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的學業(yè)任務還是挺重的,據戈爾巴喬夫回憶,“首先是歷史學科系列:國家與法的歷史和理論;政治學史,外交史;其分量幾乎與經濟系相同的政治經濟學,哲學史,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邏輯學;拉丁語和德語。最后,是一整套法律課程:刑法與民法,犯罪學,法醫(yī)學和精神病,行政法,金融法,集體農莊法,婚姻家庭法,會計核算。最后,還有國際公法和國際私法,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和法,等等。”
作為全蘇聯(lián)最好乃至整個俄羅斯歷史長河中最好的大學之一,莫斯科大學多少還保留著俄羅斯知識界的民主傳統(tǒng)。各種學術觀點在符合政治氛圍的前提下可以“爭鳴”。這種環(huán)境下,戈爾巴喬夫開始質疑自己所受的理論教育和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甚至對蘇聯(lián)教育制度產生了抵觸。他認為:“教學過程的目的就是從入學之初將年輕人的思想束縛起來,向他們硬性灌輸一整套顛撲不破的真理,使之免受獨立思考、分析、對比的誘惑。”
![]()
剛上大學的青年對社會現(xiàn)實不滿是人之常情,戈爾巴喬夫也不能免俗。他這時最大的困境,不是如何正確樹立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是彌補基礎知識。邊疆區(qū)的農村中學教育條件有限,使他在人文科學基礎和城市生活閱歷方面,和大多數同學存在著差距。戈爾巴喬夫只好通過閱讀課外書和廣交朋友來惡補。
要做到不甘于平庸很容易,但要做到奮起直追,則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情。剛入校時,戈爾巴喬夫專心學業(yè),立志畢業(yè)之前,不搞對象。然而,話分兩頭,做好了談戀愛的準備,丘比特女神和月老不一定發(fā)貨;不想談戀愛的時候,愛情沒準就來了。戈爾巴喬夫同學即屬于后面這種。
1951年下半年,也就是戈爾巴喬夫的大二上學期。一天晚上,他正在寢室躺床上看書,有兩個室友邀他一起去俱樂部參加舞會,說是在俱樂部看見一個妹紙,要戈爾巴喬夫一起去看看。戈爾巴喬夫不太感興趣,讓他倆先去,自己晚些時候到。
去到俱樂部之后,戈爾巴喬夫見到了室友提到的那個妹紙。她叫賴莎,是哲學系的,和自己一屆。經過同學介紹,雙方就算認識了。還別說,立志不搞對象的學霸頓時來了電,當即決定要拿下賴莎。經過冷靜分析,他覺得女神賴莎好像對自己沒什么感覺,一整晚都處之泰然。于是,戈爾巴喬夫認定當務之急是要多營造見面機會,多接觸。
追女神嘛,光是自己拿出一副戰(zhàn)斗機的架勢來,肯定不夠,還需要有僚機。戈爾巴喬夫的室友尤拉正在追求賴莎的室友,經常邀請對方來自己寢室做客,喝茶吃點心,聊聊人生和理想什么的。那姑娘屬于乖乖女,每次來都把室友賴莎帶上。
![]()
每次來,賴莎總是第一個提出要走。時間就這么一天天過去,戈爾巴喬夫毫無進展。直到12月的一天晚上,戈爾巴喬夫做完了功課,來到俱樂部參加一個文化活動家的見面會。他進門的時候,賴莎正好出門。
女神和他打了個招呼,告訴他,自己對這里不感興趣。戈爾巴喬夫反應挺快,立馬提出來,一起出去走走。賴莎同意了。兩人在學校里面逛了一會兒,戈爾巴喬夫一看時間還早,才十點鐘,就約賴莎出學校去市區(qū)逛逛。賴莎沒反對,還回寢室換了一套衣服,然后就和戈爾巴喬夫進城了。一路上,兩人以期末考試和校園生活為中心話題,聊了很久,越聊越投機。最后約好第二天一起上自習。
從此以后,兩人天天在一起度過課余時間。戈爾巴喬夫坦言,那段時間幾乎荒廢了學業(yè),心思全放在談戀愛上。兩人好了幾星期之后,賴莎突然對戈爾巴喬夫說:“我們不必見面了。這段時間我一直感覺很好。我又回到生活中來了。同一個我曾經相信過的人決裂,使我痛苦萬分。很感謝你,但是這種事再來一次我就無法承受了。最好現(xiàn)在就趁早結束我們的關系……”
原來,賴莎以前受過傷,怕對感情太投入,將來會陷進去難以自拔。
![]()
電影《中國合伙人》的男主角成東青有這樣一段臺詞:“我覺得,男人的夢想最初都是從女人開始的,在我認識我的初戀女友之前,我常常給另外一個女生打熱水,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她有男朋友,我就問她,那你為什么還要讓我給你打熱水呢,她說,那是想讓她的男朋友休息一下。盡管她一次次地拒絕我,但我還是想每天看到她。因為她是我的夢想。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這段臺詞我最喜歡最后一句。男人年少時,把愛情當成夢想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幼稚。戈爾巴喬夫當然也有自己的幼稚,這種幼稚正是另外一種堅持。戈爾巴喬夫回答得斬釘截鐵,說自己滿足不了賴莎的這個要求。說完把她送回寢室。賴莎再次重復,“我們不必再見面了。”戈爾巴喬夫答道:“兩天以后我們還在學校的院子里見面。”說完,他便走了。
戈爾巴喬夫的堅持勝利了。兩天之后,兩人如期見面。不久,賴莎向戈爾巴喬夫坦白,自己的前男友是波羅的海鐵路局局長家的公子。之前,前男友的母親乘坐“專列”來莫斯科見賴莎,明確反對兒子和她結婚。在這之后,前男友沒有頂住父母的壓力,兩人關系破裂。
1952年6月,戈爾巴喬夫和賴莎確立戀愛關系。賴莎同學在莫斯科這座各種二代、高富帥云集的城市里,沒有再去選擇王侯公子,最后跟了來自老少邊窮地區(qū)的農村孩子戈爾巴喬夫。不知道這位來自阿爾泰邊疆區(qū)的姑娘有沒有想過,自己會在33年之后當上蘇聯(lián)第一夫人。
![]()
追到女神之后,戈爾巴喬夫頭腦又清醒起來,開始繼續(xù)刻苦學業(yè),同時追求黨內仕途。1952年,戈爾巴喬夫預備考察期結束,正式入黨,接著,又當上法律系團委副書記,負責全系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
1952年至1953年的蘇聯(lián)局勢相當微妙,斯大林病入膏肓,各派政治勢力奪權行動緊鑼密鼓,新的冤案層出不窮,意識形態(tài)領域日益保守,有關改革的各種思潮暗地傳播。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戈爾巴喬夫和大家一樣,非常悲痛。
斯大林死后的最初一段時間,首先解凍的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那時候的大學生相對關心政治,真心擁護蘇維埃,對政局走向有自己的見解。雖然“上面”不再以言定罪,但是負責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團委副書記戈爾巴喬夫同學認為,“離公開的意見多元化還相差十萬八千里”。而且,蘇共中央當時的路線方針十分模糊,誰也不知道未來的國家將會怎樣。
既然政治讓人如此云里霧里,那就先別管它。再偉大的領袖死了,生活還要繼續(xù)。要說談戀愛這事吧,就是麻煩。先得多接觸,還要表白,等姑娘答應在一起,還得去打結婚證,還要辦酒席。說來說去,沒有一樣能離開錢。
![]()
1953年暑假,戈爾巴喬夫回到家鄉(xiāng),向父母匯報了結婚的計劃,“整個收割季節(jié)我都在拖拉機站干機械手的活,特別賣力氣……臨去莫斯科之前,我和父親賣了9公擔糧食,加上現(xiàn)金報酬將近有1000盧布,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目”。父親讓他把所有錢帶去莫斯科辦婚禮。終于,可以去向賴莎求婚了。
9月25日,兩人領了結婚證。11月7日(蘇聯(lián)十月革命節(jié),相當于我國國慶節(jié)),兩人在宿舍樓旁邊的一家營養(yǎng)餐廳舉辦婚禮。從未出過國的戈爾巴喬夫為妻子購買了意大利進口縐紗,做婚禮的裙子。喜宴用度就這樣超支了。賴莎只好向朋友借一雙好看的白鞋,走進婚禮殿堂。
婚禮很簡單,來的都是夫妻雙方的同學。大家喝著最普通的酒,吃最簡單的涼拌菜,仍然很開心。那時候的蘇聯(lián)年輕人不浮夸、追求真理、尊重真愛、尊重有理想和上進心的新郎新娘。現(xiàn)場很簡樸,除了打腫臉來充胖子的戈爾巴喬夫為妻子買的那件進口面料婚紗。
沒辦法,這就是當時的戈爾巴喬夫最大的經濟能力。或許就是這么一個可大可小的感動,讓他贏得了妻子畢生的相偎相依。兩人從此相濡以沫,度過了極其艱苦又動蕩的一生。
![]()
戈爾巴喬夫與賴莎青年時期合照
1955年6月,戈爾巴喬夫大學畢業(yè)。按照學校的分配方案,他將去蘇聯(lián)檢察院(相當于我國的最高檢)上班。同年,妻子賴莎考上了副博士。不出意外的話,兩人將在首都過上優(yōu)越的生活。就在畢業(yè)前夕,戈爾巴喬夫突然得到通知,最高檢拒絕錄用他。
“大清洗”期間,最高檢的年輕人,尤其是法律系的畢業(yè)生,對制造冤假錯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防止悲劇重演,蘇共中央禁止畢業(yè)生直接進入中央司法機關工作。
黨組織禁止他進入最高檢后,沒有給他明確的工作安排,或者說根本就沒想在首都給這位來自邊遠地區(qū)的農村孩子安排工作。戈爾巴喬夫剩下的選擇只能是去西伯利亞或者中亞的一些檢察院上班。他把心一橫,與其到別的老少邊窮地區(qū)上班,不如回自己老家。他決定回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qū),去家鄉(xiāng)的檢察院應聘。
這下可苦了賴莎。一位姑娘家,憑著自己刻苦學習,千辛萬苦考上莫斯科大學的副博士,基本可以在首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現(xiàn)在,丈夫仕途不順,工作沒落實,只能回他那個邊遠城市的家鄉(xiāng)。
![]()
賴莎決定,放棄莫斯科的大都市生活,義無反顧地跟隨戈爾巴喬夫回偏遠落后的斯塔夫羅波爾。她對戈爾巴喬夫就一個要求,希望他陪自己回一趟阿爾泰的娘家,向父母解釋他們的女兒作出的這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決定。
在人生的最后一個暑假,戈爾巴喬夫攜妻子去到阿爾泰邊疆區(qū)拜見岳父母。正如意料之中,兩位老人不太高興自己女兒的選擇,不過很有涵養(yǎng),沒有當面發(fā)作。相反,小舅子熱尼亞和小姨子柳達對姐夫的印象超級好,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大概他們也想不到,以后有朝一日能成為“外戚”。不得不說,有時候,年輕人還是比老人家有眼光。
戈爾巴喬夫很識趣,讓賴莎在娘家多住一段時間,自己先回斯塔夫羅波爾。他要奮斗,要闖出一片天,向岳父母證明他們的女婿與眾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