些用戶中部分存在到店自提或到店團購的需求。因此,阿里會從滿足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尤其是考慮到與線下到家業務的協同,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蔣凡稱,目前阿里也在一些城市進行(到店業務的)測試和探索。
過去很多年,在阿里的生態中,借助全資收購的口碑,包括淘寶、餓了么、支付寶、高德等板塊都曾推動過到店業務。
但在阿里巴巴的版圖里,本地生活一直是戰略重點,也存在短板。而隨著外賣大戰的持續,淘寶閃購在不斷取得突破的情況下,高德重啟到店業務,為阿里提供一個全新的入口。
財報數據顯示,淘寶閃購與餓了么整合后的全新淘寶閃購上線僅4個月,月度交易買家數已突破3億,較4月之前增長200%。高盛甚至還預測,淘寶閃購與餓了么整合后,淘寶閃購將與美團同樣占據45%的外賣市場份額。
眼下,不論是業務邏輯還是整體生態上,阿里的確需要發力到店業務。
一方面,到店和外賣的商家資源有著一定程度的重合,同時兼顧外賣和到店業務可以進一步覆蓋更多的消費場景;另一方面,到店消費的客單價要顯著高于外賣,利潤空間更大。
此外,對阿里而言,本地生活服務是中國消費市場另一片萬億級增量空間,在電商行業整體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到店業務是其尋找業務增量的關鍵。
02
時機成熟?
從業務進展看,高德的確有了承接到店業務的基礎。
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圖的月活為8.73 億,彼時其月活數量僅次于微信、淘寶和支付寶。
![]()
圖片來源:QuestMobile
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和高頻使用場景,足以為其到店業務提供了大量的潛在用戶和流量支持。畢竟,用戶在使用高德地圖出行時,常伴隨著搜索沿途的餐廳、酒店等需求。
對于阿里來說,高德的價值遠不止是一個高頻App,而是其生態中補齊本地生活短板的入口。
此外,阿里體系在AI方面應用的愈發成熟,也高德讓有了更多業務拓展的可能。
據晚點報道,一位高德管理層表示,2025 年上半年,阿里的通義大模型Qwen大模型應用成熟,高德發布了自己的AI地圖,用戶的行為數據可以被準確分析和運用;高德對真實世界的理解有三層,除了地理位置,還應該提供描述真實世界的內容和信息、服務履約的能力;團隊圍繞榜單成立了戰斗小組。
基于此,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發布“高德地圖2025”,將地圖升級為基于空間智能的AI原生應用,并推出全球首個基于地圖的AI原生智能體,讓傳統地圖導航應用學會思考。
具體到業務層面,如今阿里加大了在外賣等本地生活服務投入力度,高德以出行作為突破口,其場景流量、用戶數據可以與支付寶支付、淘寶內容、飛豬旅游乃至盒馬聯動,構建全鏈路循環。
03
生態地位
長期以來,在阿里的生態體系當中,高德的地位始終有著一種特殊性——作為國內第四大流量入口,其價值顯而易見,但又一直未能深度融入阿里體系。
而高德目前的業務調整,都是在持續強化其與阿里其他板塊的聯動,這種生態協同在對抗外部競爭的同時,也無形中拓寬了高德發展的邊界。
總體看,高德在阿里生態中的地位已超越單一業務單元,逐步探索了從“導航工具”到“生活服務平臺”的轉型路徑,通過逐步拓展收入來源、深化平臺生態和增強用戶粘性。
高德作為阿里的生態基礎設施,其導航、位置服務技術等,提升了阿里系產品的“定位”精準度,可以直接賦能本地生活、物流等業務。同時,其通過出行業務產出的數據,能夠進一步賦能集團的商業決策,甚至在新興賽道搶占未來先機。
另一方面,近兩年來,高德很明顯已經成為其AI業務商業化落地的重要出口。
郭寧此前在接受晚點采訪時曾表示,高德與集團內兄弟業務的協同,不是簡單的業務疊加,而是一種深度的能力共生。
“以阿里云為例,它為我們提供了像通義這樣世界級的AI大腦,而高德則為這個大腦,提供了最復雜、也最有價值的試煉場。而高德與支付寶等業務的協同,則是服務層面的完美閉環”。 郭寧說。
可以說,高德地圖在阿里生態下,正在逐步探索從單純的工具型業務到生活服務等商業平臺的轉型。
再翻看高德的過去的商業路徑,其一直在打通各項業務基礎,再相繼推出細分業務拓展服務場景、搭建生態等,最終形成多元業務互為支撐、協同增益的商業模式。
這一過程的核心邏輯在于,不追求短期流量變現的快速回報,而是通過持續試錯、打磨產品體驗,在關鍵節點提升核心能力,實現用戶粘性的提升與生態的沉淀,此后再逐步釋放變現能力。
而現在,高德似乎已經完成“資源囤積”這一階段,開始將8億多用戶的出行行為數據轉化為核心資產,進一步落地為商業能力。
再將目光拉至阿里集團,市場一直希望看到阿里在電商與零售賽道的差異化打法。而高德,一直在嘗試成為這個撬動市場的杠桿。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