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西部君
過去幾天,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在直轄市天津舉行。
這場匯聚20多位外國領導人和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的外交盛會,讓天津這座“北方第二城”,站到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不過,這很可能只是開始。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關于“提升城市對外開放合作水平”部分,作出最新定調:
支持有條件的城市承擔重大外事外交活動。
這或預示著,中國城市外交的“第二梯隊”將加速走上前臺。
下一個“天津”,是誰?
01
上海合作峰會與中國城市的結緣頗深。
在天津之前,已有上海、北京、青島成為舉辦地。
但相對于作為中國“外交雙雄”的京滬,如此高能級的重大外交活動之于青島、天津這樣的二線城市,顯然更顯特殊價值。
首先,這種稀缺性,本身就是對于城市地位和能級的一種直觀肯定。
其次,辦會前對于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的帶動,辦會期間和之后對于城市形象的推介及開發合作機遇的拓寬等。
公開信息顯示,為籌備此項活動,天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會議主場館——梅江會展中心(一期)進行適度提升,優化整體功能和呈現效果。
同時,深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推進道路維護、綠化補植、景觀提升等工作,優化海河沿線夜景燈光,推動文化中心廣場噴泉、滿月塔、五大道公園等點位提升。
另外,此次峰會達成的重要成果,也讓天津直接受益。
9月2日,作為此次峰會的重要成果,三大合作平臺以及科技創新、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三大合作中心,正式掛牌。
![]()
其中天津成為最大贏家,收獲了其中的一半成果: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綠色產業合作平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職業技術教育合作中心”,均設立在天津。
其余的,北京、青島、西安,各收獲一個。
從長遠看,這樣的機會也將為天津擴大在更多領域對相關國家的開放合作,創造更多機遇。
如經貿領域方面,天津國際化口岸綜合服務廳打造“一站式”經貿合作平臺,目前已開設蒙古廳,年內將新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柬埔寨四國專屬服務廳。
據統計,今年1—7月,天津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總額達53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
近年來,天津由于多方面因素,在經濟增速上有所放緩,以至于關于“北方第二城”的爭奪,引發了新的聯想。
![]()
不過,去年以來,天津不斷收獲利好,再結合此次高能級外交活動的舉辦,天津似乎正在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如去年,注冊資金達100億的第98家央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總部落戶天津。這終結了天津沒有央企總部的歷史。
去年獲批的《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則明確天津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獲此殊榮的只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五個城市。
這一定位肯定了天津在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再次表明,作為老牌直轄市,天津的地位依然堅挺。
02
高能級國際會議和活動是城市展示自身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不可多得的機遇。在中國,不同城市歷來承擔著不同層級和類型的外交外事活動。
其中,北京和上海居于金字塔尖,是無可爭議的中國“外交雙雄”。
北京作為首都,自然承擔了最多最高規格的外交活動,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等。
上海則憑借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承辦了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活動。
不過,近年來也有更多的“第二梯隊”城市,在外交舞臺上迎來高光時刻。
廣州,作為中國南大門,依托廣交會這一中國第一展,對外經貿影響力一直在線。并還曾舉辦2010年亞運會、《財富》全球論壇等國際活動。
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的杰出代表,舉辦過G20峰會。
青島,舉辦過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并收獲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承辦歐亞經濟論壇等活動,并于2023年舉辦過中國-中亞峰會。
成都,憑借外國領事機構數量相對靠前的優勢,曾舉辦《財富》全球論壇、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國際會議,也是中國-歐洲中心所在地。
武漢,舉辦過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重要活動。
廈門,憑借兩岸交流前沿和海上絲綢之路節點的優勢,每年舉辦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投洽會),并曾舉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南寧,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落戶,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橋頭堡”。
昆明,憑借地緣優勢,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節點,中國-南亞博覽會等國際活動永久落戶。
很明顯,這些舉辦過國際活動的城市,共同特征突出:
多數是副省級城市,具有較高的行政能級;不少城市設有外國領事機構,國際交往基礎較好;大多具有區位優勢,或是區域經濟中心,或是面向特定國家地區的門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普通”省會城市也在積極爭取在全球舞臺亮相的機會。
如長沙,憑借中非經貿博覽會的永久落戶,成為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城市。
今年6月,長沙還舉辦了中非合作論壇成果落實協調人部長級會議,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中非合作中的特殊地位。
2024年初,國家正式批復湖南省《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總體方案》。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對非進出口289.9億元,增長7.6%,對非貿易規模居中西部第一。
03
未來,上述趨勢還將延續。
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提升城市對外開放合作水平”方面提出了一個重要表述:
支持有條件的城市承擔重大外事外交活動,吸引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落戶。
結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建設一批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區域性開放節點城市。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將有更多城市有機會承擔重大外事外交活動,并借此登上國際舞臺。
那么,哪些城市可能成為下一個“天津”,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從政策導向看,“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區域性開放節點城市”將成為重點支持對象。
![]()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
建設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大連、哈爾濱、青島、廈門、鄭州、武漢、海口、昆明、西安、烏魯木齊等20個左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這些城市因為有完善的國際交通條件,更容易承擔國際交往功能。
從區域布局看,考慮到平衡東中西、南北方的需要,目前國際活動舉辦城市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相對較少。未來,像西安、鄭州、成都、重慶、武漢等中西部中心城市可能獲得更多機會。
從專業特色看,一些在特定領域優勢突出的城市也可能獲得機遇。
比如,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特色的城市可能承辦氣候變化相關會議;在數字經濟方面領先的城市可能承辦數字合作論壇;在海洋經濟方面有優勢的沿海城市可能承辦海洋合作論壇等。
04
具體而言,以下幾類城市可能迎來新機遇:
第一類是區域中心城市。
如沈陽、南京、杭州、濟南、鄭州、長沙、福州等省會城市。這些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較好的基礎條件承擔國際交往功能。
像沈陽的定位中,就包括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
![]()
第二類是沿邊開放城市。
如哈爾濱、烏魯木齊、昆明、南寧、拉薩等,這些城市具有與周邊國家交往的天然優勢,可以在區域合作中發揮獨特作用。
第三類是特色功能城市。
如敦煌、三亞、桂林、威海等具有特色旅游資源的文化旅游城市;
深圳、杭州、合肥等科技創新突出的城市;
大連、青島、寧波、舟山等海洋經濟城市。
對中國而言,支持更多城市承擔外事外交活動,具有多重戰略意義。
比如,有利于減輕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功能過度集中問題;
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更多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和能級;
有利于深化對外交往,通過地方合作促進國家間關系發展。
更重要的是,進入新發展階段,讓更多的城市站到全球舞臺,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國際形象。
這一點,也呼應了《意見》提出的,“支持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增強對全球高端生產要素的配置能力”的新要求。
當然,到底誰能夠在外交“二線梯隊”城市中,找到新優勢,還是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較好的經濟基本面、一定的對外交往基礎和能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敲門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