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遠,這座被譽為“中國金都”的城市,不僅坐擁儲量豐沛的黃金資源,更承載著數千年綿延不絕的黃金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為社會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據史料記載,招遠黃金的開采足跡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而真正迎來跨越式發展、奠定“金都”根基的關鍵時期,便是宋朝--這也正是“金都宋華”中“宋”字的核心由來。
![]()
宋朝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此時的宋王朝剛剛結束與遼國的長期戰爭,國庫空虛、百業待興,黃金作為維系國家經濟穩定、充盈戰略儲備的核心資源,其生產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在此背景下,大臣潘美肩負宋真宗的重托,遠赴當時隸屬于登萊屬地的招遠,督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辦金礦--羅山玲瓏金礦,開啟了招遠黃金開采的 “官辦時代”。
![]()
在督辦金礦期間,潘美推動了采金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首次將火藥爆破技術應用于金礦開采,徹底取代了此前效率低下的“燔火爆石法”。這一技術革新,讓招遠黃金開采從依賴自然砂金的傳統模式,正式邁入規模化、專業化的“巖金時代”。與此同時,配合“先碎后淘”的選礦工藝,采金效率實現幾何倍數增長。“金穴數百處,歲溢數千兩”的史料記載,生動還原了當時礦場晝夜不息、黃金滿倉的盛景。
![]()
宋朝時期招遠黃金的產能,在全國范圍內占據著無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天圣中(公元 1023-1032年),登萊采金歲益數千兩”,足見以招遠為核心的登萊地區黃金產量的持續攀升。到元豐元年(公元1078 年),全國幾大黃金產區年產黃金總量為10710兩,僅登、萊兩州便貢獻了9573 兩,占全國總產量的89%;在這之中,招遠的黃金產量又占據兩州總量的十之八九,堪稱大宋王朝的“黃金糧倉”,不僅為大宋國庫的充盈提供了關鍵支撐,更直接推動了招遠當地及周邊區域的經濟繁榮。
![]()
縱觀中國采金史,宋朝黃金開采在規模、技術上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黃金開采量為漢唐的3倍以上,采金技術體系被譽為“中國采金史的活化石”。自宋朝起,已逐步形成了以膠東為核心、全國多產區協同發展的采金格局,招遠黃金的技術革新和管理模式成為中國黃金開采史上的重要標桿,為后世黃金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可以說,宋朝是招遠黃金從“萌芽”走向“鼎盛” 的關鍵轉折點,也是招遠“金都”地位確立的歷史起點。“金都宋華”的“宋”,既是對這一輝煌歷史的銘記,更是對招遠黃金文化源遠流長的最佳詮釋。
-廣告,來源:招遠麗金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看更多招遠事
![]()
文末可以寫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