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先污染后治理”曾被認為是一種無法突破的模式,我們國家也經歷過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經濟發展。但是,在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下,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探索出一條發展和保護協同推進的全新道路。
![]()
作者 | 鞠強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同時也是“兩山”理念提出20年的日子。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20年來,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中國以綠色發展支撐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兩山”理念提出以來,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周圍環境的明顯改善。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全國地表水I類至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0.4%,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2%。山更綠、水更清,家園更加美麗,人們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20年來,“兩山”理念的發源地余村通過關停礦山、修復生態,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休閑農業,完成“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蛻變,從貧困村一躍成為富裕村,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放眼全國,“兩山”理念塑造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各地綠色經濟、生態經濟蓬勃發展,正在涌現出千千萬萬個“余村”。
20年來,“兩山”理念不僅使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發展奇跡,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中國思路、中國方案。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發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在這個氣候危機加劇、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多種壓力交織的時代里,“兩山”理念正逐漸成為全人類的普遍共識。
在神州大地上,發展與保護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不斷展現,“兩山”理念正在引領美麗中國的夢想變成現實。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
Read the new issue of the magazine first
![]()
欄目·科學探奇
![]()
國際空間站的工作壽命至少將延長到2028年,最終有可能在2030年完成歷史使命,以可控方式脫離軌道,墜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
欄目·真相
![]()
每次洗頭都會掉一團頭發,頻繁洗頭會不會導致脫發?這種擔心是多余的。相反,保持頭皮清潔對維護頭發及頭皮健康至關重要。
欄目·聚焦
![]()
2025年秋季,北京全市1400余所中小學、183萬余在校生將首次系統開設人工智能(AI)通識課程,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實現中小學生全面普及。新學期AI通識課程學什么、怎么學?
欄目·萬象
![]()
氣候變暖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可能對核電站等重要基礎設施帶來新型災害,法國核電站因水母激增而被迫關停就是例證。
-點擊 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
科技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學背后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