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技術大學一系列密集動作引人注目:赴大亞灣開發區開展產業調研,與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進企業高管擔任講席教授……在就業問題日漸嚴峻的當下,學校的這些動態不僅體現出學校堅持“應用為本、創新驅動、開放融合、智能引領”的辦學理念,更凸顯其以深度產教融合破解應用型人才就業難題的積極探索。
![]()
作為一所以“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為定位的新型高校,深圳技術大學正通過推動AI+學科交叉融合、“產業+學科”深度融合、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等一系列舉措,試圖回答一個核心命題:在產業結構加速轉型的今天,應用型大學應當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真正服務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應用型大學的根本使命在于彌合教育與就業之間的結構性斷層。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并非崗位總量不足,而是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錯配——許多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專業技能與行業認知,而企業則難以招到能快速適應生產環境、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
而深圳技術大學從建校之初便明確以“服務地方產業需求”為宗旨,此次與大亞灣開發區圍繞綠色石化、智能制造展開調研,正是為了精準把握區域產業升級方向,使學科設置、科研項目與人才培養緊貼實際場景。更系統性地嵌入式對接深圳“20+8”產業集群,與258家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構建半導體先進制造學院、順豐豐學產業學院、比亞迪未來出行學院等5個產業學院,設立華為鯤鵬菁英班、騰訊安全英才班、比亞迪汽車工業設計菁英班等15個特色班,學校實現了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為學生拓展了面向一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通道。
![]()
與武漢銳科的合作進一步體現了深技大在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上的深化。校企合作不止于掛牌設基地,而是真正推進資源互通、過程共育、成果共享,學校聘請企業專家擔任講席教授,推動聯合實驗室建設,聚焦“核心器件國產化”等具體技術方向攻堅,這不僅提升了科研實效性,更讓學生深入真實的技術演進和產業問題語境。
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逐步成為能夠參與技術迭代、解決真實問題的主題。他們畢業時所具備的已不僅是學歷證書,更是經過項目淬煉的工程實踐能力、技術理解力和團隊協作經驗——這些正是企業真正看重的高附加值資本。
![]()
當然,應用型大學的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如何平衡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如何建立可持續的校企協同機制,仍需持續探索。但深圳技術大學正在以系統化、深層次的產教融合實踐,為中國應用型高等教育提供一個有價值的發展樣本——這不僅關乎如何辦一所大學,更關乎如何讓教育扎根現實大地、讓每一位年輕人在時代的產業浪潮中找到錨點與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