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輛出租車跑了30萬公里,估計大家都會覺得很正常,因為還有跑得更遠的。但是一輛私家車別說30萬公里了,就是跑10萬公里大家都會感覺這車沒少出力,車況應該打折扣了。
![]()
為什么人們對出租車那么寬容,但對私家車卻那么苛刻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出租車是別人的,私家車是自己的
對咱普通人來說,坐出租車就是為了盡快到達目的地,誰去管底盤生銹了沒、開著順不順手,畢竟你就坐這一次,車況如何那是車主和司機操心的事。只要車里干凈整潔,別四處漏風那都說得過去。
![]()
但是私家車是咱自己開的,那對車況肯定更加上心了。怠速穩不穩、橡膠件是否老化、底盤有沒有生銹、車身有沒有鈑金修復,一大堆操不完的心。
2、時間也會加速車況的衰減
時間也會加速車輛的老化,特別是車漆、輪胎、橡膠件、底盤,時間越長這些部位老化、生銹的概率就越大。
![]()
出租車8年就強制報廢,所以在這有限的8年時間里車主肯定是盡可能不閑著。很多出租車一年就能跑10萬公里,而1年的車你說能老化到哪里去呢?
![]()
但私家車一般很少有1年跑10萬公里的,用車頻率低的話甚至10年都不一定能跑夠10萬公里。這么長時間,總要留下點痕跡的。
3、老車普遍不受待見
私家車跑夠10萬公里基本上都要10年了,同款車早就更新好幾代,無論是技術、外觀、配置,老款很難能比得過新款的。而且出于各種政策的影響,對于汽車這種大物件人們普遍是買新不買舊。你搞個10年車齡的舊車,哪怕再經典,人們頂多嘴上夸兩句,真要掏錢的話估計都扭頭走了。
![]()
其實汽車消費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對于有錢人來說更多是買的享受,永遠要最新的技術、最好的動力、最舒適的配置,這是一種汽車消費模式。
![]()
但對于更多普通老百姓來說我認為我們應該回歸汽車最樸實的本質,那就是工具屬性。汽車就是一個機械和電子復合的工具,能遮風擋雨、能穩定運行、有一些我們喜歡且能支付得起的配置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