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沒想到啊,原本想簡單聊聊那個跑步奪冠的女護士,結果一不小心連續聊了兩天。
現在好了,事情終于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就在剛才看到新聞,說某體育運動品牌與張護士解約了。
之前張護士奪冠后哭訴醫院領導不支持,同事不理解,自己參加比賽多辛苦云云。
這些話不但表達了自己奪冠的不易,而且也讓人看到了她夾在工作和愛好之間的痛苦。
而這份痛苦的根源,就在于她是某體育品牌的簽約跑者。
也就是說,很多比賽她不得不去參加,不得不去跑。
原因就是不跑可能拿不到酬金,也可能因此而違約。
所以,就算是在生理期,就算領導不批假,就算同事不理解,她也得咬著牙參加并且跑下來。
確實不容易。
![]()
但是現在好了,解約了,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再這樣賣命去跑步了?
壓力沒有了,以后就真的能純粹為自己的熱愛奔跑了。
而張護士,以后也該笑了吧。
這不就是張護士一直想要的愛好嗎?
不知道大家熟悉不熟悉一個故事——求仁得仁。
《論語·述而篇》中有這么一段記載: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衛國國內大亂。
其國內正上演衛出公“以子拒父、以臣攻君”的戲碼。
這期間,冉有問子貢說:“你覺得老師會支持衛國的國君嗎?”
子貢說:“嗯,我去請教一下老師。”
子貢進屋去問孔子說:“老師,您認為伯夷、叔齊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回答說:“他們都是殷商一朝的賢人。”
子貢又問:“那他們對于武周滅殷商一事存有怨恨嗎?”
孔子說:“他們本就是想要君王推行仁政,而武周來殷商后所推行的就是他們所想要的仁政,為什么會對武周產生怨恨呢?”
聽完孔子的話,子貢就出來對冉有說:“老師是不支持衛國國君的。”
孔子的意思很明顯。
伯夷叔齊一直主張仁政,后來武周滅了殷商推行了仁政,這不就是他倆想要的結果?
那國滅身死又有什么怨恨的呢?
求仁得仁,又何怨之!
在某種意義上,這一點張護士又何嘗不是“求仁得仁”?
其實,昨天最后的小故事也照樣可以送給張護士。
博才多學的翰林院大學士 梅詢,整天為了五斗米絞盡腦汁為領導寫文章。
他為此非常痛苦。
忽然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在曬太陽的老兵。
老兵在日頭地兒里打盹兒,伸懶腰,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梅詢頗為羨慕,大衛感嘆:“這才是生活啊!”
又問老兵識不識字。
老兵說不識字。
梅詢拍手稱快:“不識字好!不識字好!不識字更快活!”
對于張護士也一樣,如果跑步真的是愛好,那么背著簽約跑和自由自在跑真的是兩個概念。
自古以來,任何事情都是——欲用其利,必承其弊。
作為愛好的東西一旦用來博取名利,用來賺錢,成為謀生的工具,那就難免要承受巨大壓力,難免陷入到生活的泥淖。
堯舜不強巢許,武周不強夷齊。
這樣傳唱千古的美名,如果反過來說——巢父和許由去跟堯舜搶著爭奪天下,伯夷與叔齊爭先恐后去找周武王和周公要官位,那會是何等下場?
解約好,解約之后跑步沒煩惱。
所以,解約之后的張護士應該笑。
希望,從此以后她可以真的為自己那份熱愛而奔跑。
張護士如果真能看開這一點,也許解約之后真的會笑。
好了,今天就說這么多吧。
每件事情都是見仁見智的,大家評論區隨便聊聊天吧。
祝好!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