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福州鼓山依舊暑氣蒸騰,但在靈源洞幽深的山澗中,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的高健斌研究員卻帶著團(tuán)隊,在陡峭的石壁間"尋寶"。
他們的目標(biāo),是一段被學(xué)界記載卻"消失"近百年的宋代摩崖石刻——《趙與遺等題名》。
"這段石刻早年因風(fēng)化嚴(yán)重、位置隱蔽,被誤認(rèn)為已損毀。"高健斌指著山道左側(cè)一處近乎垂直的巖壁說道。
記者現(xiàn)場看到,石刻表面布滿苔痕,字跡若隱若現(xiàn),需側(cè)身攀援才能靠近。
![]()
經(jīng)過仔細(xì)辨認(rèn),篆書筆畫的古樸鋒芒仍可窺見,這正是南宋皇族趙與駿留下的"絕筆題刻"。
題刻背后:南宋"頂流夫妻"的最后蹤跡
這段刻于淳祐己酉年(1249年)重陽節(jié)前的文字,記錄了七人同游鼓山的雅事:
"趙與遺德遠(yuǎn)、與駒致遠(yuǎn)、與駿稱德、與倯君茂,黃邁節(jié)甫,林仍祖貫道,王有鳳德說七人同登是山……稱德篆識之。"
其中"稱德"正是趙與駿的表字。這位27歲的青年身份特殊:
皇族后裔:作為宋太祖趙匡胤四弟趙德芳的十世孫,他與題名中的趙與遺、趙與駒等同屬南宋宗室;
![]()
南宋一姐"黃昇的丈夫:2016年央視《國家寶藏》爆火的"黃昇的衣柜"便出自他們的合葬墓,出土的354件絲綢服飾震驚學(xué)界;
如果不是黃昇墓出土眾多文物,那么她的丈夫身份,也就無人知曉了。
連江縣令:題刻同年,趙與駿在連江任上英年早逝,這段文字可能是他生前最后的墨寶。
"題刻時間與趙與駿去世年份高度吻合,
"摩崖石刻專家黃榮春分析,"重陽登高是宋代文人傳統(tǒng),他們或許在祈求秋收順利,卻不知此行已成永別。"
靈源洞:千年"網(wǎng)紅打卡地"的密碼
![]()
為何南宋貴族,偏愛在此題刻?
靈源洞的"流量密碼"藏在地質(zhì)與人文的交織中:
地質(zhì)奇觀:并非真正的洞穴,而是造山運動撕裂的10米深澗,陰涼清幽;
佛寺加持:緊鄰涌泉寺,高僧、文人往來頻繁;
農(nóng)耕傳統(tǒng):宋代福州東郊是糧倉,官員常登山視察農(nóng)事,題刻祈福。
![]()
此處現(xiàn)存680余處摩崖石刻,從蔡襄、朱熹到近代名人,堪稱"露天書法博物館"。而趙與駿的篆書尤為珍貴——宋代篆刻存世稀少,皇室手筆更屬鳳毛麟角。
鼓嶺管委會透露,下一步將采用專業(yè)手段:
清理苔蘚與風(fēng)化層;數(shù)字化掃描留存;科學(xué)描紅再現(xiàn)原貌。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shù)手段,讓這段承載著南宋歷史‘彩蛋’的石刻重新‘說話’。"工作人員表示。
獵奇時間:趙與駿的"人生盲盒"
27歲縣令的未解之謎:趙與駿為何早逝?
![]()
黃昇與門當(dāng)戶對的丈夫趙與駿,雖然結(jié)婚時間很短,但是感情非常好。
在黃昇離世后六年,丈夫也去世了,是他的心隨妻子而去了。
史料僅載"卒于官",是病逝,還是與當(dāng)時閩中海防危機有關(guān)?這就是一個未解之謎了。
篆書密碼:宋代宗室教育重"六藝",趙與駿的篆書師承何人?
![]()
題刻朋友圈:同游的黃邁、林仍祖等是否參與過抗元活動?(注:淳祐年間蒙古已開始南侵)
結(jié)語
這段重見天日的石刻,像一枚穿越775年的"時間膠囊",不僅補全了鼓山石刻的拼圖,更讓我們窺見南宋福州文人的生活切片。
下次登鼓山時,不妨去靈源洞找找這塊巖壁——當(dāng)指尖掠過那些蒼勁的篆痕,或許能感受到黃昇丈夫?qū)懴伦詈笠还P時,山間的秋風(fēng)與未盡的年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