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盛夏,釘釘在十周年發布會上,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正式亮相。這款號稱要重新定義智能辦公的錄音硬件,以其僅3.8毫米的超薄機身和強大的AI語音轉寫功能,瞬間吸引了眾多關注。
同時,細心的科技愛好者發現,DingTalk A1的設計理念與市面上現有產品Plaud Note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采用了超薄卡片式設計,技術上都通過振動傳感器拾音,實現通話錄音功能。
相似的產品設計引發了熱議。
一些用戶認為,Plaud才是智能紀要設備鼻祖,其設計理念和產品思路無法簡單被模仿,釘釘則是靠著自己的生態實力做微創新、打價格戰。
![]()
也有部分用戶指出,行業內的創新和跟隨是常態,跟隨Plaud發布的DingTalkA1等產品也有自己的差異化創新,比如首次采用Type-C接口和更長的續航能力。
![]()
網友各持己見,但從時間線上梳理,Plaud Note由Plaud于2023年6月推出,作為全球首款智能紀要產品,比釘釘早兩年問世。
Plaud Note首創雙錄音模式,更搭載GPT等頂尖大模型,支持超百種語言的轉譯,奠定了智能會議紀要設備的技術基礎。
可以說,率先提出卡片式AI筆記工具的Plaud Note一直是這個細分領域的開創者,在這之后大廠跟隨做的同類產品實則是從Plaud那里得到了靈感,但看起來更多只是表面上的創新。讓人疑惑的是,Plaud的問世如何引發了一場行業跟隨、巨頭入局的海嘯?科技界能從中學到什么?
![]()
關于釘釘這款硬件引發的討論,多數觀點認為,DingTalk A1在產品形態和核心功能上確實與Plaud Note有一些相似之處。但這在商業競爭中并不罕見,一個創新產品出現后,其他廠商迅速跟進并推出類似產品是常見現象。更有甚者如TicNote被網友視為Plaud Note更為直接的追隨者,部分網友指出其幾乎完整沿襲了Plaud“超薄磁吸+通話錄音+軟件訂閱”的核心框架。
![]()
Plaud作為第一家智能紀要產品的品牌,是名副其實的創新者,而釘釘則利用其強大的供應鏈、渠道和生態優勢進行快速跟進和本土化創新;出門問問更傾向于快速跟進產品形態,試圖在逐漸熱鬧起來的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
為什么Plaud Note被智能會議紀要行業公認為打出第一顆子彈的企業?
Plaud巧妙采用振動傳感器來捕捉聲音,解決了手機錄音難、環境音嘈雜的難題。可磁吸的超薄錄音卡片這一新形態進一步加強便攜性,超薄、輕盈的卡片可隨手磁吸于手機、電腦或筆記本上。
商業模式上,Plaud Note沒有停留在賣硬件的傳統邏輯中,它率先驗證了“硬件+軟件訂閱”在錄音設備上的可行性,將語音轉寫、翻譯、智能摘要作為增值服務,使錄音筆從一次性買賣走向持續服務的生態模式。
Plaud的成功吸引了釘釘入局,同類公司的追尋本質上是對該方向商業價值的肯定。但深入了解后我們發現,Plaud背后的公司十分年輕:2021年成立,2023年推出第一款產品就獲得了強勁的市場反饋。
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是:為何在索尼、飛利浦等傳統巨頭環伺的市場中,是Plaud這樣一家創業公司率先洞察用戶痛點、完成技術整合?它的問世,讓行業看到怎樣的可能性?
![]()
Plaud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是成功識別并激活了一個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將智能紀要設備從單純的硬件產品重新定義為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團隊沒有陷入行業信奉的參數內卷、功能堆砌,而是聚焦“無縫記錄、智能整理”這一核心場景,成功解鎖了用戶的付費意愿,在全球收獲了百萬用戶的喜愛。
在這之后,其火爆引發了一系列跟隨效應,很多國內公司開始入局智能紀要設備市場,希望憑借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分一杯羹。
![]()
今年8月,釘釘推出了DingTalk A1智能錄音硬件,同樣采用卡片式設計和磁吸使用方式,但針對國內市場采用更通用的Type-C接口;出門問問等公司也推出了TicNote,強調其在AI功能方面的特色。
然而仔細觀察便可發現,許多跟隨式的創新仍停留在表面,缺乏能夠構筑專業護城河的底層原創。
后來產品雖然在接口上做出調整,但其整體設計語言、磁吸邏輯仍跟隨Plaud,在拾音硬件架構、軟硬協同優化等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環節,尚未展現出具有顛覆性競爭力的創新。
市面上甚至出現了一些因為急于求成而失敗的例子,一款名叫Chime Note的產品直接跟隨Plaud Note半年后上線kickstarter,卻沒有得到預期的眾籌和用戶反饋,不久便銷聲匿跡。原因其實很簡單,它的價格雖然更低、卻上線了屏幕顯示、充電等更多冗余功能,破壞了用戶追求的錄音便利性與設計純凈感。
而反觀市場為何對Plaud情有獨鐘?一家初創公司又如何引發一場行業的跟隨?
![]()
![]()
關鍵在于其驗證了一個龐大且愿意付費的用戶群體的存在。在信息過載的時代,會議、訪談、培訓的內容記錄與整理耗費了大量知識工作者的時間。能自動生成紀要的工具直擊職場痛點,是名副其實的生產力工具。同時,自媒體博主、學者等內容創作者需要將語音靈感快速轉化為文字稿,智能紀要的需求從職場外溢到更廣闊的創作領域。設計小巧、能夠與手機機身完美結合的Plaud Note就成了備受用戶青睞的明星產品。
其次,技術可行性的大門已經敞開。DeepSeek、GPT、Claude等大模型的成熟打破了昂貴的技術壁壘。高質量多語言轉錄、語義理解和內容摘要不再是頭部科技公司的專利,而是可以快速集成的基礎能力。中國強大的消費電子供應鏈實現了振動傳感、麥克風等核心零部件的量產、優化和快速交付。方案相對成熟,大廠和創業公司都可以快速跟進。
并且,對巨頭而言,智能會議記錄工具是離用戶真實工作場景最近的設備之一。它記錄的是會議、訪談、靈感等高質量、高價值信息。誰能處理這些信息,誰就掌握了用戶工作的大門,成為通向AI助理時代的關鍵入口。
因此,科技公司紛紛入局智能錄音硬件市場,短期是看中了Plaud驗證過的明確市場需求和商業模式;中期是為了完善辦公生態,獲取用戶和數據;長期則是為了爭奪在AI時代,人與信息交互的核心入口地位。
![]()
釘釘DingTalk A1所引發的討論其實揭示了一個行業發展模式:初創企業定義品類,生態巨頭跟進規模化。
Plaud可以說是成功開拓了一片未被挖掘的荒土,將產品從零做到一,成為該行業當之無愧的開創者。但隨著巨頭入局,行業競爭愈發激烈、賽道越來越卷、變數越來越多,但它并沒有停止前進,而是繼續升級,開辟了一條新航線。
![]()
就在國內市場仍在努力跟隨之際,Plaud憑借海外新品的發布,已然展現出向下一代代際躍遷的勢頭。
2025年8月28日,Plaud海外新品Plaud Note Pro開啟預購。這款產品升級了麥克風系統,支持自動識別場景并切換錄音模式,一上線就獲得了用戶的好評。
![]()
Plaud Note Pro亮相IFA 2025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并獲得了多個獎項, 包括兩個官方獎項:IFA Innovation award: Best in Accessibility Focused Product以及Future Innovation Awards-Best of IFA: Best AI。同時,還獲得了Gizmodo, Android Authority, PC Pro,MUO 等頭部媒體頒發的Best of IFA獎。
![]()
![]()
![]()
![]()
可以看出,Plaud并沒有停留在被模仿的階段,而是再次走在行業前沿,率先跨入新的創新周期。
這時再回望Plaud 的創業哲學會發現:它的問世,并非設計了一個產品那樣簡單。從其生存哲學中,我們能學到更多。
技術上,Plaud Note不跟風自研大模型,而是與GPT等頂尖大模型等合作,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產品設計與優化中。
商業化上,團隊另辟蹊徑,越過了傳統電商銷售,選擇在Kickstarter等知名眾籌平臺進行產品首發,不僅眾籌了啟動資金,更收獲了第一批核心粉絲。
Plaud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它做出了一個創新產品,更在于它向行業展示了一種可能:即使在大模型和通用硬件趨于成熟的今天,聚焦一個具體痛點,仍可通過深度的用戶洞察與跨領域技術整合,重新“發明”一個傳統品類。
而隨后跟進的巨頭,既是對這一創新的致敬,也預示著賽道正進入更廣闊,也更激烈的下一階段。
不過對于市面上已經出現的爭議,我們需要注意,一個新品類的成功,總會吸引競爭者加入。這既能驗證市場需求的真實性,也能促使產品迭代和創新、推動產品價格合理化。
但長遠而言,若缺乏真正差異化的創新,單純的模仿很難構建持久的競爭力。真正的競爭力往往體現在軟硬件結合體驗、生態整合以及長期迭代能力上。
無論如何宣傳產品理念,用戶最終關心的是實際體驗和效果。只有遵循市場規律、對產品保有敬畏心、筑牢專業護城河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長、更遠。這也是Plaud作為開創者在智能紀要市場難以被超越的原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