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做書前臨時工耗子,叒是我。
事情是這樣的,前段時間我在做書公眾號看到了最新的15本再版書的消息,發現《第二性》的邱瑞鑾譯本終于引進簡中版了,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我猶記得看到豎排繁體電子版時的絕望,遂激動留言鳴叫;隔天,我又在上海譯文的公眾號刷到了《第二性》新版在全國各家獨立書店線下首發的消息,我劃著這份名單,在其中找到了將會出售它的在深獨苗“見她書屋”,后立馬在某點評搜索這家書店的照片,看完我說這椅子不錯啊,得馬上去一趟。于是有了現在這篇探店日記。
![]()
坐在旁邊看起來更舒服的椅子上一起安靜閱讀的小女孩
在幾平米內反復亂走
幾平米是夸張了,亂走是真的。因為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幾平、十幾平、幾十平還是一百平,但是我亂走的范圍可能確實只有幾平,一推門進去確實也可以望到底,是一個方正的、非常干凈整潔明亮的矩形空間,讓人想待在這里。我去的時候是周六,人卻也不多,都在座位上安靜閱讀或工作。書店外觀是一棟磚瓦房,最開始在網上看到圖片的時候,我不禁在內心夸贊:這么有設計!到了之后發現原來一整排都是磚瓦房,包括但不限于山東包子鋪、七德香·常德米粉店、江西土菜館……總之書店還是很好看的。
![]()
我原本是目的明確地來詢問新版《第二性》相關事宜的,但一進去就跟中了蠱一樣,直奔吧臺買下了今天的第三杯咖啡,然后落座。
![]()
一開始看見這個店名的時候我就想著,店主一定偏愛女性主義相關書籍吧。到了之后發現,全是!正對門口的區域放有成套的伍爾夫、張愛玲、李娟,波伏瓦相關作品自然也有許多,店里的柱子上貼滿了波伏瓦的海報。兩面書架墻分為了 “詩歌” “小說” “建構她” “她訴說” “她成為” 幾個區域,容納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有《女性貧困》《我就要自由》《N號房追蹤記》等涉及女性相關社會問題的書,也有像漢娜·阿倫特《論革命》《反抗“平庸之惡”》和蘇珊·桑塔格《論攝影》這樣的女性所撰經典論著,還有一些如《安娜·卡列尼娜》《玩偶之家》《簡·愛》《苔絲》《呼蘭河傳》《祝福》《額爾古納河右岸》《包法利夫人》這樣的文學經典。
能發現,這里有女性寫的,也有寫女性的;有男性寫的女性,有女性寫的女性,有女性寫的各種東西,也有從中能“發現”各種女性的。店主選書眼光并不狹隘地局限于“女性主義”四字,且不論女性主義自身本就涉及不同的流派之分,關于什么才是“女性書寫”,更是大有探討空間,而這家書店正展現了這一空間內涵的不同可能性。不同女性作家關于不同問題的思索結果匯聚于此,而不同讀者又在此接收不同的思索、發散不同的思索,可以說,這是一個聚集了女性視角的復合場域,整個書店空間又形成了一個望向世界的整體視角。欲“見她”,所以這里有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而沒有《復活》。高尚如能與安娜產生靈魂共振的列文,也會脫口說出這樣的話:
“我認為天下女人可以分成兩種……不……說得確切些,真正的女人只有一種……那種既墮落又可愛的女人,我沒有見過,我看也不會有。至于那個坐在柜臺后面、滿頭鬈發、涂脂抹粉的法國女人,我覺得她不是女人,簡直是個妖精。凡是墮落的女人都是這樣的。”
轉念一想,其實《復活》里就一定無“她”嗎?我覺得也未必。馬斯洛娃的命運未嘗不值得被關注。重要的是,如何“發現”、如何“看待”。這或許也是“見她”之義之所在吧。
![]()
非常驚喜的是,店里幾乎所有的書都拆了塑封、包了護書膜,可供讀者翻閱!!我終于不用重復在逛書店時似感興趣非感興趣地從書架上取下一本、看看封面、看看護封、再翻過來看看定價、摩挲一下、又只能把書放回去的過程了,好像在逛書的陳列博物館一樣。而且包了膜之后的書手感那是相當的好,高興得我每本書都多讀了兩頁再放回去。
![]()
書店里真的是窗明幾凈的,由于這一片商業房子的設計,店里的挑高非常高,抬頭就能直接看到藍天,真是心曠神怡啊。
![]()
![]()
好想坐這把椅子上,誰同意誰反對
一通摩挲后我終于記起我是來找書的了,于是抓住其中一個看起來是店主的姐姐開始問。結果店主姐姐告訴我說,首發的禮盒版現在已經賣完了,因為店不大,所以也沒敢多進貨,現在已經補貨了。說著拿來了一套樣品給我看,里面是《第二性》新版書一套三冊和一些小周邊,我邊翻看,店主邊跟我搭話,聊了聊鄭版翻譯,雖然我倆都沒怎么看過……然后我又問她,你們去過做書之前在深圳辦的100編輯展嗎?因為我一眼掃過去,幾乎展上所有女性主題相關的書都在這兒了(我是熟練工=)。店主說沒有誒,我們五月二十八號才開業的,應該沒去過吧。我說太巧了吧!是我生日!她說哇!!
關注了書店的公眾號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始自2023年的會談空間,只不過今年才線下落地,怪不得門口寫著since 2023呢。店主有三位,都是心理咨詢師,原來的會談空間叫“見她會談室”。現在店里會時常舉辦不同的讀書會、放映會和主題沙龍等活動,可以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女性主題空間”了。真好啊。
![]()
在軟軟椅子上亂讀
椅子真的很舒服,不讀白不讀!!
01 《第二性》
只看了個緒論,雖然我來這里的目的是它。感受是翻譯較為流暢,一定會買回來認真看的。波伏瓦在正文中欲探討的一些觀點已被先行拋出,如,什么是女人?同樣二元對立思維息息相關,“男-女”和“本族人-外族人”/“本宗教-異教徒”之類對立概念的差別在哪?女性為什么千百年來不反抗?什么是“他者”?……多的我也不記得了。
02 《“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1930年代》
翻閱的時候發現它把文章注釋全部放到最后面了,大概占了全書的四分之一了。很符合一個修訂過的博士論文的設定,但著實是有點反讀者了。
![]()
看到此處,就想到了劉禾老師論述過的蕭紅《生死場》中被掩于“國家民族敘事”背后的對女性身體痛苦的真實關注,也就是書中提到的“男性本位大敘事”吧。
03 《巴黎評論——女性作家訪談》與埃萊娜·費蘭特
這本《巴黎評論》真的很有意思,里面都是美國《巴黎評論》雜志與作家的對談。翻開目錄,幾乎可作為閱讀西方女性作家作品的一個索引了。
![]()
先被波伏瓦幽一默——
![]()
然后瞟到埃萊娜·費蘭特,我說好眼熟啊,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吧。她在訪談中談到了自己創作各部作品時的心理,以及為何隱去真名,并始終疏離媒體。看完后我馬上去書架上找來了她的書信、訪談和散文集《碎片》,也就是繼小說《煩人的愛》和《被遺棄的日子》后的第三本書(初版)。她的書在店里是放在一起的,很好找。我從外封處了解到,這本書2003年的初版僅收錄與她的第一部長篇《煩人的愛》相關的書信和訪談;而2016年的版本則對舊版進行了擴充,增加了與第二部長篇《被遺棄的日子》和她最有名的作品“那不勒斯四部曲”相關的內容。緊接著我又翻開第一輯(即第一版)的前言,看到當時為她出版前兩部作品的e/o出版社的出版人寫道:
“這本書獻給那些讀過并喜歡費蘭特最開始的兩本小說——《煩人的愛》(1992年)和《被遺棄的日子》(2002年)的人
于是我又第10001次提起閱讀興趣了……想從第一部作品開始閱讀這位“從不出現的”拒絕媒體的作家的書。回過神來,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年初毅然地把“那不勒斯四部曲”加入今年閱讀list、并且要閱讀的對象至今仍在微信讀書書架中進度還停留在1%的自己,此刻對讀書如抽絲的偽讀書人的沉默只能說是震耳欲聾……
不說了明天一定讀書。
![]()
椅子軟軟嘟屁屁很舒適書膜軟軟嘟雙手很舒適的一次探店~這次就寫到這里啦,有緣下次再見!<(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