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三,美團發布最新一季財報,利潤承壓導致股價暴跌。只隔一天,阿里也發布了最新季報。
最大的亮點是“淘寶閃購”即時零售業務,日均訂單量站穩8000萬單,峰值訂單更是達到了1.2億單。
8000萬單這個數字令市場眼前一亮,因為這正是外賣大戰前美團的日均訂單數。也就是說,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淘寶就“自制”了一個美團。中長期看,這個“自制美團”將與淘寶電商大盤產生協同效應,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大消費平臺打開無盡想象空間。不得不說,這筆投入簡直太值了。
這場由京東發起、美團應戰,阿里在防守中覓得反擊機會的外賣大戰,從開戰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場非對稱戰爭。它的非對稱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綜合實力、業務結構,以及能夠撬動的杠桿效應。非對稱性決定了今天的局面,也決定了未來的走勢。
簡單回顧一下外賣大戰的過程:今年2月,京東上線外賣業務,4月上線“百億補貼”,正式發起外賣大戰。美團跳出外賣業務,打磨“萬物皆可配送”的即時零售業務,這對京東產生了巨大的威懾。
京東擔心自己的核心業務會被蠶食,干脆以牙還牙,攻入美團的腹地。美團被迫應戰,外賣大戰開打。
這把行業老二餓了么推入了尷尬的處境。當時,餓了么的業務體量只有美團的1/3,面對外賣大戰,它如果無動于衷,跟老大美團的差距勢必擴大,甚至有可能完全掉隊、就此完蛋,所以必須參戰。
餓了么的優勢是背靠阿里,阿里有兩個選擇,一是輸送彈藥,讓餓了么參戰;二是發揮集團作戰的優勢,另辟蹊徑。阿里選擇了后者,派出“大當家”淘寶出戰,5月2日,淘寶閃購上線。
阿里曾提出過“履帶戰略”,簡而言之,就是用成熟業務帶動新業務。淘寶閃購的問世,其實就是“履帶戰略”的成果。淘寶有10億用戶,把外賣和即時零售業務植入淘寶,首先可以低成本轉化淘寶用戶。淘寶巨量的用戶規模,為淘寶閃購出奇制勝奠定了基礎。
外賣大戰非常“燒錢”,發起者京東最先打不起,選擇撤退。美團和淘寶都下足了血本,仗打得時而猛烈、時而低調,一直打到今天。從結果看,美團增了單量、丟了份額,而淘寶在同等投入力度之下,單量、份額雙雙大漲,成了最大的獲益者。
美團可是家5000億人民幣級別的公司,淘寶宣布投入即時零售的彈藥是500億,為時尚早,就自制出一個美團,放到大賬里看,這簡直太值了。
如果打持久戰,肯定對淘寶有利,阿里的綜合實力優勢是美團、京東比不了的。由于業務多元,阿里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所以盡管外賣大戰投入巨大,阿里上季度的凈利潤仍然達到424億元,同比增長76%,超出市場預期。
重塑外賣市場格局、再造一個美團,這是淘寶閃購的第一層價值。再往前一步就是第二層價值:淘寶閃購帶動淘寶電商業務增長。
閃購之于淘寶,跟外賣之于美團,在性質上有相似性,都屬于用戶高頻觸點,而高頻可以帶動低頻。淘寶閃購帶動的低頻業務,是3C、家電、服裝、美妝等大行業,增量價值相當可觀。
財報表明,淘寶閃購確實帶動了淘寶用戶規模和活躍度提升。8月,閃購帶動淘寶主動打開DAU增長20%,帶動MAC(月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長25%。這個量級的帶動效應是花多少錢投流都買不來的,很有希望給淘寶電商業務拉起第二增長曲線。
第三個層次的價值,是服務業電商和傳統電商水到渠成的融合,打造一個AI時代的大消費平臺。
在進入AI時代后,以每一個用戶為中心的大消費平臺勢在必行,無論是遠場還是近場、商品還是服務、到家還是到店、宅家還是旅行,AI驅動的平臺可以全方位實時滿足每一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阿里是全行業能力和業務最齊全的公司,AI給阿里提供了一次重新整合多元化業務,放大價值創造能力的機會。打造一個AI時代的大消費平臺,這或許才是阿里投入這場外賣大戰的終點。
跳出外賣大戰的硝煙看這場商戰,阿里的出奇制勝始于防守反擊,順勢而為、飽和式投入扭轉了戰局。短期打的是外賣大戰,中期拉動電商業務迭代增長,長期打造大消費平臺。分三步走,第一步已經超額完成任務,第二步的路徑已經得到驗證,第三步電商和AI兩大優勢業務會師,將塑造新的商業形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