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的家鄉有沒有五里牌這個地名?
很多人會恍然,還真的有這個地方。沒錯,在中國南方各省中,有數百個地方共用一個地名——五里牌。
我就以湖南為例,看看有多少個五里牌?
![]()
長沙市芙蓉區五里牌街道辦,岳陽市岳陽樓區五里牌街道辦,岳陽市臨湘五里牌鄉,耒陽市五里牌街道辦, 吉首市峒河街道五里牌村 , 邵陽市大祥區檀江街道五里牌 ,雙牌縣五里牌鎮,武岡市五里牌 ......
我大略數了一下,僅湖南省內,叫“五里牌”的街道辦和鄉鎮一級的行政區就有十來個,村一級的地方則超過了一百個。
在地圖上一搜,僅邵陽市就有十幾個五里牌。
![]()
五里牌,為何如此之多?
五里牌地名的來源與古代的驛道系統有關。
古代的驛道系統和州縣之間的官道一般是“五里一牌,十里一鋪”。
五里牌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表示里程,類似于今天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從一個鋪到另外一個鋪,一般是十里。走到五里牌,意思就是走了一半路了,離下一個鋪還有五里。當然,官道沿線的地名中不僅有五里牌,還有七里坪,十里坡等等,這都是官道標記里程的產物。
按照這種設置,五里牌應該遍地都是,但是,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存叫五里牌的地方,大多數離市縣的老城區不遠。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五里牌”已經慢慢納入了城市范圍。為什么城區或者附近的五里牌還在,鄉間的“五里牌”地名大多已經消失了呢?我們來探究一下。
市區或者附近的五里牌,就位于官道離城門大約五里的位置。一般會在這里立一個牌坊,或者樹一塊碑,上面標示“此地離城五里”。
城市最近的五里牌,給人們心里感受特別不一樣。
一般人步行五里,大約需要兩刻鐘,即半個小時。趕路的人很疲憊,一看到五里牌,想著 很快就要進城了, 心里就輕松不少。進城的人,往往在五里的地方也開始收拾行裝,注意言行,以免失禮。
其次,五里牌和過去官場禮儀有很大關系。
以縣令為例,皇上出巡,需到州府所在地候駕;欽差,大學士,總督等級別的官員視察或者過境,需要到縣境等候。知府等直屬上級來視察或者師座到訪,就在離城十里處等候。品級相近的官員,或者一般貴賓到訪,就在五里處迎接,即在五里牌等候。
人們送客,一般也是送出城門五里即止,走到五里牌就差不多了。只有特別重要的人離別,才會有十里長亭送別。
這些迎來送往的事情一多起來,這個地方的茶樓酒肆也就有生意做了,因此,五里牌所在地也會形成一個市鎮,地名自然就沿用到了今天。
鄉間的五里牌,往往沒有人群聚集作用。如果只有有一塊牌子,而附近沒有村鎮的話,隨著古道的荒廢,地名也慢慢湮沒于時間長河之中了。當然,鄉村也有一些五里牌的地名延續到今天,如郴州市蘇仙區五里牌鎮,湘鄉市虞塘鎮五里牌等地,離市區都比較遠,但這些地方慢慢發展為集鎮,地名自然也就沿用至今。
我們再來說說南方地名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鋪。
有些朋友會簡單的認為鋪是民間形成的,是行人在此吃飯和住宿自然形成聚落,這種觀點并不全面。
鋪,最初是一種官方機構,叫做急遞鋪,類似于今天的郵政局。
我們來看《福建通志》里的一段話:
“急遞鋪凡十里設一鋪,每鋪設鋪長一名,鋪兵要路十名,僻路或五名,或四名,于附近有丁力田糧五斗之上,二石之下點充,須要少壯正身。每鋪設十二時日晷一個,以驗時刻。鋪門首置立牌門一座,常明燈燭一副,簿歷二本,鋪兵每名合置夾板一副,鈴一副,纓搶一把,棍一根,回歷一本。”
《福建通志》里還詳細介紹了急遞鋪的其他情況。傳遞緊急公文需每三刻(45分鐘)走十里,一晝夜走300里。每到一個鋪就換人快跑,送快遞的鋪兵需要一邊快跑一邊搖鈴。前面的急遞鋪的鋪丁聽到鈴聲馬上出門等候,準備交接,并接力往下一個急遞鋪傳送。換下來的鋪兵要第一時間看著 日晷登記達到時刻,以備檢查等等。
這種急遞鋪并不是驛站,我們來說說兩者之間的區別。
首先,全國性的驛道干線,才有驛站,同時也有急遞鋪,兩者相互補充,如滇黔驛道、湘桂驛道、浙贛驛道等等。省內各州縣之間的官道,則只有急遞鋪沒有驛站。
其次,驛站一般為六十里或者八十里設一座,有水驛,也有馬驛,以船只和馬匹為主要交通工具;急遞鋪則為十里設一座,一般為人力快跑傳遞公文。
再次,驛站系統全國統管,由兵部和地方雙重管理,急遞鋪則屬于地方管理。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驛站有接待功能。驛站有客舍,有菜園,有馬車,為往來官員提供免費的食宿服務,還相當于政府招待所,而急遞鋪則只有送信的功能。驛站的主官為驛丞,從九品的官身,而急遞鋪的主官只是一個小兵頭。
我們回到正題,為什么南方地名中這么多鋪?
我們先來看看,南方的鄉村,有多少以鋪命名的地方。我們就以明清時期的寶慶府(今邵陽市)到永州府祁陽縣的官道為例。
這條官道的具體路線是:寶慶府→楓木鋪 →巖頭鋪 →錫嶺鋪 →塔嶺鋪→泉口鋪 →洞田鋪 →羅田鋪→香塘鋪→窯頭鋪 →文明鋪→黃岡鋪 →石橋鋪 →長葉鋪→祁陽。
這條道沿途一共有13個鋪,把全程分為14段。我查了下資料,今天的邵陽到祁陽剛好也是140里左右,剛好是十里一鋪。
![]()
急遞鋪位于交通要道上,來往的客商非常多。人們出行最講求安全感,荒村野店投宿的話,很可能會碰上黑店,一般人不敢隨便在這些店過夜。急遞鋪有官兵駐扎,在附近開旅舍和飯館的話,客人自然沒有那么多顧慮,無疑生意會非常好。如此一來,急遞鋪周圍慢慢出現了茶樓、酒肆和客店。自然就成為一個地方的中心,
一些以鋪命名的地方,就是這樣從官方郵局開始慢慢演化成居民聚集地,進而成為了現在的鄉鎮。
過去凡是地名中帶“鋪”的地方,古代都地處交通要道。由于現代公路的興起,很多鋪已經默默無聞,甚至找不到確切地點所在了。
歷史地理,細究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
相關資料,可點擊閱讀:
原創不易,感謝大家支持,并敬請關注本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