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光伏組件龍頭企業晶科能源(688223.SH)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同比下降32.63%至318.31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9.09億元,較去年同期12億元的凈利潤,大幅轉虧。
對于營收下滑,晶科能源在報告中解釋稱,主要受到光伏市場競爭加劇,光伏產品價格普遍下行所致。
![]()
《碳見光伏》注意到,在業績下滑背后,晶科能源一系列財務隱憂正逐漸浮現:落入負值區間的毛利率、長期偏高的負債率、規模龐大的巨額存貨以及持續惡化的經營性現金流。這些因素疊加,不禁讓外界對晶科能源產生了“賺銷量賠利潤”的質疑。
事實上,晶科能源的盈利表現正是當前光伏行業困境的一個縮影。2025年上半年,多家一線光伏龍頭企業業績下滑或陷入虧損,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虧損額均在20億元之上。
盡管行業“反內卷”進程持續推進,但“虧本出貨”仍在繼續。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盈利質量,已成為晶科能源及其同行亟待破解的核心難題。
營收下滑超三成,半年虧超29億
晶科能源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科技企業,專注于光伏產業核心環節的布局。公司致力于光伏產品的一體化研發、制造,并為全球市場提供全面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
財務數據顯示,上半年,晶科能源實現營收318.31億元,同比下降32.63%;實現歸母凈利潤-29.09億元,同比下降342.38%,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扣非凈利潤為-31.75%,同比暴跌1560.33%。
從單季度表現來看,晶科能源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8.4億元,同比下降40.03%,歸屬凈利潤虧損13.9億元,同比下滑218.2%;進入二季度,公司營收達到179.9億元,雖然同比仍下降25.6%,但環比回升29.9%。盈利方面并未同步改善,該季度歸母凈利潤繼續虧損15.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超過63倍。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晶科能源連續三個季度營業利潤為負。
![]()
對于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晶科能源表示,報告期內,受光伏市場競爭加劇,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公司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公司業績下滑主要系行業激烈競爭帶來的階段性供需錯配引致光伏組件一體化各環節產品價格下降。
事實上,價格下行已成為貫穿光伏行業近兩年的主旋律。《碳見光伏》了解到,自2023年下半年起,產業鏈各環節價格持續走低,這一趨勢一直延續至2025年上半年仍未見底。今年以來,組件市場最低報價已跌至0.6元/瓦,較2023年大幅下降40%,甚至突破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所測算的0.68元/瓦行業成本底線,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持續的價格壓力與產能過剩,已對整個光伏行業造成深度沖擊。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超過40家企業相繼宣布退市、破產或啟動重組,行業洗牌加速推進,連一線龍頭企業也難以幸免。除晶科能源外,被稱為“組件F4”的另外三家巨頭——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也分別錄得-25.69億元、-29.18億元和-25.8億元,均陷入大幅虧損。
海外市場萎縮,三大業務毛利率全面轉負
半年報顯示,目前,晶科能源的產品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家客戶。結合晶科能源歷年的財務數據,其超六成的營收均來自海外市場。
《碳見光伏》注意到,晶科能源倚重的海外市場,報告期內出現明顯下滑。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境外實現營收205.35億元,同比下滑38.93%,不足以覆蓋其境外營業成本。該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15.49個百分點至-0.05%。《碳見光伏》對比歷年財務數據發現,晶科能源境外業務毛利率五年來首次跌入負值區間。
在“內卷”的國內市場,晶科能源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Wind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上半年境內營業收入112.85億元,同比下滑17.14%;盡管毛利率同比微增2.8個百分點,但仍是負值為-5.6%。
![]()
在全球光伏區域市場劇烈分化的背景下,晶科能源的核心產品經營同樣承受巨大壓力。其硅片、電池片及組件三大業務線的毛利率均已轉負,進入虧本銷售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晶科能源核心產品組件出貨量為41.84GW,同比增長約14.9%。綜合Infolink Consulting等三方機構數據,晶科能源上半年組件出貨量繼續位列行業第一。盡管組件出貨量位居行業首位,晶科能源卻未能將規模優勢轉化為盈利表現。
Wind數據顯示,組件營收同比下降33.7%至301.24億元,對應毛利率同比減少9.65個百分點至-0.98%。
此外,電池片營收雖同比增長25.78%至5.47億元,然而營業成本增速更高,嚴重侵蝕利潤,導致毛利率驟降27.18個百分點,僅為-29.95%。硅片營收同比下滑6.2%至1.16億元,對應毛利率同比下降25.92個百分點至-27.29%。
債務攀升現金流承壓,運營效率下滑
在業績下滑的背后,晶科能源的一系列財務隱憂正逐漸顯現。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已攀升至74.07%,顯著高于行業可比公司,較2024年末提升2.08個百分點。其中,有息負債合計規模接近300億元,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及應付債券等,較年初增加35.1億元,債務結構壓力進一步凸顯。
![]()
盡管賬面貨幣資金達295.75億元,顯示資金儲備仍較充裕,但高企的債務規模持續考驗其流動性安全。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經營性凈現金流為-38.1億元。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源于報告期內銷貨款回收減少。
值得關注的是,近三期半年報顯示,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為214.61億元、194.84億元和146.0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持續上升,分別為40.02%、42.24%和45.87%。
伴隨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重逐步提高,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呈現明顯下滑趨勢。近三期半年報中,該項指標分別為55.7億元、-16.2億元和-38.1億元,持續走低。
與此同時,存貨也在持續積壓。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存貨余額達128.9億元。這進一步占用了公司寶貴的現金流,增加了經營壓力。
此外,晶科能源多項運營效率指標呈現下滑趨勢。截至2024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已增至70.25天,連續第二年上升;到2025年第二季度末,這一數字仍處于79.52天的高位,回款能力未見改善。
面對這些挑戰,晶科能源在財報中強調,公司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全球化布局和高效管理為核心戰略,以應對行業供需失衡及政策變化帶來的經營壓力。
然而,與這一戰略表述形成對比的是,其研發投入明顯收縮。半年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大幅減少56.95%,降至11.75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也下降了2.09個百分點,僅為3.69%。同時,研發人員數量較上年同期的2196人減少至1874人。
一系列關鍵數據下滑的背后,不僅是晶科能源的困境,也是整個光伏行業的共同挑戰:在產能過剩和價格內卷的背景下,企業普遍面臨規模與盈利難以兼顧的難題。在“出貨量第一”已無法掩蓋毛利率全面轉負的現實面前,如何實現有質量的增長,已成為光伏企業們最緊迫的考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