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業革命在民用如火如荼的時候,它一定會延伸到軍工領域,或者可以這樣說,當技術變革發生在軍工領域,也一定 會反哺社會。
比如說新質生產力,還有就是如今正在進行的新能源革命,當電能取代機械能,所帶來的就是顛覆性的提升。
![]()
此次我們93閱兵展示的100式坦克,采用了混合動力,網友親切稱之為“雙離譜”坦克,這是因為它已經顛覆了坦克技術,你可以將其稱之為移動軍火庫。
2013年的時候,美國陸軍正在實施作戰基地“零能耗”計劃,并已選定卡森堡和布利斯堡作為試驗基地,計劃2020年,在士兵電力、基礎設施和車輛電力系統這三個關鍵領域的能源使用達到“零能耗”其它基地力求其中1~2項達標。但是很可惜,美軍最終失敗了,美軍工利益盤根錯節,美軍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早在90年代的時候,美軍就已經意識到了,僅就裝甲車輛而言,低油耗的混合動力或全電車輛,能夠在機動、防護、電子結構方面取得先天優勢,更有直達突擊及快速后撤的便利,從而贏得戰爭先機。
正如當初內燃機取代蒸汽機一樣,電機取代內燃機,所帶來的變化是革命性的,以100式坦克為例,實現了高靜音性與高機動性結合的突襲平臺。電動機幾乎無聲的運行特性,使坦克能夠在戰場上實現近乎“隱身”的機動,再結合電機系統所帶來的高扭矩與快速響應能力,讓坦克可以像越野車一樣高速狂飆,從而徹底改變裝甲部隊的戰術運用方式,使其真正成為具備高強度突然打擊能力的機動節點。,
電力的增加,直接實現了三大目標,首先是信息化的提高,其次就是高能武器上車,最后就是減少了后勤問題,因為燃油坦克需要配備油罐車。
![]()
美軍計劃打造的混動坦克
燃油坦克就一個12V的蓄電池,機械結構根本沒有辦法進行信息傳輸、態勢感知,而電力供應的大幅提升為坦克高度信息化奠定了能源基礎,首先坦克內部結構的變化,圍繞電機構成了一個核心,有了統一的大腦,這是智能化的基礎。
現代戰場所依賴的雷達、通信設備、數據處理單元和電子對抗系統都是耗電大戶,穩定的電力輸出使得坦克不再僅僅是一件火力平臺,更成為一個移動的情報節點和信息樞紐。它能夠實時處理戰場數據、與無人機、步兵單位及其他裝甲力量形成網絡化協同,所以,我們可以看見,我們的100式坦克上有無人機,無人機會讓坦克開了全圖一樣,迅速掌握周圍幾公里的戰場信息。
那電力的存在,也為高能武器上坦克提供了可能性,比如最直接的反無人機綜合系統,在俄烏沖突,更小更精準的巡飛彈和FPV自殺無人機異軍突起,變成了坦克的天敵,基本沒有什么武器能夠擊落這么小的高速目標,如果說普通的無人機和巡飛彈叫做'低慢小”目標,那么FPV無人機就是“低快小目標。
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的“豹”2主戰坦克就遭到了俄軍大量FPV穿越機的打擊,前線的俄軍士兵為FPV穿越機加掛了RPG-7火箭筒的彈頭、簡易爆炸物甚至是MON-50定向反步兵地雷,成為一種自制巡飛彈,專門對著坦克薄弱的頂裝甲和側后裝甲撞去使其喪失作戰力。
![]()
因此俄烏沖突讓不少國家有了疑問,在無人機快速發展的當下,坦克還存在價值嗎,而現在中國混動坦克給出了答案。
100式坦克炮塔四周鑲嵌四面相控陣雷達單元,配合紅外探測器,可同時追蹤多個來襲目標,可以進行威脅目標自動跟蹤、識別和驗證,全自動識別。當探測到威脅時,車載主動防護系統可以迅速發射攔截彈幕,這套系統不僅能攔截傳統反坦克導彈、火箭彈,還能有效應對各類無人機的攻擊。
然后綜合反無人機系統也可以啟動,對無人機蜂群進行大范圍攻擊,直接群滅。除此之外,100型坦克還可以實時共享戰場態勢,引導我方的炮兵、遠火和無人機進行精確打擊。這種“網絡中心戰”模式,使單車火力打擊范圍得到極大的擴展,徹底改變了傳統坦克“單打獨斗”的作戰樣式。
可以說,混動坦克除了樣子和燃油坦克一樣之外,無論是技術架構、理念和作戰方式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將改變陸戰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