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征求許可,規范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新聞周刊8月25日報道就在美國社會圍繞移民勞工和H-1B工作簽證爭論不休之際,一項鮮為人知、允許持學生簽證者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機制——OPT項目(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正被批評者指責為雇主低價雇用外國人才的“后門”。
![]()
圖:新聞周刊截圖
更引人關注的是,通過OPT項目雇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畢業生,企業竟可合法避開為聯邦醫保(Medicare)和社會安全金(Social Security)供款,相比雇用美國本土員工,最多節省近15%的用人成本。
什么是OPT?它如何成為企業“省錢利器”?
OPT允許持F-1學生簽證的留學生在畢業前后(簽證有效期內)在美國企業有限期工作。根據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2016年發布的最終規則,這些學生簽證持有者因其非居民身份,企業無需為他們繳納社會安全稅、聯邦醫療保險稅和失業保險稅。
據估算,企業雇用一名OPT員工可比雇用美國公民或少繳約7.5%的稅。2021年 Bloomberg 報道更進一步指出,實際節省成本可能接近15%。若規模擴大,企業節省的金額輕松可達數億美元——而這筆錢原本應進入聯邦稅收體系。
批評者直言:“雇用OPT員工本質上就是在享受‘不雇美國人’的折扣。”
誰在使用OPT?亞馬遜、谷歌、加州大學系統位列前三
2024財年,全美共有109,661人通過OPT受雇。其中:
亞馬遜以10,167名OPT員工位居第一;
加州大學系統以2,916人位列第二;
谷歌雇用2,454人,排名第三。
目前有超過200家公司使用這一項目。自1992年設立以來,OPT規模持續擴大。在2000年代的企業游說推動下,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不斷提高參與者上限并延長允許工作時間。
移民智庫NumbersUSA聯合主席Jeremy Baker指出:“OPT是最常用的外籍工人項目之一,卻從未經過國會批準。”
“我們是否正在擠掉美國自己的畢業生?”
隨著OPT規模擴大,爭議也愈演愈烈。
支持者認為,美國在STEM領域急需國際人才推動創新,OPT項目為留住高技能畢業生提供通道。NAFSA(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執行總監Aw博士表示,所謂“企業為省稅而雇用OPT員工”的說法缺乏證據,是“出于政治動機的狡辯”。
然而另一方面,不少美國高校畢業生及社會輿論批評OPT擠壓了本土求職者的機會。他們指出,許多高薪崗位最終流向外籍勞工,而具備同等資質的美國人卻被忽視。
今年3月,亞利桑那州共和黨議員Paul Gosar再次提出立法,要求終止OPT項目。他表示:“OPT完全損害了美國勞動者利益,尤其是高技能工人和大學畢業生——企業假借‘學生培訓’之名,享受稅收優惠、雇用廉價外國勞動力。”
盡管兩黨都呼吁改革,但目前國會通過此類法案的可能性仍然較低。
企業的兩難:要人才,還是要合規?
舊金山 Corporate Immigration Partners 律師事務所合伙人Anne Walsh表示,盡管OPT項目受到諸多批評,但她所服務的企業多數是在找不到合適的美國員工之后,才轉向OPT人才。
“雇用OPT員工并不比雇用美國人更容易,”她說,“企業需完成大量文書工作、確保適當監督、按時提交報告,并匯報任何重大變動。他們選用這些人才,不是因為他們‘外籍’,而是因為他們為企業成長做出貢獻,進而幫公司雇用更多美國員工。”
盡管如此, frustrations(挫折感)仍在持續積累——無論是企業希望為優秀留學生爭取更明確的留美路徑,還是美國求職者認為自己在競爭中遭受不公。
OPT項目折射出美國移民系統長期停滯與現實勞動力需求間的深刻矛盾。在國會遲遲未能推出全面移民改革背景下,OPT作為折中方案,既幫助企業獲取國際人才,也因制度漏洞引發關于公平與剝削的持續辯論。
爭論的背后,是企業對人才的渴望、留學生對留美工作的期望,以及美國勞動者對就業前景的憂慮。而這些問題,遠不是單一政策所能徹底解決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