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青蔥
最近車圈的瓜就有些離譜,媒體人吳佩直接戳穿“小訂過萬”是廣告公司提前幾個月編的劇本,前阿維塔CMO李鵬程更狠,甩了個“今年乘用車小訂超5000萬,8成72小時內搞定”的數據,這是把車企造假的底扒了個干凈。以前大家頂多懷疑訂單有水分,現在連“造水分”的流程都被扒得明明白白,車企再想靠“小訂數據”裝爆款,怕是沒那么容易蒙混過關了。
先說說吳佩爆的料,“小訂過萬”不是真賣得好,是提前策劃好的戲碼,目的就倆:讓消費者覺得“這是爆款,不買就虧了”,再哄得領導樂呵呵。這不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忽悠用戶”嗎?車企心里門兒清,訂單是編的,交付數據藏不住,平銷期一到就現原形,可為啥還敢這么干?說白了就是賭大家記性差,先把熱度炒起來,能騙一個是一個。之前某品牌新車宣稱“72小時小訂破8萬”,結果后續月交付連5000都沒到,這不就是把“狼來了”的故事演成了車圈版?
![]()
再看李鵬程那組扎心數據,一年乘用車真實銷量才2000萬左右,今年小訂居然能破5000萬,還8成都集中在新車發布72小時內。這數據要是真的,車圈早該人人笑開花了,可現實是不少車企還在靠降價搶市場。雖然沒直接點名,可正值某車預售,據說“6小時小訂13萬”,很難不讓人多想。
![]()
不管李鵬程的話是不是意有所指,都反映出了整個汽車行業存在的一種不良現象,那就是車企在訂單量數據上可能存在夸大其詞的情況。5000萬小訂對比2000萬年銷量,這差額比某些車企的全年銷量還高。李鵬程這招“用數據打臉”可謂直接,畢竟數字不會說謊,車企再想靠“嘴硬”否認造假,面對這組懸殊數據,怕是連辯解的底氣都沒有。
![]()
更糟糕的是,這種造假風氣把正經做產品的車企也拖下了水。有的車企踏踏實實做研發,訂單數據真實,但比起那些“動不動小訂破10萬”的對手,熱度根本上不去。長此以往,誰還愿意沉下心做產品?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好好做產品的車企沒流量,靠造假的車企反而成了“焦點”,長此以往,車圈只會越來越浮躁,沒人再愿意投入時間和金錢搞研發,最終受害的還是想真心買車的消費者。
![]()
其實車圈這股“訂單造假風”早該剎剎了。靠編數據撐起來的熱度,就像泡沫一樣一戳就破,最后砸的還是自己的招牌。消費者不是任人擺布的木偶,真金白銀買車,看的是真實交付、產品質量和售后,不是發布會上報的一串虛數。要是車企還繼續玩“數字游戲”,早晚得被市場和消費者一起拋棄。
![]()
市場和消費者的眼睛從來都是雪亮的,虛假數據或許能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車企與其花心思編劇本、造數據,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產品力上,畢竟只有實打實的好車,才能真正留住消費者,才是長久之道不是嗎?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