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3名機關干部公電私充被批評處理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經查,這3名干部利用單位新能源公務用車專用充電樁,多次為私家車免費充電,此行為被定性為"車輪腐敗"的新變種,本質是"私車公養"。
事件由紀工委在日常監督檢查中通過調取監控發現,涉事干部存在"電費數額小無關緊要"的認知偏差,未意識到這是侵占公共資源的違紀行為。
處理結果包括對3人進行批評教育、追繳違規電費,并向后勤部門制發"工作提示函"。
為從源頭治理,當地修訂《公務用車使用管理辦法》,明確禁止公務充電設施私用;同時協調加裝8臺收費充電樁,既堵塞漏洞又滿足干部職工合理充電需求,形成"堵疏結合"的治理模式。
三刀認為,公務用車的充電樁,本質上是公共資源,如果把公家的電用來充私家車,哪怕一次只花幾塊錢,也是“占公家便宜”。
而這不起眼的“小便宜”,恰恰是作風松動的開始。
就像有人說的,今天能心安理得用公電充私家車,明天或許就會對其他公共資源漫不經心。
久而久之,“公”與“私”的界限就會模糊。
不過,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背后的“反差感”。
有鄉鎮干部說,自己每個月要開私家車下鄉十幾次,有時候一天就要跑好幾個村,油費一個月下來要一千多,卻從來沒拿到過一分錢的補貼。
還有事業單位的人吐槽,出去辦事只能坐公交、騎共享單車,要是趕時間開自己的車,回來連個報銷的門路都沒有。
其實,這些人的困惑很簡單,那就是同樣是為了公事,為什么自己貼錢的時候沒人管,偶爾用公家的電充個車,就成了“違紀”?
這種反差,讓很多人覺得,這樣的處理有點“抓小放大”。
![]()
當然,不是說“公電私充”不該管。
眾所周知,機關干部作為公職人員,本就該是規則的遵守者,哪怕是“微末小事”也得守住底線。
大家也一直希望握有公共權力的人,能從每一件小事里體現對公共利益的敬畏,哪怕只是一度電、一張紙。
但我想說的是,相比于幾毛錢的電費,或許大家更關心那些切實影響工作、影響生活的“大問題”。
比如公車調配是不是更合理,私車公用的補貼是不是能落實。
換句話說,沒有人反對廉潔,也沒有人覺得干部可以隨意侵占公共資源,但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有溫度的監督”:
既守住底線,也體諒難處;既糾正錯誤,也解決問題。
而這份期待,無關“大貪大腐”,也無關“微末小事”,只關乎“人心”。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